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當然要管!”周維嶽斷言道。
“周某曾聽說過一個故事,有一戲班子養了一群猴,早上喂猴三個橡實,晚上喂猴四個橡實,猴子們高興壞了,可後來戲班子換了主人,喂猴的方式也換成了早上四個橡實,晚上三個橡實,結果猴子們鬧翻了……”
“這可不就是《莊子·齊物論》中朝三暮四的故事麼,周兄可是要說這猢猻被表象迷惑,忽視本質……”
“不!”
周維嶽打斷:“在下要和你說的名為‘幸福說’!”
“‘幸福說’?這是何物?”
“所謂幸福說,便是幸福是何物,朱兄也可以將之當成一場辯論。
“在下竊以為人性本是貪婪的,對於幸福感的追求也是遞增的,正如方才那隻猴子,朝三而暮四會感覺高興,那是因為每一天它們都知道會有更多的橡實投餵。
“可若換成朝四而暮三,猴子們不會去思考橡實總數依舊一樣,只會覺得每一天的橡實都在減少,故而‘幸福’不起來。
“同樣的道理放在咱們大明王朝的百姓身上也是適用的。
“我大明百姓曾在元人統治下苟延殘喘,現如今洪武大帝一掃元人,復我大漢榮光,百姓雖然依舊在承受倭患旱災,但卻少了元人之苦,所以百姓依舊覺得幸福,那便是這個幸福的過程也是在遞增的!”
朱應雄若有所思。
周維嶽則是繼續說道:“但,迴歸到在下方才說的那個問題,人性本是貪婪的!
“當大明百姓已經習慣於沒有了元人的侵襲之後,便會思考下一個問題,或許是朝廷為何不出兵蕩平倭患?也或許是為何不大開糧倉賑災?也或許會是其他各方各面的問題。
“這便是百姓本身對於幸福的訴求在增長!
“若是朝廷無視這種訴求,碌碌無為,便會逐漸在百姓心中積攢不滿,積攢怨恨,時日長久之後,這些不滿和怨恨便會集中爆發,屆時,或將便是又一個朝代更迭……”
這話有點大逆不道,放在平日裡周維嶽是委實不敢說的。
但眼前的朱應雄卻給了周維嶽一種傾訴的慾望,或許是覺得這世間罕有人能跟自己高山流水,也或許是那顆來自千年後的靈魂曲高和寡,也或許是這秋露白當真醉人。
一想到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清軍入關,崇禎皇帝被迫掛在了一棵歪脖子樹上,偌大的一個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周維嶽心裡就一片悽苦。
我大明王朝何至於此?!
鄭和七下西洋,當世之最!
確立“白銀本位”,吸納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
火器、城防、皆屬於當世頂尖!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文學作品,更是彰顯著市民文化與思想解放!
凡我大明疆域,無人敢犯秋毫!
可為何,卻硬是讓一群韃子入了關!
痛心疾首!
秋露白雖醉人,但卻不及周維嶽心中悲苦的萬一!
但周維嶽這番話卻似乎觸動了朱應雄的神經,反駁道:“那依周兄所言,世人皆貪婪無度,豈非這世間就沒有了千秋萬世的王朝?!”
周維嶽著搖了搖頭:“百姓是貪婪的,但他們貪婪了個什麼?貪那田裡多生出兩斤粟米?還是貪那過冬的褥子能添上幾縷桑麻?!
“自古以來的王朝更迭,又有哪一次是因為百姓的貪婪而引發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