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

所以李翊提出設立五軍都督,其實就是為了防止有一軍兵權太過集中。

劉備眼中精光暴漲,旋即恢復平靜。

“……五軍都督,好一個五軍都督。”

他起身踱步,錦袍下襬掃過青磚。

“那麼依卿之見,何人可當此任?”

李翊深深一揖:

“此乃陛下聖斷,臣不敢妄言。”

殿內一時寂靜,只聞燭芯爆裂的細微聲響。

劉備忽然大笑,拍著李翊肩膀說道:

“既然是愛卿提出來的,自然得有愛卿你來擔任。”

“除了你以為,誰能鎮住五軍將領?”

李翊乃伏地而拜:

“臣蒙陛下厚恩,位居首相。”

“今國家有需,豈敢惜身?”

“若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

其實,李翊提出五軍都督一職,就是打算重新出山。

但這並不是說李翊要去前線打仗。

也不是說李翊要在後面微操。

正如李翊所言,他是直接節制五軍將領。

他只在大戰略、大方向上下達命令。

比如,讓你先打丹陽還是先打吳郡。

過江之後,哪一軍跟哪一軍負責配合,哪一軍跟哪一軍負責策應等等。

再比如,

如果哪個校尉級別的軍官犯了錯,那麼該將領是沒資格直接殺他的。

必須先提前報到李翊這兒,由李翊決出具體的處置辦法。

至於其他細節上的東西,都是將領們自由發揮。

具體怎麼打,也全靠將領本人。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非常好的消化滅吳的軍功。

不會讓某一家獨大,包括李翊本人。

畢竟他也沒有真的上前線指揮。

只是在後方,對軍隊的大戰略提供一些方針上的建議罷了。

劉備扶起李翊,意味深長道:

“朕記得當年討伐袁紹時,愛卿就曾擔任盟軍都督。”

“今日伐吳,正需如此毅勇之臣。”

說著從腰間解下佩劍,遞給李翊,

“當年伐袁紹時,朕賜給你一把雙股劍。”

“今朕登九五之尊,將這天子劍賜予愛卿。”

“卿可代朕節制五軍!”

李翊雙手接過,只覺劍鞘冰涼沉重:

“臣……定不負陛下重託!”

微微一頓,李翊又接著補充說道:

“臣雖領了五軍都督一職,但臣畢竟不上前線。”

“所以私以為,還是需要另設監軍。”

“監軍?”

劉備揹著手,目光如炬。

“……嗯,子玉倒是思慮周全。”

李翊拱手道:

“……陛下明鑑。”

“臣雖為都督,然坐鎮中軍,難親臨前線。”

“荊州、淮南二軍乃伐吳主力,若無心腹監察,恐貽誤戰機。”

劉備指尖輕敲案几,發出有節奏的輕響:

“依卿之見,這監軍當如何設定?”

“監軍二人,各領陛下符節,專司監察軍紀、傳達軍令。”

李翊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呈上,“監軍不干預具體作戰,但有權直達天聽。”

“如此可保軍令暢通,又免掣肘之弊。”

劉備展開竹簡,只見上面詳細列明監軍職權——

可閱軍報、查糧餉、劾將領。

卻無直接調兵之權。

更不能直接參與軍事決策,干擾將領們的判斷。

而兩名監軍,也是直接聽命於五軍都督。

也就是受李翊指揮。

劉備看罷,嘴角微揚:

“監察不掣肘……嗯,子玉這是要讓朕的眼睛長在前線啊。”

李翊低頭:

“……臣不敢。”

“只是為陛下分憂耳。”

“監軍人選.……”

劉備話鋒一轉,眼中精光閃爍,“卿可有推薦?”

李翊略一沉吟,恭敬道:

“此乃陛下聖斷,臣豈敢妄言。”

“只是……”

略一沉吟,“監軍最重要的是忠心不二,必須得是陛下的耳目心腹。”

“或可從陛下舊部中遴選。”

嗯……

劉備微微頷首,“知道了,監軍人選朕會慎重考慮的。”

“你是河北軍的老大,先回去把河北軍的主帥人選確定了吧。”

“監軍之事,朕下來自會慢慢斟酌。”

“喏。”

……

暮色沉沉,相府門前燈籠高掛。

李翊剛換下朝服,回府準備歇息,便聽僕從來報——

“張郃、徐晃、張遼、孫禮等一眾將軍聯袂求見。”

李翊眉梢微挑,嘴角浮起一絲瞭然的笑意:

“這些人來的倒是快。”

“請至西花廳奉茶,說我即刻便到。”

西花廳內,數名河北系將領正襟危坐。

“讓諸位久候了。”

李翊身著素色深衣步入廳中,腰間御賜寶劍隨著步伐輕輕擺動。

眾人齊刷刷起身行禮:

“參見相爺!”

李翊擺手示意眾人落座:

“諸君夤夜來訪,想必是為河北軍主帥一事?”

孫禮性子最急,抱拳道:

“相爺明鑑!”

“伐吳在即,我軍不可一日無帥。”

“不知……”

話到此處卻嚥了回去,只拿眼瞟向張郃等人。

論資歷,張郃、徐晃、張遼這些人比他高上許多。

而同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則是已經病逝了。

李翊輕啜一口茶湯,緩緩道:

“此番伐吳,我河北軍非主力,不必爭那先鋒之位。”

張遼聞言,手指在膝上輕輕一敲:

“那相爺的意思是?”

“我意已決。”

李翊放下茶盞,目光掃過眾人。

“就由張儁乂統領河北軍,諸君可有異議?”

孫禮與徐晃對視一眼,同時拱手:

“儁乂兄沉穩持重,末將等心悅誠服!”

張遼等一眾河北將領見狀,也紛紛起身道:

“我等皆無意見。”

要說沒個人都沒有意見,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他們不敢當眾打領導的臉罷了。

一般來講,只要領導威望足夠高,安排一個資歷稍微夠格的將領。

基本都能服眾。

張郃這才睜開雙目,起身行禮:

“相爺抬愛,郃一定效犬馬之勞。”

說著,他眼中精光一閃。

“就是不知道淮南軍那邊,相爺打算怎麼安排?”

“……嗯。”

李翊頷首,沉聲說道:

“正欲與諸君言此。”

他站起身來,在廳中來回踱步。

“淮南軍陳元龍,性情豪邁,治軍灑脫。”

“所以常常縱著手下人。”

“我這兄弟性情便是如此,只有性子對他胃口,其人縱有不是,也常慣著他。”

“這便使得其麾下將領多驕橫之輩。”

“當年淮南諸將與雲長將軍鬧矛盾,還是由子敬出面調解的。”

話到此處,戛然而止。

李翊轉身,凝視張郃。

“所以老夫特選儁乂,正是知你處事最是穩妥,明進退,知分寸。”

“希望你能協調好手下人,莫要節外生枝,以大局為重。”

論功績、資歷,其實張郃、徐晃、張遼差不多。

而且三人都是標準的職場人。

擇優錄取,李翊選擇了最會來事兒,情商最高的張郃。

因為他要的,不是你此次南征打出多麼漂亮的勝仗。

而是要你協調諸將,妥善處理同事們的關係。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以齊漢目前的國力,滅一個吳國不在話下。

怕就怕你們內部不合,還沒打贏就半場開香檳。

甚至開始幻想滅吳之後,怎麼開始瓜分軍功了。

這些思想都是要不得的。

李翊把眾人單獨叫到廳裡面來,其實就是給他們做思想工作。

張郃肅然起身,甲冑鏗鏘:

“郃必約束部眾,不與淮南軍生隙。”

“善!”

李翊重重拍了下張郃肩膀,忽又正色道:

“諸君切記,此番伐吳,五軍協同為要。”

“淮南軍雖驕,然水戰確是其長。”

“我河北鐵騎,當用在刀刃上。”

“不要老想著出風頭,記住老夫的話。”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你們當中有不少年紀比我小的軍中新銳。”

“我作為一個長者,將我畢生總結出來的經驗教給你們。”

“希望你們能夠牢記於心。”

眾人全都全神貫注,豎起耳朵聽著。

窗外秋風掠過,吹得窗紙沙沙作響。

李翊走回主位,聲音忽然轉沉:

“今日之言,出我口,入君耳。”

“陳元龍此人,陛下另有安排。”

“現在是多事之秋,老夫就是不想節外生枝。”

“你們都跟了我許多年,我也不想讓你們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不必要的爭鬥。”

“所以我醜話說在前頭,此次南征——”

“誰要是違反軍規,違反紀律。”

“到時候別指望老夫來替你擦屁股!”

唉……

說到這兒,李翊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說千句,道一萬。”

“其實是我盼著大家都好。”

“諸君只需記住——”

“遇淮南軍,退讓三分。”

“見江東賊,奮勇爭先!”

“喏!”

眾人齊聲應命,聲震屋瓦。

李翊滿意點頭,從案頭取過一道兵符。

“儁乂,明日你便去兵部交割。”

“河北出步騎三萬人,務必要在臘月前抵達河南。”

“遵命!”

張郃雙手小心翼翼接過。

“如果沒有別的事,你們可以回去休息了。”

“相爺!末將……末將還有一事相問。”

徐晃遲疑了半晌,還是決定開口。

李翊耐著性子,柔聲道:

“公明可還有不解之處?”

“並沒有,相爺諸事安排都甚為妥當。”

“只是相爺提到的,要設定監軍一事,不知這監軍人選是誰?”

徐晃倒不是覬覦監軍的位置。

而是害怕出現之前關羽與淮南軍矛盾的事。

李翊眼中精光一閃,旋即恢復如常:

“此事陛下自有聖斷,爾等只管整軍備戰便可。”

微微一頓,還是決定多說幾句。

“我知道你們在憂慮什麼。”

“只是這監軍不同於當年雲長將軍假節。”

“他只負責閱軍報、查糧餉、劾將領。”

“並不參與軍事決策,更無權排程各軍將領。”

“還有,老夫已經反覆強調過很多遍了。”

“我河北軍此次不是主力,爾等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

“……可萬一,中有變故,我河北兒郎難道就作壁上觀,視而不見嗎?”

徐晃遲疑地問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