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平兒,你把牛皮菜切一下,切細點,這就麼細。”說著王建安用鍘刀切了一顆。
安排完妻子,王建安這才轉身衝進廚房。
從廚房端出豬油白菜面大口的吃起來。中午沒吃飯,他早就餓的肚子咕咕叫了。
填飽了肚子,王建安開始製作青貯飼料。
他先在地上鋪開一大張厚實的塑膠布,然後將乾燥的酒糟均勻地傾倒其上。
接著又按6:4的比例加入碎牛皮菜,手插入混合料中,開始用力地攪拌。
攪拌均勻後將混合原料裝入酒缸。鋪了大約20厘米厚,又鋪上一層2厘米厚的米糠,再撒上一碗老壇泡菜水。
最後用力的把原料壓實,直到壓不動了為止。、
幾輪下來,尹祥平那邊切菜的速度漸漸跟不上王建安填充的速度了。
“你歇一下,我來切。”王建安把妻子從鍘刀邊拉開,自己接過了切菜的活。
就這樣忙活到一個多小時,酒缸被裝滿了。酒糟剛好用完,牛皮菜還有剩餘。
王建安找出家裡育苗用過的塑膠薄膜,仔細地覆蓋在缸口,在缸壁外側纏繞了好幾圈。
接著蓋上缸蓋用半乾的泥巴沿著缸口密封了一圈。
看著眼前這個被“全副武裝”起來的大酒缸,王建安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和泥點。
青貯飼料的製作,大功告成。
接下來,就是交給時間,讓它慢慢發酵。
幾天後王建安來到鄉上的畜牧站:“霍獸醫,你這兒有沒有疫苗哦?”
據王建安了解,整個生產隊是之前是沒有給豬仔打疫苗的先例的,都是等豬得病了再找獸醫。
當然那個時候都養的本地豬,得病的很少。
霍獸醫本名叫霍守義,是本地人,家裡世代都是獸醫。
後來在鄉上設立了畜牧站,他便成了畜牧站唯一得工作人員。
“有疫苗,有疫苗。”霍守義好奇的看了看這個畜牧站成立以來第一個給豬打疫苗的人。
“豬好大了?有好多頭豬要打疫苗?”
“10頭30多天的豬仔。都有些啥子疫苗哦?一隻豬好多錢?”
霍守義轉身,在靠牆一個落滿灰塵的玻璃櫃裡摸索了半天,翻出兩個同樣蒙塵的硬紙盒子。
他吹了吹盒子上的灰,又用袖子擦了擦,才遞給王建安看:“喏,主要就這兩種。這種是豬瘟疫苗,一針管一年,兩毛錢一頭。這種是三聯苗,防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的,效果更全乎點,貴些,八毛錢一頭。”
“你這……怕是過期了哦?”王建安疑惑的看著霍守義手中的疫苗。
“哎喲,看你說的。”霍守義像是受了莫大冤枉,連忙指著盒子側面的小字辯解,“這是去年縣裡統一發下來的新批次,過期的早回收處理了。你看嘛,生產日期、有效期都印著呢。”
王建安湊近了,藉著視窗的光線,仔細辨認著盒子上的小字。
生產日期確實是去年的,有效期也還有大半年。
他這才放下心來,點點頭:“要得,那就信你。就打三聯苗。”
打完疫苗後又養了兩個星期,豬仔也長大了一整圈,估摸著有30多接近40公斤了。
王建安安排把豬仔分圈飼養,大哥家兩個大的豬圈每個養3頭,自家兩個小豬圈每圈養2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