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全球時尚界迎來最繁忙喧囂的盛典季,各大時裝週緊鑼密鼓地籌備著,而作為預熱序曲,頂級時尚雜誌的九月刊廣告位爭奪戰早已硝煙瀰漫。
《w korea》作為韓國頂尖時尚刊物的代表之一。
今年的九月封面是在國際秀場聲名鵲起的荷蘭超模。
儘管該模特擁有雕塑般的輪廓和高冷氣場,但其在本土的影響力顯然未能強勢拉動紙刊銷量,其九月刊的線下日銷量在同期眾多光鮮雜誌中,僅處於不溫不火的中游位置。
清潭洞。
《w korea》總部大樓。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步履匆匆的都市叢林。
tina主編的獨立辦公室裡瀰漫著藍山咖啡豆深焙後的焦香和油墨新印的微澀氣味。電腦顯示器幽幽亮著,螢幕上剛剛重新整理了一份來自銷售系統的實時資料——21,347。
“線上破兩萬?”
tina主編沒發出驚呼,但瞳孔深處掠過的光暴露了內心的驚濤駭浪。她點開餅狀資料圖,一個亮橙色區塊突出顯示的資料格外醒目——
“人物特輯fashion pictorial :姜在勳”—— 13,218份,那個橙得耀眼的數字旁邊還跟著一個驚人的百分比:61.9%!
“怎麼會……”
tina喃喃自語。
這結果太詭異了!
這期策劃成功嗎?
絕對算的上成功!
但那封面上睥睨眾生的頂級秀場臉孔沒帶起銷量,反倒是那個她僅僅付出了一頁版面作為提前“人情”回饋的年輕演員,竟把九月刊的整體電子銷量往上拽了一大截!?
單人電子版購買。
說白了就是粉絲只願為特定一套圖付費。
這在紙媒式微的當下。
時尚雜誌也隨著時代變通,推出線上電子版雜誌。而且還貼心的分成各個板塊,可供消費者靈活購買。
雖說姜在勳這套組圖的售價不過一桶泡麵錢,但時尚圈與普通人本就有壁壘。這一萬三千二百一十八次的購買、下載,不再是一套簡簡單單的內頁寫真——
而是一份由萬餘名消費者自發認證的、含金量驚人的市場熱度證明報告!
……
三天後。
東大門廣場。
警戒線外。
架起長槍短炮的媒體記者嚴陣以待,閃光燈陣列蓄勢待發。
通道兩側。
穿著統一制服的安保,隔開湧動的人潮和狂熱的呼喊聲浪。
此刻。
一輛純黑鋥亮的保姆車沿著邊緣的指定路線,滑行至時裝週入場的起點。
“哧——”
輕微的剎車聲響起,後排車門被內側推開。
車門處。
一隻鋥亮的黑色牛津皮鞋踩在地面。
接著。
是一條熨燙得不見一絲褶皺的筆挺黑色西褲。
——姜在勳躬身下車。
裁剪極佳的黑色西裝完美勾勒出他寬肩窄腰、挺拔如松的身型輪廓,頭髮向後梳攏,露出光潔飽滿的額頭和眉宇間那分明的銳氣。
“啊啊啊——!!!!!”
“姜在勳!!!!!”
“歐巴!!!”
“這裡,看這裡!”
“……”
瞬間。
山呼海嘯般的尖叫、歡呼和名字的吶喊,伴隨著驟雨般瘋狂閃爍的密集閃光燈轟然爆發!
見狀。
姜在勳臉上掛著得體的、經過鏡子和造型師千錘百煉的微笑弧度。
腳步從容不迫。
在指定的廣告牌前頓足、轉身、定格。
每一個角度都堪做屏保。
同一片場地。
兩年前他攥著李聖經弄來的“過期家屬票”,坐在觀眾區後排不起眼角落的新人。
如今。
卻已是主辦方主動發來邀請函、被粉絲追捧、被媒體鏡頭簇擁的焦點。
營業時間結束。
姜在勳對狂熱的媒體和粉絲區揮手致意,又引發無數尖叫的分貝和快門的瘋狂捕獵。隨即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脫離“戰區”,順著指引流向相對昏暗卻人聲鼎沸的主場通道。
t型臺尚未啟動。
場下座位間的空隙,已然是衣香鬢影。
tina主編注意到姜在勳的入場,臉上瞬間堆起笑容,低聲對身邊那位氣質沉穩的中年男人說了句什麼。
男人聞言轉身,目光落在由遠及近的姜在勳身上。
——鋒芒畢露。
來自商人精明與務實的評估。
“在勳啊,這位就是泰格豪雅韓國區銷售總監,james kim。”
然後tina又轉向james kim,介紹道:
“這位就是我跟您提過的,最近熱度爆棚、大勢演員——姜在勳 xi。””
“……”
姜在勳微微躬身,禮儀無可挑剔。
james kim主動伸出手,鏡片後的目光帶上點恰到好處的欣賞:
“姜在勳 xi,久仰。”
他沒有small talk或聊時尚週,而是將話題直接切入核心:
“剛剛路過媒體區,聲勢很大啊。難怪僅僅一週時間,你個人特輯的電子刊部分就售出3萬份,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這可不是客套話。
是真心誇讚。
在這個僅擁有五千萬人口的國度,在電子刊付費習慣尚未完全夯實的當下。對於一個售價 5000韓元的電子版雜誌特輯來說——
這個成績已經不是優秀,而是現象級!
這意味著有超過三萬名消費者,心甘情願地為了他姜在勳這一個人付費下載。
哪怕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使用者,因為看了他在特輯中佩戴卡萊拉腕錶展現出的獨特氣質和畫面美感,而產生了對品牌的正面印象乃至購買慾望。
那對於卡萊拉營銷投入的回報率來說,絕對是驚喜級級別。
“james總監過獎了。”
姜在勳並沒有因為這誇張的資料而侷促或自滿,反而是謙和地頷首:
“或許……這成績也恰恰證明了卡萊拉腕錶的設計美學與我個人的氣質意外的合拍?”
“也可以說是品牌的經典魅力,遇到了適合展示它的人。”
這話——
在點出了自己的優勢後,又把功勞巧妙地推回給了腕錶本身蘊含的永恆價值。
分寸拿捏恰到好處。
不卑不亢。
沒有絲毫急於索取代言位的諂媚。
james kim眼中那份欣賞更濃了一些。比起唯唯諾諾的奉承者,他更欣賞這種懂得在恭維中維護自己價值的人。
“姜在勳xi太謙虛了。”
“站著說話多累。”
tina主編的聲音適時插了進來:
“不如我們去那邊坐著聊?james總監上次不是說還想了解當下世代消費群的偏好趨勢嗎?在勳xi可是最當紅的大勢藝人,又是年輕消費者追捧的物件,他的見解一定很有參考價值。”
tina把自己定位成了“介紹人”和“話題發起者”,看似閒聊敘話,卻把姜在勳定位為james kim所需資訊的權威來源。
“tina主編的提議好極了。”
james kim欣然應允。
接下來的談話在tina的引導與話題鋪設下,節奏被把握得極好。
從時裝週的潮流趨勢,到韓國本土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偏好變化,再到社交媒體對奢侈品消費決策的影響力……
姜在勳都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沉穩和精準的市場觸感。
談吐得體,觀點鮮明。
但也並未誇誇其談,但每個觀點都言之有物,點到核心。
談話氛圍輕鬆卻也高效。
但這終究是奢侈腕錶品牌的代言。
不可能僅憑一次愉快的談話和市場熱度就立刻拍板。
直到 t型檯燈光驟然亮起,第一場秀的音樂和模特身影吸引了大部分嘉賓的目光。
他們這邊的初步意向才得以敲定。
“姜在勳xi的市場號召力,我和泰格豪雅總部都非常認可。對於建立深入合作,我們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基於品牌一貫的審慎原則,我們非常希望邀請姜在勳xi擔任卡萊拉在韓國區域的品牌摯友。”
品牌摯友通常是一個前哨性質的、非排他的合作身份,距離真正的、擁有完整權益的代言人還有一定差距。
姜在勳的眼神沒有任何波瀾,靜靜地等待下文。
“作為歡迎的誠意,品牌將贈予您幾款代表系列的經典腕錶,希望您能喜愛並經常佩戴,展現它們與您的獨特風采。同時,我們定一個觀察期:三個月。”
“如果在這三個月內,泰格豪雅卡萊拉系列腕錶在韓國的市場零售額同比增長率達到15%……或以上。”
“那麼,在2016年開年之際,卡萊拉將正式授予姜在勳xi,代表韓國區域的品牌代言人身份,並開啟涵蓋大陸地區的推廣合作。”
15%。
這個數字看似不高,但在整個奢侈品腕錶市場在2014年表現不佳,特別是亞太區暴跌12%的大背景下。加之泰格豪雅本身在韓國就非最頂級的市佔者……
一個季度內要實現逆轉並增長15%?
這幾乎是要求他在韓國市場短期內拉動一波強勁的消費熱潮!
james kim將這微妙的表情看在眼裡,保持著微笑卻未做解釋。
市場資料是冰冷的。
品牌需要的是有切實轉化能力的大勢偶像,而不僅僅是流量數字。
三個月……頒獎季……
姜在勳腦中飛速閃過韓國第四季度星光璀璨的所有日程——
釜日電影獎、大鐘獎、青龍獎、kbs演技大賞、sbs演技大賞……乃至各種年末歌謠祭、頒獎禮……
這是一個天然的、高強度的曝光通道。
作為當下無可爭議的“頂流炸子雞”,幾乎不用他主動爭取,光是“姜在勳出任xx頒獎禮頒獎嘉賓/主持人”的新聞本身就能自帶巨大流量。
高頻次、強聚焦、高格調的曝光引流,正是他目前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
況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