盛唐邊塞一武夫

第110章 出長安,如魚入大海,廝殺再起!

“為今之計,唯有以進為退,行險一搏。”

“讓李驍主動上表自辯,但重點不在於辯白,而在於主動請求親赴朔方軍前效力,戴罪立功,請求親自去查證軍械流失真相,擒拿真兇,以血戰明志,以戰功洗刷冤屈!”

“此舉看似自投羅網,冒險至極,實則將自身置於天下人目光之下,更是將了李林甫一軍,若不許,顯得宰相心虛;若許之,則給了李驍一線生機。”

“同時,東宮需立刻動用在朔方軍中的秘密人脈,暗中協助調查,雙管齊下,而在李驍離京之後,東宮一系的官員,需在朝中持續質疑證據真實性,拖延三司結案,為他爭取時間。”

李亨聽罷,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抹決斷。

“好!就依先生之策,輔國,你去見他,將孤的意思,還有李先生的策略,委婉轉達給他。告訴他,這是孤給他的考驗,也是他唯一的機會。”

李輔國領命,再次如同幽靈般消失。

當夜,李輔國的身影出現在了李驍被軟禁的居所。

屋內陳設簡單,燈火如豆。

“李校尉,殿下知你受了天大的委屈。”

李輔國的聲音依舊輕柔,但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清晰。

“然如今情勢,於你極為不利,三司會審,皆由相爺之人把持,你在長安,縱有千般道理,亦難敵他人構陷之辭,殿下有意保全,然亦需校尉自身有所作為,方能破此死局。”

他緩緩將李泌的分析與策略道出,點明朔方才是唯一生機。

李驍靜靜地聽著,最初的震驚與憤懣在眼中翻滾,但很快便被一種極致的冷靜與決絕所取代。

他深知朔方前線是何等兇險之地,阿布思叛軍兇悍,而背後還有來自宰相和王氏的黑手,此行真可謂九死一生。

但他更明白,留在長安,只有死路一條,而且會死得不明不白,身負汙名。

他沒有多問,也沒有抱怨,只是重重一抱拳,聲音沙啞卻堅定。

“請李公公回覆殿下,李驍,領命,多謝殿下給予機會,李驍必以血洗冤,不負殿下期望!”

李輔國微微頷首,留下一些必要的交代,便悄然離去。

屋內,李驍立刻鋪開紙筆,研磨濃墨。

他伏案疾書,筆走龍蛇,墨跡淋漓,幾乎力透紙背。

表文中,他並未過多地在具體罪名上糾纏辯解,而是以極其剛烈悲憤的筆調,力陳自己在涼州整軍,石堡城血戰的功勳與忠誠,痛斥奸人構陷,矇蔽聖聽。

最後,筆鋒陡然一轉,慷慨請纓。

“臣本邊鄙粗人,蒙陛下天恩,拔於行伍,委以重任,唯知效死以報,今遭奸佞構陷,百口莫辯,然此身可死,清白不可辱,懇請陛下允臣一匹瘦馬,一柄鈍刀,赴朔方軍前效力,戴罪立功,臣願為前鋒,探叛軍之虛實,查軍械之流向,必親手擒獲真兇,以叛酋之頭顱,以沙場之血戰,證臣之清白,明臣之志節,若不能如願,願死於陣前,馬革裹屍,絕不生還!”

書寫之時,胸中種種情緒交織,幾乎令他難以自持。

就在這時,腰間那柄橫刀“斬機”竟無風自動,發出低沉卻清晰的嗡鳴之聲,並非躁動,而是一種彷彿來自九幽的冰冷怒意,與他的心緒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刀柄之上,那幾顆幽綠的綠松石,光華流轉,隱隱發燙。

表文透過太子渠道,很快呈遞至御前。

李隆基覽畢這份字字血淚、卻又慷慨激昂的請戰書,沉默了許久。

那字裡行間迸發出的剛烈,冤屈與決死之意,似乎觸動了他帝王心術中深藏的某根弦。

一個勇將,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屈辱地死於獄吏之手,這符合他對“忠勇”的想象。

況且,派人去朔方查證軍械流失案,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由這位涉嫌者親自去辦,戴罪立功,看似冒險,卻也似乎是最能查清真相的辦法。

“准奏。”

御筆硃批終於落下,卻帶著冰冷的意味。

“即刻前往朔方節度使麾下效力,暫領一隊兵馬,戴罪立功,務必查清軍械流失一案,若不能建功,二罪並罰!”

訊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朝野。

宰相府書房,李林甫聞訊,嘴角終是抑制不住地勾起一絲冷冽的笑意。

離開長安權力中心,去了那片混亂的殺場,生死便由不得你自己了。

無論是戰死沙場,還是被“自己人”誤傷,或是被王家人安排的“意外”除掉,都再好不過。

他甚至覺得,李驍此舉,簡直是自尋死路,省了他許多手腳。

王氏宅邸中,王元禮撫掌輕笑,立刻修書數封,動用了家族在朔方軍中的所有關係網,務求讓這個自投羅網的孤狼,徹底“消失”在朔方的風沙與戰火之中,永絕後患。

楊國忠得知後,只是略一挑眉,玩味地笑了笑,並未多言,依舊保持著觀望姿態。

而李驍,在接到旨意後。

他將“斬機”刀用粗布仔細纏繞包裹,負在身後。

沒有送行的人群,沒有餞別的酒宴。

離開長安的那天清晨,天色灰濛。沒有送行的人,只有幾個押送的京兆府差役。

李驍回頭望了一眼巍峨雄渾的長安城牆,眼神冷冽如刀。

車輪碾過冰冷的路面,發出單調的轆轆聲響。

身後,是龐大、繁華、吞噬了無數夢想與屍骨的帝都,巨大的陰影逐漸遠去。

前方,是長路漫漫,烽煙蔽日,殺機四伏的朔方戰場。

孤狼離巢,陷囹圄而反撲,踏上了這條死中求活的荊棘之路。

朔方的風,已然帶著血腥的氣息,撲面而來。

通往朔方的官道,在深秋時節顯得格外蕭瑟。

寒風捲起枯黃的草屑和沙塵,撲打在行人臉上,如同鈍刀割肉。李驍一行數人,馬蹄聲碎,在蒼茫的天地間顯得渺小而孤寂。

那幾名京兆府的差役,早已收了長安某些人物的好處,一路上面色不善,言語間多有催促刁難,只盼儘快將這“瘟神”送入死地。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