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八十一案(全4冊)

第六十二章《西遊八十一案:大唐梵天記》(

王玄策是負擔使命而來,將犍陀羅的局勢和伊嗣侯三世所面臨的困境講述了一番。這下子直接開啟李世民的視野,他命人抬上輿圖,讓王玄策給自己講述各國狀況,聽得神往不已。

“王卿,你對當代列國的帝王如何看待?”李世民問。

王玄策嚇了一跳,卻不敢不答:“要說這世上最強大的帝王,當然是陛下您了。自從陛下登基以來,橫掃四方,東突厥、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無不屈服,我中原王朝從未有武功如此強盛之時。”

李世民聽得哈哈大笑:“那麼其次呢?”

“其次嘛……”王玄策猶豫片刻,“其次就是大食的哈里發吧!大食人崛起於沙漠,短短數年間滅薩珊波斯,北擊拜占庭,西征埃及,向東快打到吐火羅了,恐怕遲早要進入突厥大草原,跟西突厥對戰。”

“不錯,大食人新興於沙漠之中,兵鋒正盛,恐怕數十年不衰。”李世民感慨道,“那麼第三位呢?”

“第三位,算得上戒日王了吧?”王玄策道。

李世民搖頭:“在朕看來,戒日王還算不上。朕以為應該是松贊干布,他年紀輕輕就統合吐蕃,征服象雄、蘇毗女國,擊破党項、吐谷渾、白蘭羌。朕聽說松贊干布最大的心願就是征服勃律之後,進入突厥大草原,和西突厥、大食人一爭雌雄!”

“可戒日王為何算不得呢?”王玄策問道。

“戒日王?”李世民指著輿圖,“早年間的戒日王還是一代梟雄,可如今嘛,歲月老去的不只是他的筋骨,更是他的精氣。前些年攻打南天竺失敗,他還真就偃旗息鼓了。如今又想什麼跨過印度河,收復犍陀羅。嘿,若是他行動果斷,朕還佩服他一二,可你看看他,瞻前顧後,遲疑不決,算是一代帝王所為嗎?”

“不過戒日王也確實有為難之處。”王玄策道,“伊嗣侯三世盤踞犍陀羅,勢力不弱。戒日王一旦渡河西進,必定雙方要拼一場,哪怕打贏了,北面的突厥人、西面的大食人也會趁機咬他一口。”

“不會!”李世民斷然道,“西突厥的薄布和欲谷設沒有分出勝負之前,誰也不會顧得上犍陀羅。至於大食人,現在兵力陷在呼羅珊,他們可能有興趣突襲犍陀羅,但目的只會是襲殺伊嗣侯三世。在沒有平定波斯全境之前,他們絕不肯大規模越境和戒日王一戰。所以,戒日王如果果決,犍陀羅拿下也就拿下了,自己佔個先手,進可攻退可守。至於日後的事,管他呢,先拿下再說。到了嘴裡的肉難道還能吐出來?”

“可惜,戒日王沒有這個勇氣。”王玄策嘆道,“那麼您看,伊嗣侯三世可有生機?”

“伊嗣侯三世嘛,此人性格太弱,在這強敵環伺的世界,不過是砧板上的魚肉,是諸王眼中的一場饕餮盛宴。”李世民遺憾地道,“若是他肯北上吐火羅,還能起到點作用,如今嘛,這些波斯人只怕要白白消耗在印度河爭奪戰之中了。”

王玄策對李世民的眼光欽佩不已,當即跪拜道:“臣自作主張,已經說動伊嗣侯三世北上,進入吐火羅。”

李世民愣了,怪異地盯著他,好半晌才道:“好膽識,朕真沒看錯你!”他走到輿圖前,細細地看著,“你是意在西突厥嗎?”

“臣的想法怎麼瞞得過陛下。”王玄策苦笑。

李世民沒有注意到他的奉承,對著輿圖自言自語:“伊嗣侯三世要北上吐火羅,最緊張的人是誰?是欲谷設!伊嗣侯三世的動機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和吐火羅一起,投靠薄布;二是甩開薄布,投靠我大唐。無論哪一種,波斯人的刀鋒最終都要砍向欲谷設。欲谷設會怎麼做?”

“搶先佔領吐火羅!”王玄策笑道。

“對!”李世民道,“如此一來,我們提前知道欲谷設要分兵,就能趁著欲谷設兵力薄弱之際,閃電突襲,徹底擊潰他。只要擊潰了欲谷設,薄布還能像如今這樣三心二意嗎?只能徹底臣服大唐!”

王玄策由衷讚歎:“陛下真是好謀劃,大手筆啊!”

“這明明是你的謀劃!”李世民哼了一聲,“這樣的確可以擊破欲谷設。可王卿你想過沒有,倘若欲谷設親自率軍攻取吐火羅,咱們擊破他留在於闐一帶的人馬,又有何意義?”李世民道,“朕要的不是打敗欲谷設,而是徹底瓦解他的力量,讓西突厥再無膽敢反抗我大唐之人!”

王玄策詫異地望著李世民,不知他如何打算。

“傳中書舍人。”李世民下令。

中書舍人在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算是皇帝的侍從。片刻之後,值班的中書舍人馬周覲見,李世民道:“馬卿,擬朕的旨意,傳給安西都護府郭孝恪。告訴他,欲谷設將分兵南征吐火羅。若他留在於闐,可擇機發兵襲破,務必擒殺之。若其親自南征,卿可藉機分化收買其部屬,以待時機到來,徹底圍殲。”

馬周擬旨拿到尚書省去用印,然後安排人加急發出。

王玄策深深歎服:“陛下不看一時一地之得失,高瞻遠矚,臣實在不如。”

李世民大笑:“西突厥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的,無論欲谷設也好,薄布也罷,無非是兩頭狼而已,自從統葉護可汗死後,西突厥再無猛虎,朕遲早要將其納入囊中。”

王玄策來了興致:“陛下,您覺得這世上到底誰是對手?”

“舉世並無一人。”李世民笑道,“東方的高句麗,蕞爾小國,癬疥之患,朕遲早要拿下它!至於西域,將來所要憂慮者,一是吐蕃的松贊干布,二是新崛起於沙漠的大食。不過只要朕拿下西突厥,控扼吐火羅,無論吐蕃還是大食,朕要攻便攻,要守便守。這娑婆世界,大唐將再無敵手!”

李世民意氣風發,豪情滿懷。

正在這時,馬周拿著一封文書走進來,神情緊張憂慮:“陛下,陛下!”

李世民怔住了,馬周素來以沉穩機辯著稱,怎麼會如此慌亂?

“什麼事?”李世民道。

馬周深吸一口氣,奉上文書,道:“齊州傳來訊息。皇五子,齊王李祐,舉兵謀反!”

兩人都驚呆了。李世民似乎沒有聽明白:“誰……誰造反啦?”

“皇五子,齊王李祐。”馬周低聲道。

李世民神情呆滯,突然暴怒起來,將几案和陳設等物掀翻在地,憤怒地大吼:“朕的兒子要舉兵造反?夏桀,商紂,暴秦,隋煬,昏庸殘暴至此,也沒有兒子造反,朕……朕的兒子居然要造反?要造朕的反?”

“陛下,”王玄策勸慰,“齊王李祐向來性情乖張,喜結奸邪,他天性如此,不關陛下的事。”

“嘿!”李世民彷彿剎那間蒼老十餘歲,喃喃道,“父子相殘,盛世操戈,將來的史書上,會如何寫朕?”

他顫抖著站起來,一陣暈眩,當場摔倒在地。

醒來後,李世民親寫詔書,命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率領府兵討伐齊王李祐。

吾常誡汝勿近小人,正為此也。汝素乖誠德,重惑邪言,自延伊禍,以取覆滅。痛哉,何愚之甚也!遂乃為梟為獍,忘孝忘忠,擾亂齊郊,誅夷無罪。去維城之固,就積薪之危;壞盤石之親,為尋戈之釁。且夫背禮違義,天地所不容;棄父逃君,人神所共怒。往是吾子,今為國讎。萬紀存為忠烈,死不妨義;汝生為賊臣,死為逆鬼。彼則嘉聲不隤,爾則惡跡無窮。吾聞鄭叔、漢戾,併為猖獗,豈期生子,乃自為之。吾所以上慚皇天,下愧后土,嘆惋之甚,知復何雲。

李世民寫完詔書,禁不住掩面大哭。

他特意召來王玄策,咬牙切齒地囑咐道:“你且隨李勣前去齊州平叛,這個逆子的叛亂必然一戰可定。但是,朕要知道,到底是誰蠱惑他謀反!此事你悄悄地查,不必透過朝廷有司。”

王玄策心中凜然,低聲答應:“是!陛下,臣聽說齊王極為寵信燕弘信,對他言聽計從。而這個燕弘信,乃是陰弘智的妻兄。要不要臣把燕弘信嚴加拷問?”

這個問題,連李世民也沉吟了。

齊王李祐,是李世民和陰妃的兒子。御史中丞陰弘智,是李祐的舅父。

陰妃和陰弘智的父親乃是前隋西京留守、名將陰世師。當年李淵起兵反隋,圍攻西京。陰世師大怒之下,派人捕殺了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並搗毀了李淵的祖墳家廟。李淵對他恨之入骨,攻破西京後,誅殺陰世師的三族。他的幼子陰弘智和幼女因為年齡還小,被李淵網開一面。之後,李世民納陰氏女為側妃,生下齊王李祐。而陰弘智也很受李世民信任,先後任吏部侍郎、御史中丞。

王玄策的意思很明白,一旦拷問燕弘信,很可能牽涉到陰弘智,甚至牽涉到陰妃,恐怕又是一場皇室內部的大動盪。

“查!”李世民猶豫片刻,咬牙切齒地道,“無論是誰,一查到底!沒有人挑唆,朕的兒子會反叛朕嗎?嘿,三王門外殺,唐室見輪迴?朕不相信!”

王玄策不敢再說,領命而去。

李勣的大軍直撲齊州,王玄策則率領不良人先一步趕到了齊州,頓時就有些愕然:這像是反叛的樣子嗎?城防鬆弛,兵士們惶遽不安,據說李祐下達的檄文到了周邊的幾個州,根本就沒人聽從。

王玄策找到齊州兵曹杜行敏,打聽李祐的動向,一問,更是驚詫了。這李祐扯起造反的大旗之後,把手下的寵臣亂封一氣,什麼上柱國、拓西王、拓東王等等。而這時整個齊州都知道李勣率兵來平叛,李祐呢,他一如往常,和手下終日宴飲,通宵達旦。

嬉鬧之間,李祐偶爾也提起朝廷大軍。燕弘信的兄弟燕弘亮醉意醺然地大笑:“等李勣兵到,臣等右手執酒,左手執刀,為大王斬盡李勣大軍!”

李祐居然十分高興。

王玄策頓時膽大起來,和杜行敏商議,乾脆直接攻入齊王府,擒拿李祐!

杜行敏也是個膽大包天的傢伙,和王玄策一拍即合。雙方糾集了忠於朝廷的百十號人,深夜來到齊王府外,鑿開圍牆,殺入王府。齊王府的人馬一觸即潰,根本不堪一擊。

李祐和燕弘亮等人正在宴飲,兩個人也很煩惱,正在商量要不要到城外的豆子岡當盜匪。李祐有些戀戀不捨,遲疑不決。正在這時,王玄策突襲王府,二人還以為李勣大軍破城了,嚇得穿上鎧甲,拿著弓箭躲到室內,命貼身衛士抵抗。

王玄策將整棟樓團團包圍,喝令圍攻,但這棟樓造得極為堅固,王玄策又不敢傷害李祐,雙方從黎明對峙到午時,李祐拒不投降。

王玄策急了,大喝道:“李祐,你過去是皇帝的兒子,如今是國家的叛賊。若是再不投降,我要放火了!”

李祐也急了,隔著窗戶喊:“你若是不傷害燕弘亮等人的性命,本王願降!”

“好,我絕不殺他!”王玄策承諾。

李祐也豪爽,立刻拋掉武器投降。兵士們將他們一個個五花大綁,李祐還惱怒不已地呵斥:“做做樣子就行了,繩索綁輕些,所謂負荊請罪,不就是個形式嘛。對了,給本王找幾根荊條插上去!算了,這兒離長安還遠,扎得疼,等本王到了長安再插。”

王玄策和杜行敏二人面面相覷。

“杜兵曹,你且看好了李祐。我要單獨提審一人。”王玄策交代完,命人將燕弘亮帶入旁邊的一個房間,單獨提審他,“是何人挑唆齊王謀反?”

燕弘亮垂頭喪氣:“其實也沒挑唆,陛下委派的齊王長史權萬紀和我等素有矛盾。他對齊王管教嚴苛,認為我們都是小人,屢次要趕走我們。後來,我和齊王密謀,要殺掉權萬紀,沒想到這廝竟然提前察覺,將我的兩名心腹拿獲下獄,並上報給朝廷。上個月,陛下要派刑部尚書劉德威來齊州徹查此事,一旦查實了,我腦袋就得搬家啊!我和齊王對權萬紀恨之入骨,趁他外出時將他射殺。可殺完了,我倆才想起來,不頂事啊,劉德威還是要來查的……所以,左思右想,乾脆就反了吧!”

王玄策目瞪口呆:“就是這樣?”

“就是這樣。”燕弘亮篤定地道。

“呆子!”王玄策恨恨地罵道。他這時已經確定,李祐謀反跟陰妃和陰弘智毫無關係了,因為這傢伙是個十足的呆人。

“我不是呆子!”燕弘亮倒急了,“紇幹承基說,這些臣僚對皇子們欺壓太甚,讓我們奮起反抗,太子到時必定為我們張目!”

王玄策大驚失色:“你說誰?”

“紇幹承基!”燕弘亮道,“太子左衛率府的校尉,太子的貼身侍從。劉德威要來查我們,就是太子讓他來通風報信的。”

王玄策額頭冷汗頓時就滲了出來,神色陰晴不定。他默默走了出去,朝左右使了個眼色,兵士們一起衝入房中,舉刀砍殺。

“王玄策,你言而無信!”燕弘亮大喊。王玄策頭也不回,徑直走了出去,兵士們剎那間將燕弘亮砍成了肉醬。

齊王叛亂,就這麼陰差陽錯地平定了。李勣大軍抵達之後,這個百戰軍神也苦笑不已。朝廷花了那麼大的力氣,調動九個州的府兵,數萬大軍,結果被一百多人平定了叛亂。

李勣和王玄策商量了一下,先獻上捷報,然後押送李祐等人返回長安。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