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郎

第91章 穩定優先

僅存的一名中官頭戴今日新作的烏紗籠巾卻非冠,趨步到堂前高唱一聲。卻非冠有非常顯眼的護耳,戴在頭上能將兩耳覆蓋,如同一個方形半覆式烏紗頭盔,面目兩側還有垂下的籠巾,半遮住臉頰,只露出雙眼、鼻樑與嘴唇下巴。

取不多聽,不亂視之意,可以避免是非。

今日公卿們也都穿戴嶄新錦袍,黑質暗花,再次一些也是黑色其他紋飾的絲織物。

也就太尉楊彪、衛尉周忠是武職,穿絳色服飾,戴碩大武弁冠,冠兩側裝飾黑褐色相間的羽飾。

公卿服飾冠帽上來看,一切都開始向好的一面發展。

劉協上前落座主位,公卿施禮齊呼:“臣等拜見陛下。”

“免禮。”

劉協目光環視,公卿神情盡收眼底,就問:“子奇公,何以斷定去卑所言你真假?又無趙基佐證,怎能輕信?”

“回稟陛下,若是別處老臣不敢貿然相信,若是衛氏,當有七成可信。”

楊琦拱手:“臣已提問獄中衛氏男丁,業已證實。”

劉協頷首,遂問:“那趙基是何說法?”

“臣以為趙中郎應是知情的,若無趙中郎,匈奴人豈會這般順服?只是顧忌衛氏樹大根深,趙中郎這才不做上表。”

楊琦說著抬頭:“懇請陛下任選良臣,領大司農事。”

九卿多數不全,東遷途中,九卿級別的護衛力量不足,要麼帶著屬吏戰死,要麼饑饉餓死、病死。

能活下來的百官主要就兩種,年齡大的普遍地位高隆,有更好的待遇;要麼就是身體素質好,一路扛了過來。

劉協見三公似乎要舉薦,就問:“議郎趙元明如何?此三朝宿臣,歷任州郡,又有殊功。有趙元明出面,趙基自會鼎力協助。”

司空張喜拱手:“陛下,趙元明在外督領兵馬,實不便更替。臣以為黃門侍郎鍾元常法度嚴明為人方正,又數為使者,與虎賁、匈奴相熟,可使鍾元常守大司農府事。待時局穩定,再任選良人。”

鍾繇資歷、名望都足夠,直接升大司農接管這麼龐大的財富就多少有些單薄。

太尉楊彪另有人選:“陛下,若趙元明不便拜領大司農,不妨以議郎趙子茂領大司農府事。趙子茂與趙基分屬同宗,利於斡旋。”

楊彪說著扭頭看張喜:“鍾元常為人剛戾,雖不失變通,但言語間難免激怒虎賁、匈奴義從。趙子茂臨近邊郡,能安撫匈奴義從,不使作亂。”

見這兩夥人爭財政主導權,之前這還是個得罪河東衣冠的苦差事,現在卻成了熱門。

劉協傾向於楊彪,就問張喜:“司空可能擔保鍾元常能順利安撫匈奴以及虎賁?”

張喜猶豫見,見楊彪斜眼看他;獨坐一邊的御史中丞楊眾更是咧嘴諷笑。

側坐在天子身前的侍中楊琦則面無表情,似乎也想看他的難堪。

張喜略沉吟,就說:“虎賁中郎趙基忠順朝廷,豈會生亂?老臣以為,鍾元常可以達成使命。”

楊彪則對劉協說:“陛下,衛氏所蓄乃河東之財。趙基曉暢大義,然虎賁未經嚴訓,恐怕會生出禍端,不可不慎。不若明日徵趙基、去卑入朝,當面詢問。”

“臣以為不可。”

衛尉周忠反駁:“今虎賁牽制匈奴,若徵趙基入朝,若匈奴作亂,虎賁乘勢譁變,又該如何?”

他對著劉協拱手:“陛下,臣以為可遣重臣前往,臨場決斷,切不可拖延,遲則生變!”

這也符合楊琦的心思,他不在乎鍾繇還是趙蕤進位九卿,現在最重要的甚至不是拿到這筆鉅額財富,而是怎麼維持虎賁、匈奴的穩定。

只是公卿折損頗大,他堂兄弟三人各屬一脈,終究出自一家,有楊彪表態即可。

他是侍中,天子不問,他不便表態。

楊眾是御史中丞,現在沒有侍御史,所以楊眾的主要職責是維持會議秩序。

於是楊琦去看侍中劉艾,劉艾擔任過陝令,與楊氏親近。

劉艾拱手:“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估算藏金數額,並封賞虎賁、匈奴義從。”

立刻去查數額,再分錢。

虎賁、匈奴義從好打發,每人幾萬錢就能滿足。

難的是趙基與去卑,趙基此前功勳就不好封賞,去卑也是類似,總不能再封去卑一個縣侯、王公爵位。

劉協目光落在了楊琦身上:“還要勞煩子奇公深夜前往。”

“臣領命。”

楊琦應下,又說:“臣請尚書裴茂隨行。”

“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