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眾人思考了一會兒,王建安繼續說道:“合作社就是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
首先大隊對外成立一個高龍村集體副業基地,也就是合作社。這樣就可以以集體的名義申請土地,集體再把土地分包給需要的個體,個體向集體繳納租金。
然後合作社代表全體社員統一購入豬仔,飼料,統一防疫,這樣價格肯定比單人購買更便宜,而且還能賒賬。
最後,合作社和肉聯廠,食品公司去談,跟他們簽訂長期穩定的供銷合同。合同裡寫明收購數量、質量標準,還有最重要的保底價格”
“保底價?”下面有人忍不住出聲問。
“比如,合同規定,不管市場肉價怎麼跌,他們收購咱們的豬,都不能低於一塊錢一斤,這樣就算遇到行情不好的年頭,咱們也不會虧本,頂多少賺點,當然這得等咱們口碑打出去才有資本去談。”
“你剛才說的又是集體又是合作社,咋感覺就是以前的公社喃?”
“那肯定不一樣,合作社不是大鍋飯。集體的東西是公家的,需要對所有村民的負責,而合作社只需要對社員負責,也由社員管理。
再說簡單點,集體和合作社就是買賣關係,合作社養的豬賣給集體,集體再賣給肉聯廠,集體購買豬仔飼料,再賣給合作社。
所以入社也是有條件的,每戶入社的人得交一定的入社金。
這筆錢一部分用以支付給集體,畢竟合作社算是掛靠在集體上,不能白用集體的資源。”
“交錢恐怕有點懸。”王德勝了解這些人的秉性,賺錢可以,掏錢難。
王建安笑了笑:“沒關係,還有另外一個模式,就是以集體的名義建養豬場,僱傭村民養豬,盈利後再向全村人分紅。
但是這有個問題就是集體沒那麼多本錢,需要貸款。
我的建議是兩種模式並行,願意加入合作社的就入社,社員賺到的錢全歸自己。
不願意入社的可以為集體打工,集體發工資,年終集體賺到的錢再分紅。”
聽完王建安的話,會議室裡一片寂靜,眾人都在認真思考著王建安的話。
王建安繼續丟擲他的炸彈:“除了養豬場,還有大棚蔬菜,這也是非常賺錢的專案。
我們這兒為啥搞不起來?技術是一方面,但最要命的,是冬天溫度太低,光照時間太短。
就算拉了電燈補光,冬天三天兩頭斷電,也是白搭。
但是有了規模化養殖之後,這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
見眾人疑惑的看著自己,王建安清了清嗓子:“我們可以建沼氣池,沼氣驅動沼氣燈,就能給大棚增溫和補光。
這就不怕冬天斷電了,同時還能解決豬糞問題。這就是我準備打造的養豬-沼氣-大棚的三位一體模式。”
此時眾人的眉頭比王建安來之前皺的更厲害,今天王建安給他們帶來衝擊太大,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沉默了幾分鐘後,王建安一口將杯中的水喝盡:“合作社的事,暫時我也只想了這麼多。可能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現在也還沒那麼急,可以等到年底,看看我做的成效。再討論合作社搞不搞,怎麼搞的問題。”
霍支書詫異的看著王建安:“你已經開始做了?”
“對頭,我今天來就是準備分戶分田,還有申請宅基地的。”王建安邊說邊把寫好的分家協議摸出來遞給霍支書。
霍支書接過協議:“這個好辦,今天人都在這兒,我們對下資訊,蓋好章你們就可以去派出所辦理分戶了。
宅基地你想批到哪兒?我們儘量幫你,你可是我們合作社能不能成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