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硯舟眉頭輕輕一撇,政委餘光撇見他神色,邁出門的腳收回,和他面對面。
“怎麼?不樂意?”
“報告!拖拉機還沒做好,等兩天就帶您去!”
“兩天?”
政委把軍帽取下來,擦了擦上面的紅星,一言不發。
辦公室兩個小輩都覺得肩上像是被一座大山壓上。
他重新戴上軍帽,邁步朝外走去,“行,我等。”
等人下樓,許寬重重吐出一口氣,起身站在袁硯舟對面,抬手拍上他的肩,“你可真是勇士。”
袁硯舟沒想到政委親自來送批文,推開他的手上前把批文收好。
“政委怎麼突然來了?”
“聽說研究所那邊有進展,他來看看。”
原來是這樣,他都不知道研究所有進展。
“去看看。”
袁硯舟和許寬一起朝研究所去,往日早就滅了燈的地下室此刻燈火通明。
一個個身穿工裝的研究員站在一個大傢伙旁,滿目欣賞。
那是臺59式坦克,但又不是。
研究院還未正式給它命名。
這臺坦克在59式坦克的基礎上增加了紅外探照燈系統,裝機佈局改進、發動機升級為580馬力柴油機,馬力更大。
而政委就站在最內圍,袁硯舟兩人來得晚,只能站在最外頭。
許寬探頭問身邊的研究員,“哎,你們又搗鼓出來什麼了?”
研究員看他一眼,轉頭挪了兩步遠離他,嫌棄意味濃重。
嘿!
許寬正想追問他這是什麼意思,被袁硯舟按住。
這裡可不是在他們隊裡。
“可以測試了嗎?”政委詢問身邊的老頭。
老頭:“可以,新的紅外探照燈系統已經更新了,100毫米口徑的滑膛炮我們沒改。”
紅外探照燈系統是從愛珍島事件中,軍方繳獲的主戰坦克中仿製的。
許寬聽他這麼說,有些不高興,小聲嘀咕:“那炮膛不好用,怎麼還不改。”
“你說改就改?我們是設計師還是你是?”
有研究員聽見他的話,不滿地懟回來。
華國科技如果像他們這麼折騰,等一百年都不會有改進!
許寬十八歲當兵,大大小小的戰役也打了不少,脾氣只大不小。
但面對這群研究員,他也只有偃旗息鼓。
“這炮的精度低,穩定性也不行,你讓我們的戰士怎麼適應?”
“許指揮員!”
袁硯舟高聲打斷他,許寬閉上嘴一臉不忿。
政委聽見動靜走了過來,他身邊跟著的正是主設計師。
“怎麼回事?”
“炮膛問題,精度差,不穩定,指揮員在問有沒有什麼改進辦法。”
政委看向那年輕研究員,對方錯開眼,從鼻腔裡嗯一聲。
政委:“這事不是我們外行人該說道的,給研究員道歉!”
許寬雖然憋悶,但只能照做,不然軍區和研究院都下不來臺。
“對不起。”
“沒事,年輕人嘛!想法總是很多。”總設計師樂呵呵的。
總設計師是個快六十歲的老頭,比年輕人還能熬,軍區的人都很敬佩他。
政委帶著兩人回辦公室,一巴掌拍在許寬後腦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