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殿外北風裹著細雪,將琉璃瓦上的脊獸凍成猙獰的冰雕。
武英殿內地龍燒得噼啪作響,銅炭盆中跳動的火焰在金磚上映出多爾袞扭曲的影子。
他獨坐蟠龍御案前,指尖反覆摩挲一枚銀元——邊緣密佈狼牙般的鋸齒,正面“弘光通寶“四字透著雲南孔雀石的青暈。
“咔!“
銀元突然嵌入掌心,齒輪刺出血珠。多爾袞盯著血漬在浪紋上洇開,彷彿看見去年嵩山之戰滿族八旗兒郎們的血。
兩次南征失利,折損諸多八旗子弟,多爾袞早已不復初入北京城時的意氣風發。
案頭密報被燭火舔得卷邊,露出南京戶部新印的魚鱗冊拓本。
密報說朱由崧在南京鑄新幣、整漕運、清田畝的訊息,如同一把尖刀抵在多爾袞喉頭。
~~~
翌日,朝會。
“啪!“
江南密報被多爾袞重重摔在鎏金御案上,驚得殿角銅鶴香爐輕顫。
多爾袞掃視階下群臣,目光如刀:“南蠻子搞新政,諸卿怎麼看?“
“攝政王明鑑!“漢臣馮銓搶先出列,山羊鬚激動得直抖,“朱由崧這是自毀根基!他得罪天下士紳,不出半年江南必生內亂!“
禮部侍郎陳名夏立刻附和:“馮大人所言極是!那閻應元不過一介典史,鄭森乳臭未乾,朱由崧依一幫逆賊為臂膀,苛待天下士紳,南明覆滅只在朝夕!“
“糊塗!“一聲暴喝突然炸響。
兵部尚書洪承疇踏前一步,蟒袍上的江崖海水紋在燭火中翻湧如怒濤:“前面朱由崧在南直隸丈量土地,鎮殺蘇州府士子,也不見士紳敢造反,如今他已控漕運、掌鹽鐵、鑄新幣,任用孫可望經營雲南銅礦,李定國奪回西北門戶漢中,閻應元拒黃河天險於南岸,若再給他兩年——“
“洪大人慎言!“馮銓冷笑打斷,“你一心南征,結果數萬滿洲兒郎的屍骨還沒涼透!莫非忘了豫親王怎麼死的?“
殿內霎時死寂。
多爾袞指節捏得發白——豫親王多鐸,他最倚重的胞弟,正是嵩山戰敗後在黃河江面上被鄭森用火器擊傷,好不容易返回紫禁城,卻哀嚎不治而亡。
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突然出列,聲音沙啞如磨刀石:“攝政王,今年大旱,直隸蝗災,今歲賦稅僅收三成,山西......“他喉頭滾動,終是吐出那個數字:“山西人市上,五斗米可換一女童!若南征......需三百萬石軍糧!”他展開一卷泛黃賬冊,“而京都十三倉餘糧不足五十萬石。“
“什麼!就沒糧了?”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聲大喝,一隻鑲金護甲手腕猛地扣住英俄爾岱的咽喉:“你這戶部尚書怎麼當的?我大清稅賦和朝鮮的貢米呢?”
“嚯嚯嚯………”瘦弱的英俄爾岱被濟爾哈朗這一手鉗得臉盤發紫,雙眼發白。
“鄭親王!休得無禮!”多爾袞暴喝,眯眼看向濟爾哈朗,眼中難掩殺機,“英俄爾岱乃我朝元老,豈能如此辱他。”
英俄爾岱先後主政戶部事務十七年,主要集中於人丁管理、田畝分配、錢糧管理等方面。
滿族八旗自入關後,圈佔土地,強逼漢人為奴,如今北直隸大半土地和人口都在一幫八旗貴勳手中,稅賦收不上來不說,更是加劇滿漢矛盾,不少漢人冒著生命危險也要逃離去黃河南岸。
多爾袞意識到長期以往不利於統治,頒佈了一系列補救措施。
英俄爾岱奉命制止滿族貴族在市上“短少價值,強逼多頭”的違法現象,准許百姓上告,又在京城內外張貼布告,禁止滿洲貴族強逼民人“投充為奴”,規定各屬將“受逼之人釋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