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AI,我教崇禎做昏君

第3章 菜鳥一招滿堂驚

“升堂!”

陳子履一拍驚堂木,驚雷乍響。

十幾個皂隸排在左右,個個滿臉橫肉,煞是嚇人。

十幾根水火棍齊齊撞地,青磚震起微塵,簷角銅鈴叮噹作響。

大堂內,頓時響起“篤篤~篤篤~篤篤”的聲音。

“威~武~!威~武~!”

皂隸的拖腔裹著肅殺之氣,捲過堂外烏壓壓圍觀的百姓。

跪在滴水簷下的李二福喉結滾動,後襟漸漸被冷汗浸透。

喊堂聲方落,第一案的原告和被告被帶上了大堂。

“小的李大福/李二福,參見老父母!”

陳子履聽到老父母三個字,臉上不禁一熱。

大明知縣有很多民間別稱,如縣尊、縣太爺、老父母、縣老爺等等,叫什麼的都有。

這兩人是一對親兄弟,異口同聲喊出“老父母”三個字,顯然期待堂上縣官,像父母一樣為自己做主。

父母官啊,就是要為民請命。可自己心裡,淨想著怎麼立威來著,真有點不好意思。

陳子履收起心思,抄起訴狀細看。

上面寫著:

弟弟李二福為原告,哥哥李大福為被告。

兩人亡父留下良田山地三十二畝,如今亡父喪期已過,理應分家。

哥哥李大福做主分了田產屋舍,弟弟覺得不太公平,沒有同意。

兩人爭執不下,鄉里耆老又不願仲裁,所以弟弟李二福上告衙門,希望縣太爺做主重新分家。

陳子履瞄了一眼指引,傾身向堂下問道:“《大明律》載有明文,父祖所遺之田產,由諸子均分。你們是親兄弟,應和和氣氣,商量著辦。為何上告公堂?”

李二福磕頭道:“老父母明鑑,我家田地不大規整,難以丈量清楚……”

聽到這裡,黃有祿忍不住咧嘴笑了一下。

諸子均分當然公平,道理連三歲孩童都懂,可若事情有那麼簡單,就不會上告了。

他收狀子時就問過李二福,李家田地儘管連成一片,形狀卻很差,彎彎曲曲沒個正形。

兩兄弟鬧上公堂,必對“均分”有不同的看法。

田地有水田旱地、澆灌難易、肥力厚薄等等差異。同樣一畝地,賣價可能相差五倍之遙。

想要公允地均分,可太難了。

就算兩兄弟同意只按大小均分,也須由戶房司吏派皂隸下鄉,用“丈量步車”細細勘驗。

來回往返,外加丈量三十多畝地,沒有十幾天根本弄不清楚。

第一個小案便費時日久,堂尊的牛皮呀,便吹破了。

陳子履見黃有祿神情有異,故意問道:“依黃司吏之見,這個案子該如何處置?”

“咳咳!”

黃有祿早有準備,慢條斯理地開口:“回堂尊的話,李父早亡,即‘長兄如父’。按律,‘子告父,雖得實,杖一百,徒三年’。小的以為,應按律杖責原告李二福,判徒三年,以正風氣。”

堂外頓時一片譁然。

好端端的田地糾紛,怎麼扯到“子告父”去了?

可黃有祿搬出了《大明律》,剎時間,大家又不知該如何反駁。

陳子履穿越前便見多識廣,不用祭出AI,他也知道黃有祿這廝,正在給自己挖坑。

首先“長兄如父”是俗話,“子告父”是律法,合在一起似乎有理,實則疏漏甚大。

長兄再“如父”也不是“父”,怎麼能生搬硬套呢?

其次,這種鄉里糾紛的小案子,衙門理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若動不動便依《大明律》濫刑,會顯得官府冷酷不仁,不近人情。

一百杖打下去,堂官非戴上酷吏的帽子不可。

另一邊,李二福聽說要“杖一百,徒三年”,嚇得魂都掉了。

這可是公堂的一百板,挨實了,不死也半殘。

至於徒三年就更慘了,三年後從牢房出來,媳婦兒指不定跟漢子跑爪哇國去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