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龍江關。
作為明代重要的漕運樞紐和貿易中心,龍江關位於秦淮河與長江交匯處,承擔了長江與大運河之間的物資轉運功能,同時也是官方漕運和造船的核心基地。
周維嶽火急火燎的衝出船艙。
“記著,將這些船安排個人跡罕至的地兒就地焚燒或是鑿沉!等真正運稅糧的船到了,再來通知老爺我!”周維嶽站在甲板上,緊了緊衣襟。
也不知是港口的原因,還是因為氣候轉冬,即便是晌午時分,氣溫依舊低得有些襲人。
“周大人,您可是要去尋那位?”
“去去去!大人的事兒少管!”
周維嶽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轉身便朝著舷梯而去。
這會兒的周維嶽只想趕緊將稅糧的事兒解決,然後回到丘縣那麼個小地方縮起來。
應天太危險。
尤其是朱標。
還好他只是給了自己一塊腰牌,沒讓自己一定要去找他!
現在的周維嶽只想敬“朱標”而遠之。
被周維嶽嗆了一嘴的汪泰鴻絲毫不惱,屁顛屁顛的替周維嶽扶著舷梯:“周大人您放心!這事兒小民指定給您辦好!
“大人屆時可是下榻在驛站?”
周維嶽剛想點頭,又搖了搖頭:“你對這應天府可還熟悉?替老爺我安排一間酒樓,回頭酒樓錢我照付你便是!”
可不敢去官方的驛站,指不定朱標就找上門來了!
汪泰鴻如今也知道了周維嶽“清廉”的性子,沒在酒樓錢上爭辯,點頭哈腰:“好勒!”
……
應天府,皇城,華蓋殿(後改稱謹身殿)
朱應雄……不,朱標一回來便直奔華蓋殿而去。
朱標自然知曉老朱是個工作狂,便是每日下朝後,也常在華蓋殿繼續批閱奏章、召見重臣商議國事。
果然,朱標一到華蓋殿,便見著一位身著赤袍,面有微須的中年男子正提筆伏案,眉頭緊皺起,似在思索些什麼東西。
這人正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朱標的父親——朱元璋。
“父皇!兒臣已東巡齊魯歸來!”
一聽著這個聲音,朱元璋那原本皺起的眉頭立馬舒展開來,放下手中的摺子,笑呵呵向朱標招手:“標兒回來了!來,坐到朕身邊來!”
朱標順從的走到朱元璋對面坐下。
“如何?此次巡視山東可有收穫?”
“頗有收穫,兒臣過青州時,見老婦持槐葉羹跪獻道旁,十指皴裂似枯藤。
“問之方知去歲大旱,今春雨遲,麥苗未及抽穗便遭蝗噬。縣衙糧冊猶記「豐年餘糧三千石」,然開倉僅見鼠雀陳谷,黴氣沖霄。小兒啼哭之聲,竟比《洪武正韻》更錐人心。”
這話一出,朱元璋率先皺了皺眉:“此去山東……標兒可是逢了什麼變故?”
往日朱標即便是巡查地方歸來,也不會第一時間就彙報當地百姓慘狀和官員的無為。
這次的朱標顯然有些不一樣。
“兒臣只是覺得……當將民生疾苦放在首位。”朱標雖然嘴上這麼說,但腦海裡卻不由自主的浮現周維嶽講“百姓貪婪論”時的義憤填膺。
朱元璋若有所思道:“看來標兒真是遇到了什麼奇人異事了,不妨和朕說說齊魯此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