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翊正欲登車入宮,面見聖上。
忽聞管事急報:
“關將軍車駕已至府門!”
“雲長親至耶?”
李翊眉峰微蹙,旋即整肅衣冠,對左右道:
“速喚夫人公子,隨某出迎。”
同樣是突然造訪,
面對陳矯,李翊只是讓他直接進來。
見面後也是起身見個禮,走個過場。
但關羽造訪,李翊卻是攜全家男女老幼出迎。
因為同為開國元勳。
手握軍事重權的關羽,需要引起李翊的重視。
這是基本的禮貌,人情世故。
府門洞開,但見關羽一襲綠袍,長髯垂胸,正立於階前。
見李翊率闔府老幼親迎,慌忙趨前兩步,拱手深揖:
“翊公何須如此!”
“羽冒昧造訪,已屬失禮,怎敢勞動尊眷!”
關羽也是一個比較正統的人,在沒有下拜帖的情況下突然造訪,本身屬於比較失禮的行為。
結果李翊反而禮遇備至,令關羽好不羞慚。
李翊拱手還禮道:
“關將軍乃國家柱石,翊安敢怠慢?”
關羽面現慚色,慨嘆道:
“翊公折煞羽也!”
“若無翊公當年運籌帷幄,焉有吾現在今日基業?”
言罷,又向袁瑩等女眷行禮。
“深夜叨擾,實非得已,還望諸位夫人海涵。”
袁瑩等姝斂衽還禮:
“關將軍言重了。”
“久聞關公英風威震華夏,世人聞之無不歎羨。”
“今蒞臨寒舍,蓬蓽生輝。”
待各自見禮後,賓主入得正堂,分席而坐。
侍婢奉上香茗,關羽卻不及飲,直抒來意:
“翊公,羽此番唐突,實為小女銀屏之婚事。”
關銀屏?
李翊捧茶的手微微一頓,擰眉問道:
“可是關三小姐?”
“正是家中老三。”
關羽捋著頷下長鬚,長嘆道:
“小女年方二八,卻不習女紅,反好弓馬。”
“膂力之強,竟勝尋常男兒。”
“這婚事……唉!”
這關三小姐天生神力,遠勝男兒。
故民間有言,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
聽聞是為了關三小姐的婚事,袁瑩忍不住在一旁插嘴問道:
“關公貴為陛下義弟,令愛又乃金枝玉葉,何愁良配?”
言外之意,就算你女兒巾幗不讓鬚眉,不是傳統溫婉的閨中小姐。
可以你關二爺在大漢的地位,那些良配還不是上趕著入贅進來。
你還為你女兒愁嫁嗎?
關羽丹鳳眼一瞪,沉聲道:
“京城權貴,多是趨炎附勢之徒!”
“虎女安能配犬子?”
話落,忽又覺自己失言,忙向李翊拱手賠禮道:
“某非指翊公,而是指京中那些自私自利,好高騖遠之徒。”
李翊擺了擺手,表示無妨。
“雲長將軍心直口快,某豈不知?”
“然此話出君之口,入某之耳,可切莫外傳。”
“在我府上說說沒事,可別在外邊兒說。”
關羽比之以前,傲上的性子已經收斂了許多。
但骨子裡依然歧視那些士大夫。
不過李翊是例外,
李翊是有真才實學的長者,關羽對他還是十分尊敬的。
關羽傲然道:
“那些腌臢之輩,也配聽關某肺腑之言?”
“翊公放心,關某這些話,他們聽也不配聽。”
“……那便好,雖然京中確實有不少人多懷私意。”
“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並非每個人都能夠一心為公。”
“看在他們於社稷江山還有些建樹的份兒上,關將軍也莫在他們面前太過折辱於他們。”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嗯……
關羽悶哼了一聲,也不知是聽進去了還是沒聽進去。
俄頃,關羽又轉回正題,正色說道:
“關某思來想去,既不欲使趨炎附勢之輩攀附我關氏門第,那便只能另擇賢婿。”
“問翊公長子治,年方十八,才德兼備。”
“若蒙不棄,翊公看你我關李兩家是否能夠就此結下姻親關係。”
“日後在朝中,也好相互照應。”
袁瑩聞言目露喜色,暗扯李翊衣袖。
彷彿在說,這個提議不錯。
關三小姐是京中遠近聞名的女中豪傑,與儒雅風騷的李治正好文武互補。
最最重要的是,
古代講究一個門當戶對,
尤其是大族之間,那更要門第相配才行。
以李家在全天下的權勢,跟誰聯姻都比較吃虧。
放眼望去,配得上李家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家。
既然老李不太想跟陳家聯姻,而威震華夏的關公又主動拋來了橄欖枝。
李家又何必拒之於門外呢?
面對關羽拉下老臉,主動伸來的橄欖枝。
李翊卻沒有馬上應下,而是沉吟半晌,良久才緩緩道:
“婚姻大事,非同兒戲。”
“況今夜倉促,不若另擇吉日細商?”
雖然沒有馬上答應關羽的請求,但卻也沒有明確拒絕。
顯然李翊的意思就是,這件事可以談。
關李兩家聯姻並非不可,
只是滋事體大,今晚上關老爺你又是突然造訪,搞得太突然了。
咱們還是改天選個好日子,再具體商議這件事。
關羽自然聽出了李翊的話外音,大喜道:
“翊公此言大善!”
“關某今夜確實唐突,恕罪恕罪。”
其實關羽早有跟李家聯姻的想法,畢竟朝中能讓關羽看上的人太少太少了。
除他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外,關羽最喜歡的人便是李翊了。
事實上,除他大哥外,關羽最敬重的人也是李翊。
要說私心的話,關羽肯定多少也有點兒。
李家是天下第一豪門,女兒嫁進去就是虎女變鳳女,到哪裡都風光無限。
畢竟有哪個當父親的,喜歡自己女兒嫁出去受罪呢?
只是礙於面子,關羽一直沒好意思主動提罷了。
但就在白天的時候,有下人告訴關羽今天有不少人去找李家提親去了。
關羽初時不在意,
這些年找李家聯姻的不少,但都未被李翊放在心上。
直到有人向關羽透露,淮南別駕,陳登的心腹陳矯夜訪了相府。
關羽這才有些慌神,
雖不見得陳登一定是來送女兒的,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李治這孩子,也算是關羽看著長大的。
關羽對這個胸有溝壑、敢作敢當的少年還是相當喜歡的,心裡早已將之預設為了自家賢婿。
眼看陳矯夜訪相府,關羽唯恐陳家捷足先登。
這才來不及送上拜帖,親自登門造訪,商議關李兩家聯姻事宜。
見此事有成功的可能後,關羽喜出望外,喚身旁隨從道:
“來!將禮單呈上。”
侍從依命奉上。
李翊見狀,急忙推拒:
“雲長將軍這是何意?”
關羽則懇切說道:
“區區薄禮,聊表歉意,絕非聘儀。”
“翊公若是不受,羽心難安。”
見其意誠,李翊方命人收下。
賓主又敘片刻,關羽這才起身告辭。
臨行前忽駐足問道:
“適才見翊公似欲出門?”
“不知將欲何往啊?”
李翊眸光微閃,笑道:
“不過是尋常夜巡罷了,不必放在心上。”
“雲長將軍慢行。“
待送走關羽後,
袁瑩這才開口詢問:
“關家乃是皇室兄弟,也算半個宗室了。”
“放眼天下大族,也再難找到更好的家族。”
“夫君卻依然意興闌珊,何也?”
雖然李家子弟,不愁娶不到媳婦兒。
但一晚上,接連拒絕江南第一大姓,和皇朝宗室。
即便驕傲如四世三公的袁瑩,也覺得自己這個丈夫未免太過,
“關氏虎女,與治兒正是良配!夫君為何……”
李翊遙望宮闕方向,幽幽道:
“我說過了,我李家是大族大姓。”
“一旦與外族聯姻,兩家便從政治上繫結了。”
“這中間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即便真的兩家是良配。”
“那也須先稟過陛下,然後方可做出決定。”
袁瑩一愣,不禁暗自感慨。
即便李翊早已是位極人臣了,可做事卻依然如此謹慎,如履薄冰。
也難怪陛下會那麼信任他,那麼捧他。
李家也能在二十多年時間裡,迅速崛起為天下第一大族。
袁瑩也算是親眼見證了李家的崛起。
此時更鼓傳來,已是三更時分。
一片烏雲悄然掩住新月,相府簷下的燈籠在風中搖曳。
三更鼓過,袁瑩執燈送至府門。
“夜已深沉,夫君這個時辰還要入宮嗎?”
李翊整了整衣冠,正色道:
“如今伐吳在即。”
“陛下籌備伐吳,此時必未就寢。”
袁瑩抿嘴輕笑:
“你們君臣倒是一個脾性,做起事來便忘了飢渴寒暑。”
“去罷去罷。”
“……嗯,去去便回。”
李翊踏著月色登車,車輪碾過御道青石,在靜夜中發出沉悶的聲響。
宮中值夜黃門見是首相車駕,不敢阻攔,徑引至清涼殿外。
但見殿內燭火通明,隱約可見劉備伏案的身影。
“子玉?”
劉備抬頭見是李翊,疲憊的面容露出一絲笑意。
“愛卿來得正好,陪朕用些點心。”
說罷推過一碟鹽焗瓜子,碟中僅十數顆,顆顆飽滿。
李翊躬身謝坐:
“陛下宵衣旰食,臣心難安。”
劉備捏碎一顆瓜子殼:
“伐吳在即,江南百萬生靈何去何從,朕為此也是輾轉反側。”
說著,揉了揉太陽穴。
“批了一宿奏章,卻如墜雲霧。”
“還是沒有半點頭緒。”
“陛下當以龍體為重。”
李翊輕聲道,“既然暫時沒有頭緒,不若暫歇片刻如何?”
劉備從之,閉目仰首。
良久方才睜眼,柔聲問道:
“子玉夤夜前來,必有要事。”
李翊從袖中取出陳登書信,雙手奉上:
“淮南陳元龍有書至,臣不敢專斷。”
“特來請陛下聖裁。”
“哦?”
劉備眉梢一眼,笑著接過書信。
展信細讀,初時嘴角含笑,繼而眉頭漸鎖。
待閱畢,將信箋置於案上,指節輕叩:
“元龍欲與卿結秦晉之好,此乃美事。”
“汝二卿皆乃朕肱骨之臣,若要聯姻,也並無違法之處。”
“又何必問朕?”
“陛下心知肚明,又何必拷問在下呢?”
李翊垂首,“陳氏乃江南望族,臣乃河北大姓。”
“若兩家聯姻,恐朝中物議。”
毫不誇張的說,除陳家、李家樂見兩家婚事結成外。
其他人絕對不願意看到兩家聯合。
一旦這婚事當真成了,
那麼朝中彈劾兩家的摺子,每天都得堆積如山。
內容李翊都能夠想到,
李家專橫朝野,陳家在江南擁兵自重,欲要聯合李家造反之類的巴拉巴拉。
而最令人感到操蛋的是,
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你是不是真的造反不重要。
重要的是別人認為,尤其是天子認為你造反。
那你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李翊向來愛惜自己的羽毛,
這種將自己家族推上風口浪尖的事,他是不會做的。
思來想去,還是君臣之間主動坦白的好。
如果什麼話也不說,反而會加劇矛盾。
凡事,只要肯溝通,很多複雜的問題其實都能夠迎刃而解。
至少李翊自己是這樣認為的。
“子玉啊子玉,你這是要朕替你拿個主意麼?”
“不過卿三更時分來主動找朕,肯定心中已有計較。”
“朕倒是想先聽聽你自己的看法。”
“今夜雲長將軍亦登門議親。”
李翊緩聲道,“欲以其家中三女銀屏許配給犬子。”
劉備聞言喜形於色:
“雲長虎女配卿家麟兒,豈非天作之合?”
話落,忽又覺失態,忙斂容問道:
“不知卿意下如何?”
雖然劉備那流露出的一絲喜悅,很快被他掩蓋了過去。
但李翊還是察覺到了,
顯然劉備自己是希望關李兩家能夠聯姻的。
理由主要有兩個,
第一,
關羽與李翊都是懂得分寸的人,知道進退。
關羽是單純跟士大夫處不來,家族勢力雖強,卻很難變成像袁氏那種頂級世家大族。
而李翊則是十分聰明,知道輕重緩急。
就像他今晚主動上交陳登的書信,劉備便沒有理由懷疑他。
像這樣一個聰明的人,他一定能為自己的家族安排一條最好的康莊大道。
倒是關羽這性子,快六十的人了,還這麼任性。
劉備很怕以後關羽的後代會因跟自己的後代逐漸疏遠,從而招來不必要的橫禍。
若其能跟李家聯合,對關家也算是一件美事。
所以這其實是為了保護關家。
第二個原因,則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了。
此前說過,
捍衛皇權的三條大腿,分別是宦官、外戚、宗室。
歷史上,除了曹丕這個奇葩同時砍掉三條大腿外,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或多或少有這麼一條大腿。
而能夠同時將三條大腿玩轉的皇帝,那他的能力肯定非常強。
因為三條大腿之間,剛好可以形成制衡。
越是制衡,皇權便越是穩固。
權力也就越集中。
事實上,權力的集中是有利於統治地方的。
關家嚴格意義上講,可以算是老劉的宗室。
而李家毫無疑問是外戚。
李治與太子劉禪的母親都系出袁氏。
最後宦官,本就是歷代皇帝的標配。
有了這三駕馬車拉動,劉備還會怕他老劉家的江山不穩固嗎?
“其實關於關李兩家聯姻之事,臣也不敢專擅,伏惟陛下聖裁。”
殿中一時寂靜,唯聞更漏聲聲。
劉備起身踱至窗前,望著簷角殘月,忽然問道:
“子玉啊,你說這瓜子……”
他拈起一顆,“是帶殼吃好,還是剝了吃妙?”
李翊會意,順勢答道:
“帶殼則嫌其澀,剝殼又恐傷仁。”
“故全憑陛下聖斷,陛下說如何吃,就如何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