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趴在地上,開始磕頭求饒,口中高呼“小的撤訴”,“小的不告了”。
陳子履眉頭大皺。
根據AI給出的判決建議,縣衙只需出一份帖付,寫明分田指引,命里長、耆老、族長重新主持分家即可。
事後再派幹吏複查核驗,以示公正。
這是蘇州、崑山一帶,解決鄰里糾紛常用的“官批民調”,能減少縣衙的麻煩。
在偏遠的廣西,這也算“先進經驗”了。
沒想到,黃有祿這麼一鬧,李二福被嚇得連呼撤訴,這案子眼看就要黃。
第一案便無疾而終,怎能顯出縣太爺斷案如神呢?
陳子履思索了一下,忽然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一個更好的主意。
他用AI調出早前存檔的魚鱗圖冊,依瓢畫葫蘆,在紙上臨摹出李家地塊的大致形狀。
然後臉上一板,對堂下呵斥道:“衙門森嚴,豈能容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上茅廁咩?本縣且問你兄弟二人,可願按律均分田產?”
“小人願意!”
李二福本就為了公平二字而來,當然滿口答應。
李大福倒想多拿一些,可光天化日之下,近百鄉里在背後盯著,他實在不好意思開口,只好點頭鬆口。
“小人也願意。”
“甚好!你們倆看看,這是不是你們家的田地。”
說著,陳子履將圖紙交給孫二弟,示意拿到堂下給兩兄弟看。
“本縣做主,先由李大福將田地分成兩份,再交給李二福挑選。如此一錘定音,往後兄弟和睦,不得再因此事爭執。”
黃有祿伸長了脖子一看,頓時暗暗心驚。
只見紙上所畫的形狀極其彎曲,就像揉成一團的破布。
也不知李家花了多少代人,向鄉鄰一分兩分的買,才湊成這麼一塊奇葩田地。
而堂尊沒有照著魚鱗圖冊描,竟能徒手畫出來,這份記性真是驚人。
不對……
堂尊什麼時候調閱魚鱗圖冊來著?他回來的兩刻鐘,不一直坐在堂上看狀紙嗎?
大堂外的百姓看到這裡,也紛紛議論起來。
因為“兄均分,弟挑選”的法子看似簡單,卻很巧妙。
兄長能分而不能選,所以不敢分得一半太好,另一半太差;
弟弟自行挑選,挑得不好也不能怪別人。
自家田地的大小好賴,兩兄弟應當清楚,無論誰吃虧,都沒臉皮反悔。
嘿,縣太爺的法子倒也不壞。
李大福猶豫了好一會兒,直到堂外百姓催促,才不得不拿起筆,在中間靠右的地方輕輕一劃,將自家田地分成了兩半。
李二福卻很痛快,僅盤算了一小會兒,便選了其中一塊。
陳子履收回圖紙看了一眼,粗略估算,兩塊地的價值大致相當。
於是“啪”的一聲蓋上知縣大印,交給案牘庫吏留底。
又向李二福肅容道:“依《大明律》,‘若告期親尊長,雖得實,杖一百’。本縣念你乃初犯,姑且網開一面,容你以十兩折罪。你可心服認罰?”
李二福一直為觸犯“子告父”暗暗懊悔,想著,起碼得打點幾十兩銀子,才能過這一關。
如今“子告父”降格為“告期親”,罪名已大大減輕。罰了十兩便可免除一百杖責,也是大大的划算。
如此輕判,他哪能不喜出望外。
李二福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感激地叫道:“謝青天大老爺做主,謝青天大老爺開恩,小的心服口服,口服心服!小人以後定與兄長和和睦睦,不敢再來叨擾大老爺……”
眼見第一樁案的原告、被告心悅誠服,堂外圍觀百姓竊竊細語起來。
別看縣太爺名聲狼狽,斷案卻有一手,真是聞名不如見面,古人誠不我欺。
堂上的陳子履也感到滿意。
“兩刻鐘便怒賺十兩銀,這買賣很划算嘛!嗯,再來一樁。”
他再次猛地一拍,喝道:“下一樁。將原告、被告帶上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