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物的出現解決了楊松很多用人的煩惱,一些事情也就不必事事親為了,可以輕鬆一些,領地的發展也可更加快捷了。
“首先歡迎各位大才的到來,鄙地初創,一切簡陋,怠慢之處還請各位海涵,而各位的到來相信會改變領地的現狀。”
楊松言簡意賅的和幾人相互介紹閒談了幾句就開始辦正事了。
他把沈括任命為研究院院長,秦九韶、陳旉、楊忠輔為研究員,各自負責自己的專案,批准了一批資金用來研究。
因為現在的領地還沒有一個“朝廷”或者說是“中央”,這些人的才能都沒地方發揮,只能當研究員進行研究了!
再親自把朱熹帶到學校,介紹個學校老師認識後,讓朱熹出任教育方面的領導,藏書樓也歸他管。
對於朱熹的到來,學校的老師非常興奮,韓玉對於取代他領導職務的朱熹沒有什麼怨言,畢竟跟人家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認命宋慈為檢察監督的負責人,負責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監督。
最後讓李誡負責領地的生產和工程,也就是管理作坊、手工業和建築工程以及以後的工業。
把所有人都安排妥當後時間已經很晚了,準備明天去找陳旉商量一下修建各衙門的問題。
……
第二天,用過早餐,找到李誡時,他正在巡視作坊區,看樣子是在熟悉領地具體的運轉方法。
“李誡,現在天啟城和海軍村都還沒有修建專門的衙門,都是用民居暫時用作辦公,你去組織一支專門用來修建各類建築的工匠隊吧”。楊松鄭重說道。
“是,主公,屬下這就去”。李誡恭敬的回道,說完竟然就準備去了。
“哎哎,不忙不忙,等你們都熟悉現在的領地的情況後再去做也不遲。”楊松連忙把李誡攔下來道。
之後,楊松給李誡介紹了現在領地的運轉情況,以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
“李誡,以後生產物品都可以先生產該物品的生產裝置,設計生產線,進行流水線生產,不僅可以擴大生產規模,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最主要的是提高了保密性”。楊松說著。
“你想想,一個工人只生產一樣零件,反覆生產一樣的零件可以提高熟悉度,這樣生產起來就可以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快,而且這個工人也不會生產其他的零件,就不會造成洩密了”。楊松越說越清晰。
“當然了,這其中涉及到很對問題,這就要你去解決了”楊松說完看著李誡。他也只知道原理,具體怎麼做他就不知道了!
“主公,屬下會想辦法去解決的”。李誡保證道。
隨後他在天啟城巡視了一番,發現朱熹、宋慈他們都在自發的熟悉領地和自己的職務,也就沒有打擾他們,這些大才可不是泛泛之輩。
幾天後,楊松估計他們都熟悉了領地後便通知所有官員來開會。
來到府邸的一間偏房,這間偏房以前是領主府邸的一座客房,現在楊松讓人改造後用來開會了,客廳根本容納不下這麼多人了。
偏房是楊松按照以前的會議室的樣式改建的,上面是高地面一點的主席臺,下面是一排排長桌和椅子,因為偏房空間有限,只能容納不到一百人的座位,就算如此,也比客廳要好的多了。
楊松來到偏房後,發現所有的官員都來齊了,包括海軍村的官員,當然,李寶這次也肯定來不了的。
來到主席臺,或者說是寶座,一張寬椅,椅子後面是一張屏風,前面也有一張長桌。
楊松轉身,面朝著眾人坐下。
“參見主公!”眾人齊呼。
“免禮,都坐下吧”。楊松抬手道。
“謝主公”。
“如今的領地已經步入正軌了,這都離不開大家的辛勤努力,在此我非常感謝大家”。楊松站起來對眾人彎腰行禮。
場下眾人連忙站起來對著楊松彎腰作禮,連道不敢、應該。
這不是楊松矯情,而是必要的形式,透過這一遭,場中眾人感覺沒有了一開始的陌生,感覺彼此之間的距離更近一些了。
“好了,下面大家都彙報一下領地的現狀,就從楊忠開始吧!”
“是,主公”。楊忠站起來回道,正準備回報,楊松打斷道。
“坐下說,你們以後都不必拘泥”。
“是,謝主公”。楊忠行了一禮然後坐下。
“主公,諸位同僚,得主公信任,下官添為天啟鎮長,從天啟城初立到現在的領地,下官負責天啟鎮的內政管理,兢兢業業,不敢懈怠,不忘初心,方不負主公重託”。說著楊忠對楊松瑤瑤一禮。楊松點頭以示意繼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