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包括太子在內,歷代君王最終都會選擇忠心的。\"
\"至於能力,想必都覺得可以慢慢。\"
\"不求你多精明強幹,但總該像看門狗那般守住錦衣衛這攤子。\"
\"是不是這個理?\"
朱家父子再度沉默頷首。
這種選擇對他們而言確實最為自然。
不過兩人顯然也想到了其中隱患。
既然才幹不足,連看門護院這等差事都未必能勝任。
錦衣衛這樣的機構,表面平淡無奇,實則專業程度極高。
那些暗探、密探都有特定職責,且必須是精通此道的行家。
普通人貿然闖入,恐怕連門道都找不到。
胡大老爺說到此處,不願多言,只是攤了攤手。
“正因如此,我才說吏治問題極其嚴重。”
“陛下只知殺戮,可之後呢?”
“官員們可曾接受過日常教導?”
“他們初入官場,卻發現現實與想象截然不同。”
“不做不錯,做錯便會遭殃!”
“不貪不佔,連養家餬口都成問題!”
“這樣的官場,進來有何意義?”
這番話一出,朱元璋和朱標都驚訝地望向胡大老爺。
朱標更是直接問道:“伯父,您是這樣看待官場的?”
胡大老爺坦然點頭。
“不僅是我,多數官員皆是如此。”
“就連錦衣衛也是這般想法。”
“陛下覺得,既然發了俸祿,官員就該辦事。”
“可官員卻認為,俸祿微薄,事務繁多,勞累尚且能忍。”
“但最麻煩的是,俸祿少,風險卻極高,動輒性命不保!”
“要麼渾渾噩噩混日子,要麼等待,盼著陛下駕崩,換個皇帝或許能好些!”
朱元璋聞言,怒而起身。
“所以你才勸朕禪位給標兒?”
“等不及朕死了?”
“胡惟庸,你意欲何為?”
常人此時早已跪地請罪,胡大老爺卻只是斜睨他一眼,不耐煩道:
“你這暴脾氣何時能改?”
“站起來大呼小叫有何用?”
“為何勸你禪位,你還不明白?”
“上次不是與你說明白了?”
“官員們的想法,是你自己造成的,還能怪別人?”
“怎麼?是我逼你禪位,還是逼你剋扣俸祿?”
“抑或是那動輒株連的嚴刑峻法,是我教你的?”
胡大老爺語氣雲淡風輕。
朱標卻聽得心驚膽戰。
這兩位祖宗,真是一刻都不消停!
胡大老爺如今多少有些傲然自得。
否則,他斷不會在朱元璋面前說出這般話來。
然而,胡大老爺深知有些話不得不講。
若此刻沉默,日後恐怕更為艱難。
與其將來以命相搏,不如趁早卸下重擔。
朱元璋佇立良久,意外察覺向來體貼的胖兒子朱標竟未上前圓場。
這令他既詫異又心寒。
為何連標兒都不懂朕?
\"標兒,你也認為朕過多?\"
\"你是否也覺得朕嗜殺成性?\"
朱標被父親突如其來的質問怔住。
但他明白,這正是契機所在。
關於禪位之事,朱元璋曾與他深談。
父子二人推心置腹。
朱標對權位並無過多渴求。
畢竟這位太子早已在父皇寵愛下形同副君。
與真正帝王相差的,不過是個名號罷了。
可若問是否期待這般禪讓?
自然期盼!
最令他動容的,是胡大老爺所言:三代禪讓之後,此制將成為大明祖訓。
這對朱氏皇權傳承大有裨益。
兄弟相爭、骨肉相殘的宮闈慘劇或將就此絕跡。
這對朱標極具。
但顯然,朱標對胡大老爺主張的認同刺痛了朱元璋。
壓抑多時的情緒終於爆發。
朱標無奈地望著父親。
\"爹,您想什麼呢?\"
\"我豈是今日才覺您嗜殺?\"
\"不是一直反對您這般殺戮嗎?\"
這番不按常理的回答令朱元璋愕然。
是啊!
胖兒子素來認為自己殺戮過甚。
這猝不及防的坦白讓他困惑地望向胡大老爺。
\"陛下莫看我!\"
\"殺伐輕重與我無關!\"
\"關鍵在於您殺得不合章法!\"
\"莫說太子,百官也被這亂殺之風弄得暈頭轉向!\"
\"甚至分不清您究竟是反貪,還是藉機......\"
朱元璋愈發困惑。
他骨子裡最憎惡汙吏。
怎會成了不反貪而藉機......?
胡大老爺見狀輕嘆。
\"也罷,且與您分說。\"
\"細想往日作為便知,此事另有玄機。\"
胡大老爺豎起食指。
朱元璋作為大明的開創者,洪武皇帝在位時立下嚴苛律法。
\"凡受賄、貪汙六十兩以上者,處以剝皮實草之刑!\"
\"這彰顯了你對貪腐零容忍的決心,沒錯吧?\"
此刻的朱元璋,正因老兄弟和太子朱標的聯手\"背叛\"而心神不寧。
他只能緊盯著胡惟庸,等待這位智囊給出解答。
\"關鍵在於——\"
\"無論主動被動,一旦觸犯此律。\"
\"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要麼乞求皇帝開恩,或許能保住性命。\"
\"要麼索性同流合汙,想著法子遮掩罪行,還能多撈些好處。\"
\"橫豎貪六十兩也是死罪,不如貪六萬兩痛快活幾年。\"
\"既然結局相同,為何不選後者?\"
\"反觀那些受賄六七十兩的,卻時常因陛下特赦而逃過一劫。\"
\"畢竟您也清楚,稍貴重的禮物價值百兩實屬平常。\"
\"如此一來,您親手製定的《大明律》反而被自己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