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柱國:從清廉知縣開始

第11章 朱應雄

“有!濟南府產的秋露白!”

“好!好!今日見朱兄,當浮一大白!”周維嶽瞬間大喜。

酒過三巡,人已然微醺。

這秋露白乃是齊魯名醞,“色微黃,極清,香沁肌骨”,搭配著清寡的水煮鰱魚,竟也別有幾分滋味。

當然,都說酒不醉人人自醉,最主要的還是這朱應雄實在是個健談的人,天南地北,海天闊地的都能談上幾分,風趣而不失風度,算是讓周維嶽在這運河上漂泊數日的寂寥都沖淡了幾分。

“周兄此去何處?若是順道,不若結伴而行?”

朱應雄此時也極其詫異,眼前的周維嶽雖然年少,但談吐全然沒有少年人的稚澀,不光各地風土人情皆有涉獵,更是天文地理、古今未來都能聊上幾分。

一時間只覺得這世上竟有如此博學之人。

雖然,朱應雄也看出周維嶽並非一般的行商,但兩人都默契的沒有拆穿對方。

酒逢知己千杯少,有些話說開了,反倒是多了幾分生分。

只是朱應雄這話卻讓周維嶽酒醒了大半,打了個哈哈道:“家中有些生意在應天,小弟我此去便是去照料家中生意。”

“周兄此去應天?”

朱應雄略顯驚訝的低呼,但也看出了周維嶽不想在目的上多聊,繞開話題:“朱某此去也是返程應天,不若一同前行,也算有個照應?”

“這倒是無妨,只是……朱兄的船?”

周維嶽指著朱應雄的那艘大船。

這艘船一看就是非富即貴之人所有,雕欄玉砌,富麗堂皇,竟是比汪泰鴻特意為自己準備的商船還要豪華幾分。

“讓船員們跟在周兄的船隊後面就行了,朱某和周兄在這船上同垂釣,共飲食,豈不快哉?”

“哈哈!好,老汪吶,再去尋一根竿子!”

……

相處越久,周維嶽愈發覺得這朱應雄不是普通人。

不只是體現在言談舉止上。

這人對當下的天下大勢、民生疾苦、甚至是內憂外患都有幾分瞭解。

“乃兄此番剛從萊州過來,只覺倭寇之患如跗骨之疾苦不堪言,又途徑青州之地,知曉天降旱災致我青州旱地千里民不聊生,這世道何要如此苦我大明百姓!”朱應雄一臉痛心疾首。

周維嶽倒是大咧咧的擺了擺手道:“咱大明的百姓是最堅強的人,朱兄覺得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旱地千里民不聊生,那是朱兄見慣了錦衣玉食高枕無憂的日子。

“若是再早些年,山東還在元人掌控之下那才叫苦哩!百姓們不光要面對朱兄說的這些,還得忍受元人無休止的剝削,可便是那樣,百姓們不也熬過來了?

“這日子過得好與壞還得看和誰比,和朱兄相比,百姓們是稍顯苦頓了一些,可若是和曾經的自己比,那已然要好了無數倍!

“如今的大明百姓都感激著咱們陛下哩!”

這話讓朱應雄若有所思。

片刻後,認真的討教道:“如周兄所說,那這倭寇之患和山東旱情朝廷便是不用管了?”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