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八十一案(全4冊)

第六十七章《西遊八十一案:大唐梵天記》(

私下裡,波頗悄悄問娑婆寐:“尊者,讓一個普通人成為國王,這也太兒戲了吧?你為何答應下來?”

娑婆寐笑了笑:“法師,你對這玄奘是否忌憚?”

波頗默默地點頭,他與玄奘接觸不多,但這僧人讓他極為悚惕。

“那就是了。”娑婆寐道,“玄奘當著戒賢法師的面,破解的只不過是咱們的第一層計劃,若是讓他在天竺多留些年,只怕最終極的計劃,也會被他徹底破掉。到那時,你我數十年的謀劃,豈非毀於一旦?”

波頗臉色變了:“他真能看破這個計劃的最終目標?”

“此人雖然談不上具備天眼通,然而世間萬物在他面前纖毫畢現,無所遁形。”娑婆寐嘆道,“此前我和他數次交鋒,雖然說不上以失敗告終,卻也極為狼狽。他之所以沒有徹底看穿咱們的計劃,並非他看不破,而是這個計劃貫穿數十年,無數個國家,早已成為一套龐大複雜的體系。他如今已經揭破第一層,若是給他時間,誰能擔保他不會直擊本質?”

波頗臉色凝重起來,點點頭:“既然如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讓他回國。他提的要求雖然說難,卻也並非無法完成。你我合力,總能讓戒日王封他一個薩蒙塔。”

“若是薩蒙塔,那就好辦了!”娑婆寐雙手一擊,喜悅道,“薩蒙塔也算是國王啊!那順和蓮華夜是戒日王的長生藥,哼,想長生,冊封一個薩蒙塔算得了什麼?我這便去見戒日王!”

娑婆寐為了讓玄奘離開,心裡頗為焦急,當即求見戒日王,舌燦蓮花,進行遊說,請求封那順為國王,成為一個小薩蒙塔。戒日王起初驚異,詢問之後當即大笑不已。戒日王擁有四海,為了長生又吝嗇什麼補償,當即答允。告訴娑婆寐:“曲女城外有一村邑,名曰梵帝陀,有數百戶人家。朕就將此邑封給那順,讓他去做個國王。”

訊息傳來,那順喜不自勝。天竺大大小小的薩蒙塔,大的擁有數千裡方圓,小的無非幾座城邑。自己的領地雖然小,但到底是名正言順的國王,這數百戶人家就是自己的食邑,租稅全部都是自己的。

那順怕戒日王反悔,當即請他下了明旨,拿著冊封文書,趕往曲女城接收村邑。玄奘看著他興奮激動的樣子,心中酸楚,送別他到了那爛陀寺之外。

“師兄,您為何悲傷?”那順道,“從此後,我就是國王了!我第一件事就是迎娶蓮華夜做我的王后。您看,雖然一切都按照命運發展,可這次的國王是我啊,蓮華夜是我的王后啊!我會永遠保護她,絕不會讓人在宮牆之下,打破她的頭顱!”

蓮華夜溫柔地望著他:“那順,你真的很勇敢。這世上才有幾人能成為國王,可是你辦到了。那順,我會做好你的王后,為你生兒育女,這一生一世,再也不分開。”

“錯了。”那順嚴肅道,“生生世世,再也不分開。蓮華夜,我找你找得太苦了。今生找到了你,我便永遠不會放手。”

玄奘心情沉重,他有些迷茫,若是那順此生永遠活在這個角色裡,或許會很幸福吧?

朝陽下,玄奘送別二人。遙望著馬車消失在山巒起伏中,似乎從這爛濁的世間剝離出了乾淨的血肉。

玄奘還在那爛陀寺山門前站立的時候,忽然無數的剎帝利禁衛從寺中策馬衝出,中間是戒日王的輦車,一行人神色焦急,行色匆匆。玄奘急忙避在一邊施禮。

戒日王從車上探身:“法師,朕要儘快趕回曲女城,就不與法師告別了。”

“陛下,出了什麼事?”玄奘問道。

旁邊的婆尼答道:“波斯人強渡印度河,伊嗣侯三世開戰了!”

玄奘大吃一驚,說話之間,剎帝利禁衛簇擁著輦車彷彿狂風暴雨般走遠。

醞釀兩年之久的這場戰爭,最終還是突如其來地來臨了。

事情的起因,卻是半年前王玄策所謀劃的滅國之局。當日,王玄策在曲女城中勸說伊嗣侯三世北上吐火羅,與大唐聯合夾擊欲谷設。伊嗣侯三世並沒有按照計劃舉族北上,只是派出哨探勾畫關隘輿圖,並關注著欲谷設和薄布的戰事進展。不過王玄策也沒有將計劃的成敗完全放在伊嗣侯三世身上,他回到長安後,立刻透過商賈在絲路上散佈訊息,說大唐和波斯達成協議,支援伊嗣侯三世北上吐火羅,殲滅欲谷設。

欲谷設很快就聽到訊息,大吃一驚,他如今在大草原上和薄布僵持不下,若是波斯人從背後偷襲,他勢必會全盤崩潰。

欲谷設沒有輕舉妄動,他乃是一代梟雄,絲毫不拖泥帶水。他先做出種種舉動麻痺薄布,然後悄悄分兵,親率大軍繞道兩千裡,奔襲吐火羅。吐火羅王阿史那·烏溼波根本沒料到欲谷設竟然如此膽大包天,敢突襲自己。他雖然有鐵門關天險,但一則毫無防備,二則國內的勁旅大多調去幫助薄布了,竟然毫無防備,被欲谷設攻破阿緩城,自己也做了俘虜。

欲谷設佔領阿緩城之後,先是大掠三日,隨即攻佔了阿緩城東南的各個隘口,防備波斯人北上。阿緩城一帶的富商和貴族紛紛逃亡,大多數都逃到那竭國,以觀戰局進展。

這一事件,《舊唐書》中記載道:咄陸(欲谷設稱號乙毗咄陸可汗)復率兵擊吐火羅,破之。自恃其強,專擅西域。

欲谷設攻佔吐火羅,引起了軒然大波。首當其衝的就是伊嗣侯三世。

從理論上而言,王玄策的建議當真算是奇計,雖然實現起來頗為困難,卻能夠讓波斯人跳出樊籠,從此海闊天空。事實上,三年以後,走投無路的伊嗣侯三世最終還是走了這條路,和吐火羅王聯兵,以吐火羅為據點抵抗大食人,在大唐的支援下垂死掙扎二十年。

然而此時,因為伊嗣侯三世那猶豫不決的投機心態,這條路已經被欲谷設掐死,波斯人的局勢更加險惡。西面有大食人虎視眈眈,東面有戒日王枕兵印度河,北面有欲谷設隨時南下,而南面呢?順著印度河往南走幾百裡,就是浩瀚大海……

伊嗣侯三世和戒日王談判破裂,剛剛回到犍陀羅國的城堡,就聽到了這個噩耗。他頓時呆若木雞,後悔得五內俱焚,摘掉冠冕,以頭觸地,哭道:“為什麼朕的每一個決定都是錯的?當初朕為了儲存聖火,卻丟掉了國家;如今朕疼惜子民的性命,沒有北上吐火羅,卻導致所有人的性命岌岌可危。朕難道真的不適合做這個君王嗎?可為何上天要把這個責任放在朕的身上?”

這時,大麻葛和菲魯贊悄然走了進來。大麻葛勸慰道:“陛下,您心地善良,所以大家才願意跟隨您。大國局勢瞬息萬變,您責怪自己又有什麼用?”

伊嗣侯三世起身,卻一個踉蹌,跌坐在地,背靠著祭壇,呆呆不語。

“陛下,北上之路被掐死,如今咱們只有東渡印度河這一條路了。”大麻葛嘆道。

“哈哈……哈哈!”伊嗣侯三世笑著,卻滿臉絕望,咬牙切齒,“這上天啊,待朕還真是不薄!無論朕抱有多微渺的希望,總要活活給掐死!”他憤怒地站起來,跑到神殿中央,憤怒大吼,“朕是被這上天棄絕之人嗎?”

菲魯贊和大麻葛也有些絕望,沉默地站在神殿中。

“菲魯贊,命勇士們準備犧牲吧!”好半晌,伊嗣侯三世低聲道。

菲魯贊愣了:“陛下?”

“沒有希望了,只有強渡印度河。”伊嗣侯三世喃喃道,“朕要開戰。”

“陛下三思,如今戒日王早有防備,不是開戰的好時機啊!”菲魯贊勸道。

“好時機?”伊嗣侯三世慘笑,“這上天給過朕好時機,可朕卻眼睜睜丟掉了它。此時,不管是大食還是突厥、天竺,這些王都在笑朕吧?笑朕懦弱無能,優柔寡斷,朕卻偏要他們看看,我波斯人,究竟有沒有血勇!朕意已決,強渡印度河!”

伊嗣侯三世傳下詔令,分佈在犍陀羅各地的波斯人聞訊而動,開始集結。整個犍陀羅國噤若寒蟬,都知道一場血戰即將爆發,誰都不敢阻撓。犍陀羅王命令關閉城門,日夜值守。所幸波斯人並沒有騷擾他們,只是在富樓沙城東集結,修築起龐大的營寨,營寨中聚集了五六萬的波斯軍隊,扼守住各個隘口。

薩珊波斯時期,兵種主要分為車兵、步兵、騎兵,再有就是艦隊。車兵耗資巨大,帝國最強盛時也不過二百輛的規模,如今早已無法維持。至於艦隊,主要由腓尼基等地中海沿岸的屬國提供,波斯喪國之後,艦隊也徹底毀滅,如今剩下的只有步兵和騎兵。

然而強渡印度河,必須靠艦隊。統帥菲魯贊早就徵集了大批的漁船,改造成戰艦,反正戒日帝國的艦隊也不行,波斯人打的還是登陸戰,雙方比拼到最後,靠的還是步兵和騎兵。

菲魯贊徵集的漁船大約三百艘,載上武器和戰馬,一次性大約能運載八千人渡河。這第一批渡河的八千人,最大的任務就是佔領一片灘頭陣地,頂住戒日王的攻勢,接應大軍渡河。

伊嗣侯三世站在渡口搭建的指揮台上,凝望著三百艘戰艦揚帆待發,駛向對岸,他臉色發白,緊張地握著黃金權杖,連五指都是白森森的。由不得他不緊張,據說對岸的天竺軍團也早就開始集結,印度河上,帆桅林立,無數的戰船在河面上遊弋。而對岸的碼頭也是戰船就緒,鐵騎賓士,開闢成了巨大的水軍營寨。無數工匠修建寨牆和營盤,輔兵和僕役運輸著一車車的物資,亂糟糟一團。

生或者死,掙扎猶豫了那麼久,到頭來還是要做這樣一個選擇。

就是在這種戰事籠罩中,玄奘離開那爛陀寺,踏上了漫漫的回國之路。自從貞觀三年開始西遊,到如今已經十二年,他在天竺漫遊十年,彷彿只是彈指剎那。

十七年前戒賢法師策劃的取經人計劃,為的便是今日。戒賢法師下令開啟經院,選出五百二十六夾,共六百五十七部佛典,一百五十粒佛舍利,讓玄奘帶回大唐。佛典堆積如山,裝了整整五六輛大車,那爛陀寺派遣淨人護送,組建成一支龐大的車隊,伴隨玄奘踏上了回國之路。

那爛陀寺有些僧眾對如此厚待玄奘表示不滿,認為這些經書都是寺中瑰寶,不能帶往大唐。戒賢法師當即升獅子座,宣佈玄奘乃是旃檀佛像轉世,如今恰好是佛陀滅度一千二百年,應了佛陀的囑咐,前往震旦,廣利人天。

一時間那爛陀寺眾人皆驚,這旃檀佛像實在有天大的來歷。

據《增一阿含經》記載,佛陀在世時,有一次前往三十三天的忉利天為生母摩耶夫人說法,三月不還人間。優填王思念佛陀,派工匠以旃檀木造了一尊佛陀像。佛陀從忉利天返回人間,優填王、佛陀的十大弟子等人紛紛前去迎接,而這尊旃檀佛像也騰空而起,去迎接佛陀。佛陀見到旃檀佛像之後,為之摩頂授記說:我滅度千年後,汝往震旦,廣利人天。

震旦便是東土中原。這尊旃檀佛起初供奉在天竺,三百年前從天竺傳入龜茲,兩百年前,高僧鳩摩羅什將它帶到了甘肅涼州,之後流入長安。這是佛陀安排給它的使命。佛陀入滅到如今,恰好一千二百年。1

戒賢法師如此說,乃是宣佈玄奘便是這尊旃檀佛像轉世,今生受了佛陀的授命,前往中原大唐,完成佛陀遺願。

“吾之弟子提婆奴,漢名玄奘,十世修行,今生當得成佛。號曰旃檀功德佛。”戒賢法師宣佈。

玄奘明白,這是一種造勢,目的是要讓他攜著巨大的聲望迴歸大唐,完成傳經大業。這種聲望威力無窮,前世乃是旃檀佛像之事一旦確定,五天竺整個佛教界,便是以他為尊。回到大唐,大唐的佛教界也是以他為尊,只要他在一日,佛教便可昌盛一日。

可是就他而言,他知道自己是個普通人,並無什麼特殊的來歷。佛陀說過,萬物眾生皆有佛性。他就靠著這均勻分佈於眾生間的一點佛性,去追尋今生的大道。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無窮無盡的誘惑,他告誡自己謹記一點:點上心頭一盞燈。有了這盞燈的照耀指引,才不會行差踏錯。在他的生命中,修行的是自身圓滿,倘若為了佛門興衰,王朝興亡,就熄滅了心頭的這盞燈,那麼修到最後,只會修入泥犁獄中,化作拋棄佛性的夜叉猛鬼。

於落日夕陽中,玄奘回頭,合十鞠躬,作別戒賢法師,作別那爛陀寺,走上回國之路。

回國之路,必經曲女城,那順和蓮華夜便隨同玄奘一道。一行人浩浩蕩蕩,走了半個月,方才抵達曲女城。在戰爭陰雲的籠罩下,曲女城也是一片忙亂,戒日王招募的軍隊已經紛紛抵達,前鋒部隊數日前就已經開拔。

戒日王親自率領中軍,正準備出發。聽到玄奘回國,還是百忙中抽出時間來見他。他的鐵桿盟友鳩摩羅王也率領軍隊抵達,便一同為玄奘踐行。戒日王欲送玄奘巨象一頭、金錢三千、銀錢一萬,以及沿途所需物資。玄奘謝絕,只取了一條粗毛披肩,作為防雨所用。

戒日王無奈,只好隨他,略作寒暄之後,便與鳩摩羅王、婆尼等人率領三萬中軍,次第而發。後續的部隊源源不斷,綿延數十里。

戒日王並未忘了冊封那順為薩蒙塔之事,親自交代下去,曲女城外的那座梵帝陀村,交割給那順。那順喜不自勝,帶著蓮華夜和玄奘去檢視,這村子大約有四五百戶人家,根據天竺薩蒙塔的制度,就是那順的食邑。這幾百戶人家從此就算是那順的臣民,繳納貢賦。

算上耕地,村邑方圓有三十里,背靠恆河,土地肥沃。恆河邊一座山丘上,還有一座行宮,據說戒日王當年曾短暫居住過。雖然規模不大,卻也是帝王格局。那順很高興,跟蓮華夜商量著:“咱們把這座行宮修繕一二,從此就住在這裡,可好?”

蓮華夜溫柔地望著他,說道:“以後你就是國王了,不必事事與我商量。”

那順大笑:“我們這個國家,唯一的大事就是你是否快樂。”

那順站在行宮宏偉的門前,眺望著山下數百戶的人家,志得意滿地道:“法師,從此以後,我就是國王了!”

“這個國家,可有名字嗎?”玄奘笑著問。

那順撓撓頭:“對了,還得有名字。嗯,就叫帝那伏國!”

“帝那伏國?”玄奘吃驚,忽然想起了他真正的名字,難道他記憶起真正的自己了,“為何要叫這個名字?”

那順想了想,搖頭:“不知道……不知道為何,這個名字突然就從心頭蹦了出來。我不知道它跟我有什麼關係,但很想讓這個名字在世間流傳。”

玄奘和蓮華夜對視了一眼,蓮華夜輕輕搖頭,臉上有哀求之色。玄奘默然。

那順逸興遄飛,指著四周:“我要讓人在這行宮周圍築起三弓高的宮牆,把整個山嶺包圍起來。城牆的四角,要築起瞭望塔——”

玄奘瞠目結舌。三弓,天竺長度,一弓為大唐的六尺,這座城牆的高度達到了五米四,比曲女城的城牆還要高!

“為何要建如此高牆?”玄奘詢問道。

那順沉默片刻,慢慢地道:“我永遠也忘不掉每一世的輪迴裡,蓮華夜都是死於宮牆之下。如今我成了國王,我要建起高不可越的宮牆,飛鳥不能過,妖邪不能攀,我要日日守在宮牆門外,不會讓任何人傷害蓮華夜!”

蓮華夜也不知是感動還是傷感,慢慢把臉龐貼上他的胸口:“如果能夠廝守一生,哪怕我今生不再踏出這宮牆一步,也足夠了。”

看著那順滿臉快樂的樣子,玄奘只覺得內心充滿了悲哀。這一場輪迴,明明只是一場戲,卻讓兩個男女生死不渝。雖然一個仍然沉溺於角色之中,一個早已清醒過來,可是那又如何呢?只要他們把自己的愛情當作真實,對他們而言,這世上又有什麼是虛幻的呢?

那順說幹就幹,第二日,就招募了整個村莊的人力,開始修築這道宮牆。

玄奘不忍心再看,只住了一夜便告辭而去。那順依依送別:“師兄,等我戰勝了命運,便到長安看你。當年你把我的遺體葬在了白鹿原上,我說過,或許有一日,你也會葬在白鹿原,到時候我們還會重聚。”

他認真地說著,毫不曉得這只是別人教給他的一句臺詞。他還眷顧著上一世和玄奘的情誼,或許還能想起他們當年在河洛山中相逢,他彈奏古琴,驚動了歲月滄桑。

玄奘慢慢流出了淚水,臉上卻微笑著,揮揮衣袖,轉身離去。

曲女城到印度河的官道,全都是連綿不斷的大軍開往呾叉始羅。這座印度河邊的小城如今成了戒日王大軍的屯駐地,天竺各處應召而來的軍隊、器械、糧草都往這裡集結。

天竺的道路崎嶇難行,哪怕平原地帶,也不曾壓實夯平,加上氣候潮溼多雨,一有大車碾壓而過,便留下深深的溝壑。如今官道都已經被軍隊擠佔,商旅百姓統統避在道路兩側,軍隊通行之後才允許上路。所幸玄奘回國乃是天竺的大事件,無論軍隊還是商旅,一見玄奘的車隊路過,都畢恭畢敬。一路上,玄奘幾乎和遠征的軍隊同行同住。

幾日之後,忽然身邊的軍隊加快速度,扔掉輜重,急速行軍。玄奘讓人一打聽才知道:開戰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