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八十一案(全4冊)

第六十四章《西遊八十一案:大唐梵天記》(

這一夜,大索長安。

太子黨羽盡皆被抓,但平素和太子交好的朝臣實在太多,李世民特意下旨,只抓參與謀反者,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就是侯君集。一夜下來,上千人被捕,侯君集也束手就擒。只是搜捕東宮的時候,卻沒有找到那術士韋靈符,讓李世民深恨不已。

整個善後事宜數日之後才得以完成。李世民拿著太子黨羽的名單,痛心得無以復加。李元昌是自己的親弟弟,杜荷是自己的女婿,開化公趙節是自己姐姐的兒子,李安儼是自己貼身宿衛將軍,侯君集是自己最寵信的大唐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太子這場謀反就像拿刀子在挖李世民的肉,徹心徹肺地痛。因為他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處置這些人!

這幾日在朝廷上對於如何處置太子也意見紛紜,有人主張效法齊王李祐處理結果,賜死之。有人則不贊同,認為損傷骨肉親情,違揹人倫。但賜死派的則反唇相譏:太子以臣叛君,以子叛父,若不嚴懲,人倫綱常何在?國家律法何在?

這時通事舍人來濟打破僵局,道:“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以盡晚年。則善矣。”

李世民被觸動內心悲涼之處,喉頭哽咽:“諸位公卿,朕想懇求一事。”

見皇帝說得如此鄭重,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急忙道:“陛下請講。”

“玄武門和承天門之戰便抹去如何?”李世民道。

眾人有些發愣,沒聽懂李世民的意思,連一向跋扈的長孫無忌也不敢隨意猜測,大殿裡有些沉默。李世民見狀,不得不把意思表達清楚:“太子的謀反,便讓它消失在史書中吧!玄武門之戰、承天門之戰都沒有發生過,太子正在密謀階段便被紇幹承基告發,其黨羽悉數被抓。”

眾人面面相覷,沒想到皇帝居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是明目張膽地要求所有人跟他作弊,篡改史書啊!眾人一齊望著房玄齡、令狐德棻、許敬宗等人,貞觀年間大修歷代史書,便是以這些人為主。

“諸位公卿,”李世民沒有看房玄齡,而是掃視著眾人哀求,“朕只是想減輕太子的劣行,給他一個活著的理由。數月前,朕賜死了祐兒,難道如今又要賜死太子嗎?朕如今已年近半百,尋常之家白髮人送黑髮人已經是人間至悲,何況是朕親手誅殺朕的兒子?你們哪怕不能體會一個皇帝的稱孤道寡之意,難道不能體會一個為人父母的悲傷嗎?”

李世民說得兩眼潸然,但眾人仍舊沉默著。其實大家很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他一方面固然是為了給太子減輕罪責,能留太子一命,成全父子之義;另一方面只怕也是考慮到千秋萬世之名。畢竟,李世民一輩子打造仁君形象,可接連兩個兒子起兵造反,後世歷史,誰還相信他的仁善?

可……可篡改史書,那是要罵名千古的啊!尤其是房玄齡、令狐德棻等史學大家,這簡直是比剮了他們還難受。李世民也很清楚眾人的牴觸,所以才在大殿上拖著眾人一起下水,要篡改,是大家一起做的決定,誰都別當聖人。

眾人不說話,李世民也不說話,跟他們以沉默對峙,看樣子眾人不答應,李世民是絕不肯放棄的。最終長孫無忌忍不住了:“陛下,父子之義乃是天地人倫,陛下想成全父子之義,我等自然不能說什麼。對吧,房相公?”

房玄齡苦澀地嘆氣。

長孫無忌又盯著令狐德棻和許敬宗,兩人也默默嘆息。

“好了,”長孫無忌道,“既然大家都同意,此事就這麼定了。”

李世民感激地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沉默地退朝。

內侍省中,李承乾孤獨地坐在黑暗的宮殿內,宮殿大門緊閉,四周傳來北衙禁衛的腳步聲和甲葉碰撞聲。宮殿內空空蕩蕩,李承乾沉默地跪在地上,迷茫地望著窗外的明月,似乎一瞬間,這月光流過了自己的一生。可是等月光流盡之後,這片大地上又何嘗會有一絲痕跡?

承乾忽然孤獨地笑了起來。正在這時,門外響起腳步聲,兩名禁衛開啟門,楊妃提著食盒走了進來。楊妃是曹王李明的生母,封為貴妃,頗為受寵,但自己一向與她不熟,此時卻為何來此?

承乾心頭正在詫異,楊妃將食盒放在他面前:“太子,想必是餓了吧?先用些膳吧!”

“您為何來此?”承乾問。

楊妃嘆了口氣:“文德皇后是我的恩人,你也是我看著長大的,你們父子間的事我雖然無法干預,卻不忍心看著你受苦。這都是我命尚膳監做的你愛吃的東西,快吃些吧。”

承乾眼圈慢慢紅了:“我從來不知您還如此關切我。”

“人心自有向背,青雀(魏王李泰小名)雖然也是文德皇后所生,可這些年他對你用的手段大家都看在眼裡,”楊妃也流淚,“好好一個太子,生生被逼成這樣,知道真相的人誰不心疼?”

“父皇寵愛四弟,我也無話可說。”承乾黯然,“這些天我自己反思,也是我性子乖張了一些。”

“你自從得了足疾之後,性子是有些偏激,可若不是青雀用那些卑鄙的手段使人誘惑你,我還真不信了,當日溫文純孝的太子,竟然會殺師、刺弟、弒父謀反!”楊妃性情淑婉,即便生氣,也是端莊無比。

“四弟使人誘惑我?”承乾愣了,“何人誘惑我?”

“你還不知麼?”楊妃愣了,“自從你事敗之後,宮裡都傳遍了,說那韋靈符是青雀派到你身邊的內奸!”

“啊?”承乾徹底驚呆了,“這——這從何說起?”

楊妃跺腳:“太子啊,你真是、真是到了這般時候還矇在鼓裡,怎麼能不敗呢?我且問你,去年你刺殺于志寧,是不是那韋靈符蠱惑你的?”

承乾想了想,點頭:“這還真是。”

“那麼從去年,你開始勸誘齊王造反,是不是也是這韋靈符在鼓動?”楊妃問。

承乾重重點頭:“對,是他!”

“再說今日,你策劃謀反,是不是也是這韋靈符勸說?”楊妃問。

承乾這回毫不猶豫地點頭:“對,他不但幫我制定策略,而且說服了侯君集投靠我……他果真是四弟的人?”

楊妃看著這樣糊塗的太子,當真有些無話可說。承乾的臉色慢慢變得蒼白。

“何至於此啊!何至於此啊!”承乾失聲哭道,“我和他一母同胞,從小感情深篤,他為何會如此處心積慮,活生生要把我推向這萬劫不復的境地?”

“皇權之下,哪一朝有過兄弟親情?”楊妃黯然嘆道。

“父皇已經廢掉我的太子之位了,”承乾擦拭眼淚,問道,“是不是要冊立他做太子?”

“有這個想法。”楊妃道,“昨日青雀入宮,哀求陛下冊封他為太子,並承諾自己百年之後,定然會殺掉子嗣,把皇位傳給李治。”

“悖逆人倫,胡說八道。”承乾罵道。

“是啊!”楊妃道,“這話誰都不會信,可偏偏陛下就信。”

承乾憤怒至極:“我今時今日落得這種田地,全因為這李泰!他竟然如此歹毒,哪怕我死,也要拖著他一起下地獄!”

“究竟如何處置你,陛下還沒有決斷,你倒未必會死,”楊妃道,“可要想拖著青雀一起敗掉,也並不難。”

承乾愣了,急忙施禮:“如何才能做到?請貴妃教我!”

楊妃道:“你只需要問陛下一句,太子之位是可以憑藉陰謀詭計而奪取的嗎?必定能絕了青雀奪嫡的指望!”

承乾一時間還沒想明白,忽然門外響起禁衛施禮的聲音:“參見陛下!”

“誰在殿中?”李世民的聲音響起。

“是貴妃娘娘。”禁衛回答。

“唔。”李世民不置可否,鼻子裡發出聲音。

這時殿門一開,李世民走了進來,楊妃急忙起身拜見。

李世民神情複雜地看了太子一眼,又問楊妃:“愛妃為何在這裡?”

楊妃溫婉地道:“都是自家的孩子,雖然犯了國法,可想起長孫姐姐當年的好,我這心裡也怪不忍的。就讓尚膳監做了些吃食,不讓孩子遭罪吧。”

一提起長孫皇后,李世民倍覺傷感,看了一眼地上的食盒,溫和地道:“還是愛妃有心了。你且回宮去吧,朕和承乾敘敘話。”

楊妃默默地福身,退了出去。空曠的宮殿內,剩下父子二人沉默地對視片刻,又雙雙錯開了視線。

“一個月之前,朕在這內侍省中送走了祐兒,沒想到今日又來送別你。”李世民嗓音乾澀,透著一股淒涼老邁之氣。

“兒臣只恐怕父皇會在此送走更多的兒子。”承乾道。

“你在詛咒朕嗎?”李世民這次倒沒有憤怒,神情中是濃濃的無奈。

承乾搖搖頭:“兒臣是感慨自己的宿命。父皇您以宮廷政變奪得帝位,四弟才上行下效,將兒臣硬生生推到叛逆的境地,所以兒臣恐怕無論哪個皇子當了太子,都會有覬覦之人。”

李世民最聽不得人提起玄武門舊事,當即惱怒道:“你自己不爭氣,還怪青雀?”

承乾詫異:“難道父皇還不知道,兒臣的謀士韋靈符,是四弟派來的內奸嗎?”

“什麼?”李世民怔住了。

承乾臉上露出嘲諷,將韋靈符受李泰派遣,蠱惑自己刺殺于志寧,煽動李祐造反,制訂宮變計劃的事情講述了一番。李世民禁不住呆若木雞。

“兒臣是敗了,技不如人,在這無情的皇家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承乾譏諷地道,“聽說父皇有意立四弟為太子,那就替我恭喜四弟了。他果真是最像父皇的那個兒子。”

李世民臉上火辣辣的,解釋道:“朕還沒有決定立青雀為太子。”

“那就還是會立他了?”承乾咯咯笑道,“父皇這是要告訴子子孫孫,我大唐的太子之位原來可以憑藉陰謀手段來奪取嗎?”

李世民腦中忽然猶如電閃雷鳴一般。承乾一直沒能理解這句話真正的含義,但李世民剎那間就明白了,因為這是他最恐懼的事情。

從武德元年起,大唐立國二十五年,雖然初步開創了盛世,可大唐君臣最焦慮的事情,是這個王朝到底能走多遠!隋朝全盛時,比如今的大唐更要強大,可仍然是歷經二世而亡。況且在大唐之前,從魏晉到周、隋,此前四百多年中,無數的王朝,其壽命多者不過五六十年,少者二三十年,李世民和臣僚終日探討的,就是如何打破這種怪圈,讓大唐長治久安。

李世民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信心。因為他自己揹負的原罪,玄武門殺兄逼父,和那些短命王朝的同室操戈、陰謀殘殺實在太相似了。承乾的話給了他當頭一擊,讓他突然間明白,決不能允許皇子們以陰謀奪嫡的手段登上帝位,否則日後的大唐將永無寧日。

“這件事朕已經有計較,你就安心地走吧!”李世民嘆道。

“是啊,與我何干呢?”承乾黯然一笑,“父皇今日來,既然是送別兒臣,從此人間事與我再無關係。真是好後悔來這人世走一遭。”

“你還是不瞭解朕啊!”李世民神情複雜地望著他,“朕怎麼捨得殺你?一個李祐已經讓朕痛斷肝腸,難道你還要讓朕揹負殺子的罪名嗎?今日早朝,朕已經決定廢你為庶人,流放黔州。只盼你能夠在黔州平淡一生,只盼你我來生不再做父子。”

李世民腳步蹣跚,轉身離開宮殿。殿門在身後轟然鎖閉,這是他今生最後一眼看到自己愛恨難捨的兒子。

次日,李世民下詔,在貶承乾為庶人、流放黔州的同時,幽禁李泰於將作監。此舉招來了李泰一黨的大肆非議,李世民親自擬定詔書:“魏王泰,朕之愛子,實在喜愛之。朕給他恩遇尊崇諸王,給他爵位超出常例,卻導致他驕奢僭越,認為承乾雖然是嫡長子,卻可以取而代之。二人爭相交結朝臣,招攬兇徒,使得文武百官,各有依附,親戚之內,分為朋黨。朕講求公道,不偏不倚,都予以廢黜。不僅要給這天下做榜樣,也是給後代做警示。從今之後,太子無道,有藩王覬覦其位者,雙雙棄之。傳之子孫,以為永制。”

之後降封李泰為東萊郡王,遷出京城,責令就藩。

處置完承乾和李泰,李世民快刀斬亂麻,將駙馬杜荷、開化公趙節、李安儼等人斬首,至於漢王李元昌,李世民原本不想殺他,但群臣反對,只好賜死於宅中。最後剩下侯君集,李世民也猶豫了,他實在捨不得殺這個心愛的悍將。這時更是傳來訊息,侯君集在獄中拒不承認謀反。

李世民想起侯君集,又是陣陣感傷,於是命人擺駕刑部天牢,親自去見侯君集。他特意下令:召王玄策與朕同去。

這幾日王玄策成了長安的風雲人物,先是靠一己之力擒拿李祐,隨後更是以奇智鼓動叛軍提前造反,讓李世民避免了殺身之禍。兩場大功哪一樁都是赫赫功勳,就看陛下怎麼封賞了。

王玄策急忙趕了過來,李世民已經上了輦車,特詔王玄策同車。王玄策受寵若驚,上了輦車,才發現皇帝更憔悴了,幾日之間似乎老了十多歲,連鬢邊的頭髮都白了一片。

“陛下。”王玄策小心翼翼地跪坐。

李世民卻沒有說話,車輦駛過承天門,碾著青石路面,朝著刑部而去。一路上李世民都沒有說話,沉默地望著車外,王玄策更不敢說話,心中打鼓。到了天牢,李世民帶著王玄策進入囚室,侯君集被鐵鏈鎖於牆上,蓬頭垢面,李世民命人將他解了下來,侯君集沒想到皇帝會親自來探望自己,淚流不止,跪地磕頭。

李世民感慨地望著他:“聽說你拒不認罪,朕不想讓那刀筆吏來羞辱朕的有功之臣,因此親自前來。有什麼話你可以向朕說。”

侯君集哭道:“罪臣無話可說,本想能為陛下驅策,征戰四方,只可惜到中途辜負了陛下的信任,臣死有餘辜。”

“你有四大功勞。自從軍起,就跟隨朕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李世民也無限傷感,“武德九年,是你與敬德勸諫朕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場功勳朕永世不忘;貞觀四年,你奔襲兩千裡,攻滅吐谷渾,是滅國之功;貞觀十四年,你攻滅高昌國,又一場滅國之功。這四場功勞朕永世感念,因此將你的畫像置於凌煙閣,期待朕的子孫也記住你為大唐的付出,蔭庇你的子孫長久富貴。朕,還有這大唐,無論誰做皇帝也給不了你更多的榮耀,你卻為何要謀反呢?”

侯君集哭道:“是臣自己不爭氣,當初攻滅高昌時,搜刮了高昌王宮的寶物,又擄了些高昌女子,回國後被那幫御史攻訐,鎖拿下獄。雖然陛下您仁慈,幾日之後就將臣釋放,可心中總是鬱郁難平。然後受到那術士韋靈符的蠱惑,說我今生有封王之相,也就信了他的鬼話。”

李世民嘆道:“當年秦叔寶跟隨朕衝鋒陷陣,經大小二百多戰,流血數鬥,導致日後常年臥床。朕時常惋惜。可是君集,朕此時倒寧願你也如同叔寶一般,能夠安度晚年,讓你我君臣相守一輩子!”

侯君集只是嗚嗚地哭,再也說不出話來。

李世民也眼圈發紅:“今日朕在朝堂上說,從前家國未安,君集浴血為國,朕實在不忍處置他。朕想乞求諸位留他一命,諸位公卿答應朕麼?群臣說,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請誅之以明法度。”

侯君集哭道:“罪臣不敢求陛下法外施恩,但求一死。”

“君集呀,朕與你長訣矣。”李世民失聲哭泣,“從今而後,若是思念你,也只能到凌煙閣上,看一看你的遺像了。”

侯君集哭聲不止:“臣死不足惜,若陛下能記得臣的些許功勞,懇求陛下能給臣留下一個兒子,不要令我後嗣斷絕。”

“準了。”李世民不再說話,慢慢地轉身離去。

王玄策由始至終不曾說話,默默地跟了出去。

回去的車輦上,李世民依舊眼眶通紅,卻不再沉默,斜臥軟榻之上,凝望著王玄策:“玄策,這場變亂,多虧了有你的急智,朕才沒有踏進長生殿,僥倖逃了一命。逆黨朕會懲處,功臣朕會賞賜。但朕很好奇,當日你鼓動衛率府攻打承天門,在所有人眼中,你都是逆黨,萬一無人替你證明,你如何自處?”

“這不是有馬周嘛,”王玄策笑道,“臣不怕被冤枉。”

“若是馬周死於兵亂之中呢?”李世民仍然追問。

“怎麼會!”王玄策搖頭,“臣的不良人團團保護著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