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北美1625

第416章 備禦

永寧灣的冬季總是陰鬱難熬。

太平洋刮來的海風裹挾著冰涼的雨水,將整個拓殖區籠罩在溼冷的霧氣中。

這樣的天氣本該讓人蜷縮在屋裡,喝一口熱酒,懶懶地歇息片刻,但拓殖官員們從不會浪費任何一個“冬閒“的日子。

各個拓殖點的官員們往往會在這個時節,掀起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狂潮,比如增修農田水利,興建水庫池塘,或者築城修路,根本不會讓移民們有半刻空閒,日子過得也是極為苦逼的。

12月4日,宜川堡(今加州伯克利市)外的田野上,一群穿著統一粗布棉衣、剃著光頭的新移民便開始揮舞著鐵鍬,修建一道長長的灌溉水渠。

這些人大半是今年九月乘船抵達啟明島始興港,在度過了最初的檢疫隔離期後,便再次乘船一路南下,分派至永寧灣拓殖區。

他們中有明人,有朝鮮人,甚至還有零星幾個倭人,無一例外都是身形瘦小,而且言行較為拘謹,明顯已被曾經的苦難折磨得毫無生氣。

不過,在新華境內將養數月後,他們的臉上倒也多出了幾分血色,手上的勁頭又重新恢復,在拓殖官員的帶領下,正一個個揮汗如雨地埋頭苦幹。

新華老爺徵徭役,幹苦力,那可是要管飯的。

而且,一天三頓,頓頓還都是乾的。

就衝這一點,那也要賣命地死幹。

宜川堡是三年前設立的拓殖點,原有人口兩百六十餘,加上今年這些新分來的三十五個新移民,居民總數堪堪超過三百人。

宜川背靠丘陵,面向永寧灣,地勢從山地向平原過渡,存在大片河谷和沖積平原,而且土壤也主要以含沙質黏土和沖積層為主,較為肥沃,農業條件極為優越。

周邊還有赤溪河(今草莓溪)等小型河流,冬季受降水頻繁影響,水量較為充裕。

不過,到了夏季,降雨減少,蒸發量增大,使得這些溪流小河容易乾涸,甚至斷流。

好在經過三年的不斷開發建設,宜川堡附近修建了一座佔地面積十餘畝的小水庫,以及大量引水溝渠,已能勉強應對季節性農業缺水。

受益於當地優越的農業條件,以及兩百多勤勞移民戰天鬥地的精神,宜川堡在今年便實現了糧食自給,並稍有結餘,從而大大減輕了整個拓殖區的糧食負擔。

宜川堡除了這三百多移民外,周邊十公里範圍內還有幾個小型部落,人數在三五十到百來人不等。

對於極度缺乏勞力的新華人而言,自是不會放過這些當地原住民。

根據拓殖區專員韓大人的命令,靠近永寧灣出口的數座城鎮據點要在冬閒時候,修築城防,增設炮臺,做好應對外敵入侵的準備。

比如渝州、永寧(今奧克蘭市)、宜川、豐平(今奧爾巴尼市)、沅陵(今里奇蒙市)等幾座堡寨城鎮。

儘管,永寧灣拓殖區屬於越界墾殖,但這麼多年了,南邊的西班牙人好似完全沒有注意到這裡的情況——當然,或許早已獲悉,但鑑於自身力不從心的狀況,選擇故意視作不見,從未過來阻止,更沒有派出武裝艦船施以威脅。

以至於,整個拓殖區的膽子愈發大了起來,將堡寨據點從灣內較為隱蔽的地方,逐漸擴充套件至海灣入口。

但這一切,依舊沒有引來西班牙人的任何干涉,哪怕是口頭上的。

除了西班牙人外,這裡還有其他外來威脅嗎?雖然,各地拓殖官員不是很理解這位專員大人的命令,但依舊選擇堅定地服從,開始加強各自屬地的防務安全。

宜川堡將附近幾個土著部落兩百餘青壯盡數徵召,去做修築城牆這個較為辛苦的活計。

這些被徵調的苦役,待遇可就沒有移民那麼好了。

每天就管中午一頓飯,而且還要自備相應工具,更要來回跑腿七八公里,也是辛苦得緊。

不過,他們卻是不敢有過多抱怨,更不敢不來應召。

一旦惱了新華人,那便會立時切斷這個部落的貿易往來。

所需的糧食、鹽巴、鐵器、酒水,那就一絲一毫也得不到了。

要是,你還心生“反意”,妄圖要跟新華人對抗,那麼等待他們的命運必將是整個部落的覆滅,所有人都被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新華人的到來,使得這些部落原住民擺脫了原始而又矇昧時代,生活條件獲得了極大改善,還指導他們開墾栽種了不少穀物糧食,比此前那般漁獵採集的日子強多了。

但是,他們為此也付出了一些代價。

那就是失去了一定的“自由和浪漫”。

張老三是個二十多歲的山東移民,去年韃子禍亂北方,一直打到了山東,為了逃離戰火,跟著大群難民一路奔至登州。

因為,兵禍方起不久,便有傳聞,說登州有糧,還可有機會移民新洲大陸,他便帶著父母妻兒朝海邊逃來。

然而,在路途之中,父母卻意外離散,恐凶多吉少,而他三歲的兒子也夭折在半道,僅攜妻子抵達登州。

輾轉數道後,乘坐新華人的移民船來到了這片陌生的地方。

他跟著隊伍來到北坡水庫,看著已經挖了一半的土坑,扶著痠痛的腰背,嘆了口氣:“這活計,比老家修河堤還累!”

旁邊的朝鮮人金大順聽不懂他的話,但看他的表情,也猜到了幾分,苦笑著用生硬的漢話說道:“累,但能……吃飽”

張老三點點頭。

是啊,在新華,雖然有幹不完的活計,而且還有許多重活,但至少能管飯飽,更能時不時地吃上魚肉。

這日子,可比在大明時強多了。

他掄起鐵鍬,開始挖土。

昨日才下了雨,泥土溼冷黏重,每鏟一鍬都要費不少力氣。

半刻之間,便氣喘如牛,手腕上也沉了幾分。

但他不敢停,拓殖官說了,今天挖不完這段水渠,晚飯減半,連魚湯都沒得喝。

難得遇到一個不落雨的好天氣,可不能浪費了。

不遠處,幾個倭人正用雞公車和繩索搬運磚石。

他們身材矮小,但幹起活來卻異常賣力,從來不喊一聲苦,嘴裡還經常低聲哼著古怪的歌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