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406章 春雨刀鋒

弘光五年正月十九,南京城籠罩在綿綿春雨中。

那雨絲細密如針,斜斜地刺在皇宮的琉璃瓦上,又順著飛簷滴落,在青石板上濺起一朵朵水花。

李來亨雙膝跪在宮門外的丹墀下,雨水順著他的鐵盔邊緣滑入領口,浸透了內裡的棉甲。他脊背挺得筆直,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任由雨水沖刷著臉龐。

“陛下!”李來亨的聲音穿透雨幕,鏗鏘有力,“末將願立軍令狀!不費朝廷一兵一餉,三月之內必取隴西,斷韃虜糧道!”

宮門兩側的侍衛目不斜視,但眼角餘光卻忍不住瞥向這位跪了一整夜的將軍。雨水順著他的甲冑流下,在身下匯成一小片水窪。

“喲,這不是'小李闖'嗎?“

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兵部職方司郎中周鍾撐著一把油紙傘踱步而至,傘沿故意一斜,冰涼的雨水便潑了李來亨半臉。

周鍾居高臨下地打量著渾身溼透的李來亨,嘴角掛著譏諷的笑意:“你要三月取隴西?當年你義父李過打西安,可是用了十萬大軍吶!”

李來亨眼皮都沒抬一下,只是右手不自覺地握緊了腰間佩劍的劍柄。那劍鞘已被磨得發亮,顯是常年隨身之物。

廊簷下避雨的官員們竊竊私語,傘骨陰影裡的幾名六科給事中更是毫不掩飾地發出嗤笑。有人捏著鼻子學起陝西腔:“額們闖營好漢,專會誇海口咧!”

宮牆拐角處,幾名翰林學士也在傘下低聲議論,其中一人搖頭晃腦:“聽說他昨兒跪了一宿...”

“噓,闖賊餘孽賣忠孝罷了...”另一人壓低聲音。

“流賊出身,也配談忠義?”第三人冷笑道。

“小點聲,”最先開口的翰林四下張望,“據說陛下還是很看重他......”

這些話語一字不落地傳入李來亨耳中。他緩緩合上眼,任由雨水沖刷著臉龐。他知道,在這滿朝朱紫眼裡,他永遠是個“賊“。

可那又如何?

賊,也能救國!

李來亨的睫毛上掛著水珠,目光卻始終盯著宮門上的金釘,對那些文官的冷嘲熱諷置若罔聞。雨水順著他的臉頰流下,分不清是雨是淚。

這時司禮監秉筆韓贊周踩著雲紋靴底緩步而來,兩個小太監忙用黃羅傘罩住他。

韓贊周看著跪在雨中的李來亨,嘆了口氣:“李將軍,何苦來哉?皇爺正為西北的事煩心呢,您這......”他瞥了眼李來亨腰間磨得發亮的劍鞘,“先回去換身乾衣裳?”

“韓公公。”李來亨從懷中掏出一封血書,雙手奉上,“勞煩您通傳一聲。“

韓贊周接過血書,看清了上面的字跡——“寧死虜手,不負漢家”。老太監的手微微顫抖,終於點了點頭:“咱家這就去稟報。”

~~~~

武英殿內一片寂靜,只有燭火偶爾發出輕微的噼啪聲。

朱由崧仔細審視著御案上攤開的地圖,旁邊是一份軍政院的《奇襲隴西揭貼》,他的手指在地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在隴西一帶。

“從菘藩走羌藏古道直抵洮州,再聯合米喇印和丁國棟的反清勢力,奇襲隴西,或攻下延安府,切斷阿濟格的後路......”朱由崧喃喃自語,眉頭緊鎖,輕輕搖了搖頭。

這個計劃看似可行,實際操作卻困難重重。

菘藩草地此時正值嚴寒,高原環境惡劣,後勤補給更是大問題。風險太大,成功率難以保證。

朱由崧的目光移向西北形勢圖,偽清除了大散關與李定國對峙的孟喬芳外,阿濟格已將吳三桂、姜鑲等漢軍將領盡數調動,佈防在商洛、藍田一帶,扼守武關道。

這意味著清軍大後方的隴西一帶兵力空虛。

去年底軍政院對西北地區進行了多次軍事推演,最終形成了這份奇襲隴西的計劃。

朱由崧明白,若能成功,的確將是對清軍的致命一擊。

“皇爺,李來亨還在外面跪著呢。”韓贊周輕聲提醒,將那封血書呈上。

“哦?他還沒走?”

朱由崧接過血書,看著上面殷紅的字跡,心中瞭然。

他知道李來亨為何如此急切——同為農民軍出身的孫可望、李定國如今已是鎮守一方的大將,而作為“闖營“二代的李來亨,若不能立下大功,將來難免會被清算。

畢竟,當年李自成帶著一幫人攻破洛陽,殺了福王朱常洵——那是朱由崧的父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