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眼看又是好年,縣衙還讓百姓種那麼多,就很不講究了,分明不把人命放在眼裡。
幾個老學究還找到縣衙,大講養生之道,反覆暗示,紅薯吃多了有損精元,會減壽的。
陳子履奮起反擊,每天當著衙役胥吏的面,至少吃一個紅薯。
烤紅薯、紅薯粥,紅薯糖水,換著花樣來。推行紅薯的決策,絕不更改。
因為旱地種水稻的產量很低,種紅薯卻很高。
紅薯儘管不好吃,卻不傷身。
倘若許如蘭戰敗,春夏一季多出來的產量,就可以救命了。
-----------------
不知冥冥中自有天意,還是應了他的烏鴉嘴,四月的一天,前線傳來壞訊息。
朝廷大軍進入大藤峽,行軍途中不慎中伏,大敗虧輸。
主帥許如蘭狼狽而逃,僅以身免。
近萬官兵被追殺了一路,漫山遍野全是屍首,黔江為止斷流。
侯二苟一戰成名,隱隱成為瑤苗的眾王之首。
訊息一傳出,各地少民士氣大振,紛紛出山襲擾各地縣城、府城,叫囂著要把漢民趕出廣西。
廣西漢民惶恐不安,人人自危。
要知道,如果不抽調大量精銳,不去大藤峽這一趟,各地府縣、衛所就還能自保。
少民折騰不出花樣,或許會慢慢接受招安,偃旗息鼓。
如今大敗一場,廣西衛所精銳盡失,再也無法遏制動亂。瑤苗亂兵得了甜頭,會輕易受撫才怪。
縉紳大戶們,則個個痛心疾首,指責許如蘭孟浪。
明明可以再等等,等到朝廷調來廣東精銳,再一起夾擊即可。不知為何要冒險。
陳子履更是心急如焚,一夜長了十幾個根白髮。
現下衙門既沒有甲冑武器,亦沒有錢糧,想要再招募一營青壯,也無從下手。
就在他打算籌辦勸捐詩會,從縉紳手裡再扣一點錢糧,好訊息忽然傳來。
甘宗毅帶著一百九十餘人,竟穿過大藤峽南臂,走山路跑回了貴縣。
一回到縣衙,甘宗毅便跪在地上,抱著陳子履的大腿痛哭了流涕。
“縣尊,縣尊……你懲罰卑職吧,好多兄弟,實在帶不回來,帶不回來了呀……”
幾個哨總、隊總,亦紛紛破口大罵:“許如蘭那個狗賊,把大傢伙都害慘了……”
陳子履看到義勇營回來大半,正是欣喜若狂,哪裡會有半分責怪。
安頓了疲憊不堪計程車兵,又細細問了戰敗的過程,恨得咬牙切齒。
原來,許如蘭這次大包大攬,親自出兵督戰,正是受了銀場之戰大勝的激勵。
義勇營一到,就將甘宗毅等人奉為上賓,蓄意招攬。
還對甘宗毅私下說,陳子履區區一個舉人,沒什麼前途。
不如轉投他的麾下,往後吃香喝辣,不在話下。
這次進軍大藤峽,許如蘭把義勇營留在中軍,作為定海神針。
結果前隊遇到黑衣鬼兵,很快便被打成潰敗。義勇營奮勇衝殺,總算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回來。
陳子履聽得愣在當場。
如果不是銀場之戰,給了許如蘭信心,許如蘭或許不會孟浪出兵,局勢就不會不可收拾。
這次瑤亂,或許只是史書上的一場小騷亂,在許如蘭的刻意掩蓋下,不值一提。
所以,自己竟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歷史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