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在謝遠的親自鼓勵之下,雖然緊張得,雙腿都在發抖,但還是,走上了臺。
他沒有講任何之乎者也的大道理。
他只是,將自己那筆,“一畝地收三石谷,交租兩石,再交稅賦,最後所剩無幾”的血淚賬。
原原本本地,當著所有人的面,又算了一遍。
他還從懷裡,拿出了那份,早已泛黃,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驢打滾”利息的借貸契約,作為證據。
樸素的語言,真實的賬目,血淋淋的契約。
這一切,比任何華麗的言辭,都更具衝擊力。
在場許多出身寒門的官員,都感同身受,面露動容。
那位老秀才的“之乎者也”,在陳伯這筆,殘酷無比的“生存賬”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那麼的虛偽。
就在地主鄉紳一方,準備強行反駁,說陳伯的遭遇“只是個例”之時。
謝遠示意書院的學生們,將那本《南陽土地現狀紀實》的摘要版本,分發給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一個個村莊,一串串資料,清晰無比地,向所有人證明了:
陳伯的遭遇,不是個例!
而是整個南陽,超過七成以上佃戶的,普遍現狀!
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地主鄉紳們,啞口無言。
謝遠此時,才緩緩起身。
他沒有像他們擔心的那樣,直接提出“均田地”這種激進的口號。
而是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溫和”的解決方案。
“本官宣佈!”
“自今日起,將由官府牽頭,聯合唐家商號,正式成立‘南陽農業發展銀行’!”
“銀行,將向所有自耕農和佃戶,提供年息不超過一成的‘低息生產貸款’!幫助他們,購買良種、農具,徹底擺脫高利貸的盤剝!”
“同時!”
“官府將推行全新的,標準化的‘租佃契約’!新契約將明確規定,地租,不得超過年產量的‘四成’!且遇災年,必須減租免租!所有舊的,不合規的契約,三日之內,全部作廢!”
這個方案,沒有直接沒收地主們的土地,保全了他們最根本的“面子”和“利益”。
但卻透過金融和法律這兩把最鋒利的刀,徹底斬斷了他們,盤剝佃戶,進行土地兼併的,最重要的兩條腿!
地主們雖然心中,萬分不甘。
但面對這大勢所趨,和謝遠這套,讓他們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公開反對的“溫水煮青蛙”的陽謀。
他們,只能沉默。
而對於佃戶和自耕農們來說,這,無異於天降甘霖!
一場看似要引發劇烈衝突的土地問題辯論會,最終,以一種和平、理性,且讓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方式,達成了共識。
謝遠,用一場精彩的辯-論,和一紙全新的契約。
為他最核心,也是最艱難的土地改革。
撬開了,第一道,堅實無比的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