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紛紛將家中那為數不多的餘糧,都運到了官倉,換成了一張張,方便攜帶和使用的糧票。
“這可比銅錢方便多了!”
“是啊!還能買東西,還能抵利息!比現錢都划算!”
更重要的是,由於糧票可以抵扣貸款利息,其價值,甚至比現銀還要穩定,還要受歡迎。
一時間,“存糧換票”,竟成了南陽鄉間,最時髦的一件事情。
官府的糧倉,在短短的十幾天之內,便堆滿了足夠全城百姓,吃上整整一年的糧食。
南陽的糧價,不攻自破。
徹底地,穩定了下來。
而那些,企圖聯合起來,囤積居奇的糧商們,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困境。
他們花大價錢囤積起來的糧食,因為價格高昂,而無人問津。
眼看著,就要發黴變質,變成一堆,燙手的山芋。
就在這些糧商們,一個個都焦頭爛額,走投無路之際。
謝遠,邀請他們,到新開張的“南陽商會”(由唐家商號牽頭,聯合了南陽所有中小商戶共同成立),喝茶。
茶會之上,氣氛尷尬而緊張。
糧商們一個個,都低著頭,不敢看主位上那個年輕人的眼睛。
謝遠卻隻字未提,他們之前囤積糧食,對抗新政的事情。
他反而,向眾人,展示了另一份,更加宏偉的商業藍圖。
“諸位。”他指著地圖說道,“如今,我們南陽,有糧。”
“但光有糧,不夠。糧食,只能填飽肚子,卻不能變成真正的財富。”
“我計劃,利用我們現在充足的糧食儲備,在南陽,開辦幾家,大型的釀酒廠、米粉廠、和醬料廠。”
他看著那些,眼神開始變得驚訝和疑惑的糧商們,繼續說道:
“諸位,都是做了幾十年糧食生意的行家。論經驗,論渠道,都比我這個外行,要強得多。”
“所以,我今天請大家來,就是想問問。”
他端起茶杯,目光掃過每一個人。
“是繼續守著你們手裡那點,快要發黴的陳米爛谷,在內鬥之中,慢慢消耗殆盡?”
“還是願意,加入我們南陽商會,成為這些新產業的股東,與我們一道,把南陽的米酒,南陽的米粉,賣到全天下,去賺取那數之不盡的財富?”
“路,就在你們的腳下。如何選,由你們自己,來定。”
面對謝遠描繪的這個,前所未有,廣闊無垠的“農產品深加工”的巨大市場。
以及他那,恩威並施,既往不咎的態度。
在座的所有糧商,再也沒有了任何抵抗之心。
為首的一位老糧商,顫抖著,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他站起身,對著謝遠,深深地,作了一個揖。
“我等……鼠目寸光,罪該萬死!”
“願聽……願聽首輔大人,差遣!”
一場由地主和糧商,聯手發起的“糧食危機”。
最終,被謝遠用一張小小的“糧票”,和一場推心置腹的“茶會”,化解於無形。
並順勢,完成了對整個南陽農業和商業的,深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