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兩個外甥接回家,姜豐了卻一樁心事,便開始安排進京趕考的事。
進京趕考,自然還是要有人結伴出行比較好,畢竟這一路千里迢迢的,保不準就有劫道之類的事。本來,姜豐和施倫一起去就很合適。
但是施倫決定這一科不考!
“我這次鄉試名次太靠後,先生說,還是底子不夠紮實,不如靜心讀三年再考有把握些。這一來一回幾個月的,沒得浪費時日。”施倫推心置腹地說,“姜兄若是不急,不如也好好再讀三年書,再考不遲。”
施倫的目標不僅僅是中進士,更要名列前茅,對自己要求高自然要做好萬全準備。
姜豐的排名也只是中下。
這還只是一省之地,到時候會試要和全國各地的舉人競爭,還不止是這一科的,還有屢試不中積累下的老舉人呢,如何有競爭力?
但姜豐的情況又不一樣。
聽到施倫這麼說,姜豐也誠懇地說:“我家分了宗,如今家裡就我一個人,必須儘快立起來,不能一年一年地讀下去了,實在是時間不等人。”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施倫也知道姜豐的家庭情況、只能嘆了口氣,祝他好運。
姜豐知道,正如施倫所說,自己今科考中的希望渺茫。但是,作為一個從後世穿越來的人士,他覺得實戰經驗也是很重要的。
模擬考參加了再多次,也不如高考實戰一次,考不上頂多復讀嘛!
只要不被落榜影響心態,復讀的往往都會考得比上一年要好。
現在他既然夠錢,就想去試一試,積累積累經驗也好啊!況且他的目標沒有施倫那麼高,就算中同進士也是能夠接受的。
勸他的其實不止施倫一人,府學裡的先生和同窗都有勸他,不如再緩一緩、下一年再考。
這些人都是好意,姜豐只得把自己的苦衷說了。
倒是王老相公鼓勵他:“我看你的文章,火候是夠了的。今科鄉試排名靠後,也不全是你的學識就比排名靠前的人差,而是文章不合考官喜好罷了。我給你寫一封信,你進京後,去國子監祭酒季明大人處拜訪,請他指點一二。”
國子監祭酒!那是教育部長兼清北校長,有主持會試經驗的!
王老相公這是幫他大忙啊!
姜豐一鞠到地,誠懇地說:“老大人大恩大德,子英無以為報,唯有銘記於心!”
王晨撫須笑了笑,親自提筆,為姜豐寫了一封信。
姜豐恭恭敬敬地接過信,小心翼翼地放進懷裡。
有了這封信,他對這次會試更有信心了!
和家人依依惜別,再三拜託表哥照顧家人,姜豐收拾好出遠門的行李,請了一輛馬車,帶著娘子和幾個同鄉會合,在一個宜出行的黃道吉日裡踏上了北上的官道。
颯颯秋風,走向的是廣闊的科舉征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