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土地現狀紀實》,這本內部報告,首先在實學書院的師生,和南陽官場的部分核心官員之中,傳閱開來。
報告之中,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資料,那一樁樁血淚斑斑的案例,讓所有看到這份報告的人,都感到了巨大的,靈魂上的震撼。
南陽知府葉懷峰,在看完報告之後,連夜拜訪了謝遠。
他的臉上,滿是憂色。
“首輔大人……下官……下官看完了。”
他聲音乾澀地說道:“土地兼併,乃我朝,乃至歷朝歷代,都無法根治的痼疾。此事,牽一髮而動全身啊。若是,若是強行改革,恐怕……恐怕會激起民變啊!”
他口中所說的“民變”,指的並非是那些手無寸鐵的佃戶。
而是那些,在南陽盤根錯節,控制著地方經濟和輿論的地主鄉紳勢力。
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才是地方穩定的“基石”。
一旦,觸動了他們最核心的利益,其後果,不堪設想。
謝遠並沒有反駁他。
反而,順著他的話,點了點頭。
“葉大人所言,極是。此事,的確不宜操之過急。”
“所以,”他話鋒一轉,“我打算,先辦一場‘辯論會’。聽一聽,各方的聲音。”
幾天後。
一份由知府衙門和實學書院,聯合發出的公告,貼滿了南陽城。
公告稱:為共同探討“南陽未來之發展道路”,將邀請城中各界名流、鄉紳地主、以及農人代表,共同參與一場,關於“土地與財富”的公開大辯論。
這個訊息,讓以孫大戶為首的那些地主鄉紳們,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他們認為,這是那位年輕的首輔大人,在向他們這些“地方實力派”,“示好”和“妥協”。
是想透過一場不痛不癢的辯論,來安撫他們。
他們欣然地,接受了邀請。
並共同推舉了一位,在南陽士林之中頗有名望,以能言善辯著稱的老秀才,作為他們一方的首席代表。
準備在辯論會上,好好地,展示一番他們“讀書人”的口才。
辯論會當天,南陽府衙的大堂之內,座無虛席。
謝遠親自主持,葉懷峰和吳提學等人,分坐兩側。
辯論開始。
地主鄉紳一方的代表,那位老秀才,率先發言。
他引經據典,口若懸河。
大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先帝所賜之田產,乃神聖不可侵犯!”
又言“有恆產者,方有恆心。我等鄉紳地主,乃是地方穩定之基石!”,其理論,邏輯儼然。
他的發言,也贏得了在場不少鄉紳的,點頭讚許。
然而,輪到另一方發言時。
出場的,卻不是謝遠,也不是任何一位官員。
而是那個,來自下河村,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舊布衣的老農——陳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