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劉玄德

第632章 孟德躊躇

可如今還要從兗、豫抽調,那勢必要抽調自家嫡系,顯然會引發袁紹、劉備父子的猜疑,萬一出了什麼意外,最終還是得動用河南的中央軍前往支援,正可謂得不償失。

與其屆時被動應對,不如直接就呼叫河南中央軍,而且距離還更近一些。

“就以河南兵馬為主,調夏侯淵、樂進、于禁、李通、朱靈、樓異、劉若、鄧展、管劇、徐勇、卜成、張武等諸將隨徵。”

堂上眾人聽完,心中都是大驚。

曹操這幾乎是將能征善戰的大將全部帶走了,而且兵力最少也在五萬之上。

其中夏侯淵,樂進,于禁、朱靈、李通這五人都和曹仁一樣,已經進位雜號將軍了,前面四人麾下各有三各營頭六千人,而李通則有部曲萬人,光這四個人就有三萬四千人了。

樓異、劉若、鄧展也俱是曹操親信心腹,濮陽之戰時,曹操中了呂布的埋伏,輕敵冒進,身陷城池火海之中,險些被燒死,最後咬著牙冒火而出,被燒傷了左手。幸得司馬樓異救援,扶曹操上馬,護衛而去。

可見樓異不僅僅救了曹操,而且他很可能一直都是曹操的心腹重將。

畢竟在濮陽時代就已經官至軍司馬,這可是曹營裡排的上號的重將了。這時候的于禁也不過才是個都尉,樂進更只是個軍候。

至於劉若、鄧展,也都是日後曹丕稱帝時勸進表上署名的重臣,此時自然也在曹操麾下效力。而後面的管劇、徐勇、卜成、張武這幾人,俱是青州黃巾渠首大姓,是效忠於曹操個人的青州軍將校。

這七人皆是校尉軍職,各自統領一營兩千人,合計一萬四千兵馬。

曹操此番動員,加上他的四千親軍,合計五萬兩千人。

這五萬餘兵馬之中,可謂是將星雲集,群英薈萃,皆是曹氏骨幹精銳。而士卒也是精挑細選的壯勇之士,更是配備了大量的軍械甲杖,戰馬弓弩,是曹氏麾下第一等的強軍。

曹操拿出這般家底出來,顯然是欲全力以赴了。

兗州方向只剩下了程昱和呂虔兩部主力,南陽方向更是隻剩下了曹洪一部人馬。至於豫州方向,在先前已經抽調走一萬荊州兵馬,如今又要抽走夏侯淵所部,那未來將會只剩下一萬荊州兵以及萬餘屯田兵了。

夏侯惇雙目圓瞪,一臉不敢置信,驚聲勸阻道:“明公不可啊。潁川直面南陽、汝南和陳國,妙才所部人馬既是南陽後援,也是河南屏障。若是抽調離開,僅以蔡瑁萬餘荊州部曲以及潁川地方上那萬餘屯兵,別說是支援南陽了,就是汝南、陳國的左幕軍都防不住啊。”

原本曹操在潁川的佈置是夏侯淵的六千人加上荊州軍的兩萬人,再輔以萬餘屯田兵馬。

這些人中,最為精銳的自然是夏侯淵的六千人,但包括他在內,這三四萬兵馬都不是用來野戰的,而是分別駐紮在幾個屯田大城之中,防範左幕軍突襲,為河南提供預警和時間的。

夏侯惇擔心的就是這個,而他的擔心也絕非杞人憂天。

曹操卻是做了個安心的手勢,示意夏侯惇不必著急,隨後開口解釋道:“妙才所部北調之後,我會讓德珪率領荊州兵也退至陽城,屯田兵馬則先不動,必要時刻則可立刻向北撤入河南。”

陽城之前有提到過,乃是潁川和河南聯通的交通要地,此地位於四山夾縫之中,北面是嵩山,西面是陽乾山,而南面則是箕山,東面則是徑山。

陽城周圍以嵩山為核心,箕山為屏障,輔以河谷與盆地,形成“山環水繞、四塞險固”的地理優勢。其南面還有陽關可以控制潁水,又能為陽城縣邑提供預警。其北面又是轘轅關,可以透過這裡得到河南的增援。

曹操這是覺得守不住潁川了,索性乾脆集中兵力遮蔽河南。

若是能夠與劉封議和成功,那南陽和漢中大機率得丟,潁川三面受敵,又是一馬平川的地形,實不可守,自然得把兵力北移。

若是議和失敗,那曹操自然要南下入蜀決戰,若是敗了,那潁川即便有夏侯淵所部駐守也是無濟於事。若是勝了,那即便把荊州兵馬都抽走了,也必是安然無恙。

可見曹操把問題看的相當透徹,這一手抓大放小深合兵法奧義。

“元讓,在我離開之後,你總督節制所有兵馬,不論哪裡出了問題,你只需要保住河南、關中即可。”

曹操認真的叮囑著:“只要守住關中和河南,就給你記一大功。”

夏侯惇恭敬應命。

對於曹操的命令,荀彧面色如水,而賈詡則是視若未聞,唯有戲忠,暗中嘆息了一聲,明公防文若過甚矣。

其實與荀彧表現出來的政治能力相比,荀彧的軍事能力隱藏的很深,但絕對非同一般。

兗州之變時,他就看破了呂布的偷襲,同時還主動從濮陽召回夏侯惇,每一步都走的極為正確,是當時的最優解。後來更是單槍匹馬深入敵營,勸退豫州刺史郭貢。

再到後來的官渡之戰,荀彧幾次勸諫都幫曹操堅定了信心,最終贏得了勝利。

可見荀彧絕對不是那種單純的文弱書生,相反,他其實同諸葛亮、程昱、司馬懿、陳登、周瑜等眾多漢末士人一樣,是出將入相的文武雙全之人。

之所以荀彧後來留在史書上的印象是蕭何,曹操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沒。

自兗州之後,荀彧雖然晉升入了曹操的核心團隊之中,併成為了朝中僅次於大將軍曹操的第二號人物,權在三公之上,年紀輕輕就已掌尚書事。

可相對的代價,則是荀彧再也不能碰觸兵權。

夏侯惇一生之中,最為厲害的功業便是替曹操看住了荀彧,看住了獻帝。姑且不提荀彧有沒有反抗過這種監控,但這也足以說明曹操對荀彧之忌憚了。

原時空中尚且如此,這個位面之中,荀諶至今還在袁紹處擔任謀主,而荀攸更是在劉備、劉封父子處備受重用,地位不在荀彧之下。

曹操對荀彧就更加提防了,這提防並非是曹操氣量狹小,而是必要的防範。

戲忠雖然感懷曹操的知遇重用之恩,但他和荀彧也是少年友人,相交莫逆,成年之後,又是對方舉薦自己給的曹操。

戲忠相當擔心曹操和荀彧之間會產生分歧。

不過好在此時外有大司馬,驃騎左幕父子,暫時還不會生出事端。

“出訪左幕一事,君等可有人舉薦?”

曹操安排完軍伍,開始詢問起外交人選。

荀彧主動開口道:“司馬朗先前多有建樹,代表朝廷安撫過西涼韓遂、馬騰,去歲又入蜀中勸降劉璋,可擔此重任。”

戲忠、賈詡紛紛點頭贊同:“司馬伯達性沉厚,行端方,聰明睿智,勇毅果決,確實是上佳的人選。”

曹操見麾下重臣皆對司馬朗有口皆碑,認為其可擔當此任,當即決斷道:“可也,那就再辛苦司馬伯達行此一趟了。若是其此番也能功成,可入我大將軍府為主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