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驤,你給朕說說!”
“為何那些上戶部報備錢糧的官員所持賬冊為空白,卻又有當地官印?”
“而且,朕查了一下,這樣的事似乎並非首次發生。”
“為何朕之前竟毫不知情?”
毛驤額頭滲出冷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他知道,朱元璋是真的生氣了,若他無法給出一個令人心安的答覆,今日怕是難逃一劫。
“陛下,這事錦衣衛確實察覺過,但小人真不知這樣做違背聖意。”
“發現此事後,小人特意去問過戶部堂官,問這樣做是否妥當。”
“當時戶部堂官回應稱,地方官員到戶部報賬時,途中常有損耗,所以賬冊上官印數字難免對不上。”
“為此,必須將賬冊退回原地重寫後再送回戶部,才能完成銷賬。”
“這一來一去,耗費的人力物力頗多。”
“於是,各地依照前朝舊例,預先準備好空白賬冊並蓋好官印,到了戶部後,現場核實錢糧後重新填寫賬冊,既節省了資源又不誤事。”
“小人聽了覺得有理,況且各地皆如此操作,所以未曾上報,實乃小人之罪!”
朱元璋聽至此處,眼角微微顫動,太陽穴處更是青筋暴起。
但他出口的話語卻平靜得毫無波瀾。
“前朝?也就是說,元朝時就這般行事了?”
“嗯,他們倒是想得周全!”
“這樣確實免去了驛站來回奔波,省了不少開銷和時間。”
“錦衣衛本非六部五司出身,對這些細節並不清楚,朕也不會責怪你。”
“不過……毛驤,往後你若遇到不懂之事,莫要自行揣測,直接報上來!”
毛驤連頭也不敢抬,深深伏在地上,聽到這話不但未覺安心,反而愈加謹慎,連忙回答:“是,陛下!”
“退下吧!”
待毛驤戰戰兢兢、輕腳輕手離去後,朱元璋終於按捺不住,猛然站起,一腳踢向御案。
原本平靜如水的臉上此刻因憤怒而漲得通紅。
“叛逆奸佞!貪贓枉法之徒!”
“這是當我們是無知愚民嗎?”
“所有人都明白,就我們被矇在鼓裡。”
“真是越來越有能耐了!”
“宋利,傳李善長!”
一直隱匿於暗處幾乎無人察覺的宋利聽到指令,立刻俯身領命,小心翼翼地沿著牆壁退到殿外,動作輕巧而迅速。
身為陪伴朱元璋多年的貼身宦官,他深知此時朱皇帝的憤怒非同小可。
而且,朱皇帝生性固執,在盛怒之下,除了後宮的馬皇后可能勸得住外,其餘人若貿然上前,只會自取其辱,甚至遭遇殺身之禍。
因此,他明智地選擇儘快完成差遣任務。
不久之後,步履急促的當朝李善長匆匆趕到。
李善長能夠如此快速地到達,自有緣由。
作為,上輔下理百官,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辦公之所便設於皇宮之內,不過屬於外城範圍。
這樣既能彰顯的地位,便於各部門官員前來商議事務,也方便皇帝隨時召喚。
剛才,正是宋利在府中將他緊急請來。
如今李善長剛剛接任不久,正想透過處理一件大事來展現自己的能力,因此,一聽朱元璋急召,二話不說就快步趕來。
此刻的朱元璋並未坐在臺階上,而是端坐龍椅,隔著御案打量著李善長說道:
“愛卿,今日朕才得知,那些地方官員竟然用空白賬冊加蓋官印向戶部報賬。”
“此法看似高效,實則利用空白文書行欺詐之事。
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朕眼皮子底下。”
“你是,朕信任你,此事就交給你處理,你覺得如何?”
朱元璋提及空白賬冊與印章問題時,李善長早已心中有數,畢竟他對官場中的種種伎倆瞭如指掌。
他立即拱手作揖,高聲答道:“臣定不辜負聖恩!”
朱元璋看著爽快接下任務的李善長並未多言,只是淡然囑咐道:“嗯,辛苦了,就這麼辦吧,去忙吧!”
“是,臣告退!”
李善長畢恭畢敬地從殿內走出,在臺階上站定,望向宮牆外繁華熱鬧的應天府,深深舒了一口氣。
“是時候讓他們見識一下本相的手段了!”
------------
剛被任命為丞相的李善長,面對朱元璋交辦的第一件正經差事,絲毫不敢懈怠。
他也有意藉此機會,在朝堂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畢竟,唯有切實履行職權,才能讓文武百官知道,現在的丞相是誰。
完全沒察覺到其中暗藏的巨大風險,一心只想儘快完成任務的李善長,帶上幾個親信御史開始行動。
之所以召集御史,也是職責使然。
御史雖名為專職挑刺之人,但確實承擔著監督官員的重要職責。
帶上一群御史,既是為了擴充人力,也是為了讓整個過程看起來更公平公正。
同時,也讓御史們明白,跟著自己才有機會在皇上面前嶄露頭角。
不得不說,李善長此舉對長期不受朱元璋重視的御史們而言,實在令人振奮。
而且是公務在身,得罪人的事由丞相扛著,有了功勞大家共享,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當天,這群充滿鬥志的御史便跟隨李善長奔赴戶部。
這件事查起來其實毫無難度。
李善長根本沒考慮過,為何錦衣衛聲勢浩蕩,明顯比他這個丞相和一群御史更管用,朱元璋卻偏偏指派給他。
他只覺得這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於是全身心投入戶部調查。
順著線索一路追查,僅僅兩天時間,事情就被他徹底弄清。
原來,這種行為早已成為預設規則,大家都習以為常,無人覺得有何不妥。
這正好讓李善長得以輕鬆拿到一份持有空白賬冊的官員名單。
核對無誤後,他略表讚賞地誇獎了忙碌多日的御史們幾句,隨後整理衣衫匆匆入宮。
見到朱元璋後,李善長立即呈上最新整理的名單。
“陛下,臣自從領命以來寢食難安,與御史們日夜奔波於戶部,終於查明。”
“這是涉案官員名單,請陛下過目!”
李善長口若懸河,言辭間盡顯自信滿滿。
此事他以為做得又快又好,讓人不得不誇。
然而,當宋利將名單遞交給朱元璋後,朱元璋看過之後,卻未如李善長預料般大加讚賞,而是沉著臉問:
“丞相,這份名單上的官員,是否確鑿無疑地犯了過錯?”
李善長聽罷心中一驚,疑惑湧起:怎麼就變成過錯啦?這算不上什麼大事,大家都這麼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