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除了新東圩港中學三個校區要做最後的動員,張總教頭還要去“江寧市城東區仙林寶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做結業典禮。
儀式感這個東西,是個人都有需求,只是個體的物質基礎有所不同,所以有無多寡總有參差。
江寧市城東區仙林寶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就是“張安教育”將工程裝置技能培訓站、城市服務技能培訓站等等單位整合後新成立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橫跨兩市,跟“千畝園區”是同步整合的。
之前主要是挖機、推土機等等工程車輛的培訓,大老爺們兒忙著掙錢,所以結業批次以快為主,現在成立了“張安房產”以及“張安建築”之後,固定工地數量增加,也就不那麼著急。
這方面還要感謝一下張叔叔,豐邑縣陳莊鎮過來的“陳莊工”,學習積極性極強,大概是嚐到了有技術的甜頭,並不著急馬上就找個工地開幹,而且“陳莊工”為主的彭城籍貫學員,會主動跟其它地方的學員講一下老家誰誰誰跑出去單幹結果工錢要不到等等故事,對學員紀律性建設有很大幫助。
另外一方面則是嶺西省當地的武裝部,終於可以穩定地給退伍軍人介紹出路,鄉黨千里迢迢由兩地武裝部協同交接,基本上都是包一整節火車車廂過來。
邕州鐵路局也給予了相當大的幫助,原“鐵道兵”的一些退休老幹部,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
所以宣傳上,經過協調之後,張大安這邊也無所謂邕州鐵路局多分走一點名聲,不差這一點兒了。
而今年“擁警擁軍模範”的先進單位,就有邕州鐵路局下的多個站點,央視也專門跑去嶺西省拍了一期退伍軍人面帶笑容出去打工的畫面。
鏡頭挺有殺傷力,火車即將出發,綠皮車的車廂上窗戶開啟,一個個面板黝黑的年輕人咧嘴笑著跟送行的人揮手致意,笑得跟“許三多”一樣。
央視還搞了一個標題叫作《夢想》,轉頭來江寧市採訪張總教頭的時候,張總教頭表示他沒有夢想,讓央視過來的人風中凌亂……
差不多四十個小時抵達江寧,最忙的是嶺西省各縣武裝部的幹事們,他們兜裡是沒幾個大子兒的,來了之後,除了要現場“踩點”看看環境,順帶在看看那群早就過來打前站的“靚仔”們混得怎麼樣。
見“菠蘿仔”已經能開上大貨車,還拿到了高中文憑,並且馬上就要搞到大專文憑了,高興得手腳都有些無處安放。
沒啥好禮物,就送了一點兒田鼠幹、荔枝幹、墨魚乾,新鮮水果只有還是碧綠的粉蕉,別的沒法帶,在火車裡全都能悶壞了。
“張先生,真的很感謝你啊。”
“我也是賺到錢的嘛,這兩年‘菠蘿仔’他們跟著我做了不少事情,殺人放火……”
“……”
“那肯定是不會做的。”
“……”
一個大喘氣,把各縣的幹事們嚇得一哆嗦,尋思要是這樣,那還不如去“珠三角”創業呢,砍手指摘戒指,來錢多快啊。
“髒活累活,他們這群小孩子能夠做下來,也是相當不容易,還是本性好。”
“也要多虧張先生提供這麼好的環境啊,我們那裡有些小孩子,家裡要做工忙不過來,管不了,就去街上跟人瞎玩,打架砍人搞冰粉什麼都來的。小小年紀,搞冰粉搞成神經病,還有的晚上搞過頭淹死在水裡面……”
絮絮叨叨地惋惜著什麼,卻又無能為力,看著人模人樣的這些張大安的“表弟”們,有些老兵大概是情緒上來了,竟是眼眶通紅,也就是靠著意志力,沒有讓眼淚掉下來。
張大安見狀,就喊著他們喝茶,也算是緩緩情緒。
這些幹事很懂分寸,不會獅子大開口,有時候明知道可以開口讓張大安再鬆鬆手,多招一些人過來,但瞭解到這邊崗位增量情況之後,也會選擇避而不談。
風格跟沙洲市那邊是完全不同的,換成邱建民或者張正東,那直接就是加倍加倍再加倍,過了這個村可就沒了這個店啦。
主打的就是物盡其用,人也盡其用,什麼都盡其用。
團結拼搏嘛,跟自己人拼一下子,搏一下子,那也是拼搏。
負重奮進,你都這麼能負重了,再加點擔子怎麼了?
橫豎就是野路子到底,野的地方多了,路子也就多了……
有時候張大安也很好奇,大家都是江南水鄉,總不能別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就沙洲市是斷腸人在天涯吧。
氣質這一塊,怎麼形成的呢?
“關於‘菠蘿仔’他們服兵役的事情,不知道現在有什麼說法沒有?”
“張先生放心,波仔他們體檢都合格的,肯定能入伍。”
“那就明年回去一批參軍,今年我抓緊時間,讓他們多學點技術。”
本來“菠蘿仔”他們沒打算去當兵,想著趁年輕多賺點錢,但家裡房子都修起來之後,張大安就建議他們不用著急賺錢,只要他沒死,賺錢不是一個需要焦慮的事情。
嶺西省那邊各縣的武裝部,也是非常歡迎“菠蘿仔”這批走出來的少年能夠再去部隊鍛鍊一下,出來之後,更能成為榜樣。
實際上“菠蘿仔”本身就已經是一個榜樣,他拿到高中文憑,村裡即便有正經的高中生,但還是成為了一段佳話;後來又傳出來他開上了大貨車,這就是有了吃飯的手藝,這輩子餓不死了,更是讓村裡的老人交口稱讚。
今年又傳說他馬上要拿到大專文憑,登門的職業“媒婆”原本就不少,現在更是有了跨縣而來的。
梁春波的老爸為了給兒子爭面子,雖不至於說煙酒不沾,到底是“小賭怡情”也不再碰,反而跟村裡的篾匠學起了手藝,幾十歲的人下這般決心,內心世界的天翻地覆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學了技術的“表弟”們又要參軍入伍,對老家的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些工作上的重大成績。
張大安也不太方便直接給這些做事的人送禮什麼的,所以即便有所表示,也大多是走正規路子,“擁警擁軍模範”這個頭銜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但嶺西省很多農業縣,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榮譽。
地方上的資源即便是有不少,可要說賣給張大安,那也得先通了路才行。
嶺西省的基本建設因為地理上的割裂程度較大,所以不成體系,連基本的網狀結構都夠嗆,目前為止還是依託建國初期留下來的交通節點。
所以即便有些縣鄉想要拿出點東西來跟張大安做生意,也做不大,只能小打小鬧。
不過因為“擁警擁軍模範”這個頭銜,嶺西省的農科院,倒是願意跟“張安教育”合作,一方面存了拉贊助拉經費的心思,另一方面也是怕遇人不淑,有些成果轉化,給誰不是給,還不如給個至少像個人的。
“阿秋,你跟‘菠蘿仔’帶大家到處轉轉,難得來一趟江寧,秦淮河、夫子廟都去一去。讓車隊準備準備。”
“好的大安哥。”
唐劍秋今天當班,按照張大安的安排,帶著老家過來的人臨時組了個旅遊團,給錢什麼的不方便給,也不合適,但是安排一下去著名的旅遊景點拍個照打個卡,那還是可以的。
稍微吃吃喝喝,也有本地的兄弟單位一起,不會讓人覺得是公款旅遊。
再一個通報也很及時,各縣武裝部沒有說這不合適那不行的,這點兒人情世故還不至於欠缺。
這時候“菠蘿仔”還在路上,他最近都是跟車跑一下“滬寧線”,在滬州的疁城區有個倉庫,主要是囤積“狀元星”“狀元金榜”等等產品,兩個帶行車的標準廠房改造而來,目前員工基本就是“仙林寶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出來的。
員工主要戶籍地以江口省和江淮省為主,少量滬州郊區本地人,競爭倒是並不激烈,跟別家做倉儲和物流的老闆要帶老鄉搶地盤不同,“張安工業聯盟”現在跟滬州本地高校也談好了合作協議。
再加上“三連狀元”名聲太特殊,路子再怎麼野的“道上大哥”,理智告訴他好處都是拼來的,可中國人骨子裡的遺傳程式碼讓“道上大哥”們不敢得罪狀元。
沒有政府約談,沒有江湖講數,什麼溝通都沒有,就是不敢,連“滾刀肉”滾一下的念頭都收緊。
而“狀元星”大賣帶動的一線員工福利,更是讓人沒話講。
放以前,是要老闆們互相通氣的,大車司機的工資定一條線,跟車跟單工資定一條線,倉管定一條線,派單員定一條線……
這算是行規,而“張安電子”算是破壞了行規。
不過發現“張安電子”“張安健康”等等單位的招工,並不直接對接社會招聘之後,又放心下來。
不在一條路上,各玩各的。
於是即便“張安工業聯盟”這邊一線員工的待遇超平均水平五十個點以上了,也沒有影響到什麼,最多就是同行的一線員工們抱怨兩聲,但老闆們也無所叼謂,抱怨有什麼用?抱怨我也不加工資啊,反正你們又進不去“張安工業聯盟”端飯碗。
想要進“張安工業聯盟”上班,社招在沙洲市和城東區還有,但招進來還是要走內部培訓流程,跟去“仙林寶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是一樣的。
滬州疁城區的本地員工,並不是就地社招,而是本地員工有親戚經常上網,找到了“張安工業聯盟”的用人模式之後,建議他們去江寧市報名,然後再去應聘。
過程其實有些繁瑣,但效果非常不錯,整體人力資源部門上的開支,反而比同行小得多,風險也低得可憐。
滬州最大的幾個勞動中介在去年就想要開啟“張安工業聯盟”的合作市場,主要是行內只要水平線上的人力資源老手,都清楚今年四季度開始,“張安工業聯盟”就是要大擴特擴。
光靠“仙林寶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來內部輸血一線崗位,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僅“張安電子”的用人缺口,未來一年大概就有三千八百多人,涵蓋終端生產、終端銷售以及倉儲物流,尤其是“張安工業聯盟”正在制定更高規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對用人要求在學歷和技能上要偏高。
這就使得現在張總教頭對名下企業的造血能力還跟不上需求,發育速度太快,哪怕他已經是相當剋制,但產業結構就是這樣,分工一多,崗位就跟著多,而且會有放大效應。
對滬州市來說,這就是大好事,道理很簡單,即便是滬州市的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水平也要較高一些,那麼“張安電子”未來一年新增一線崗位薪酬大概在八千萬到一億。
不管落地在郊區哪裡,八千萬全部過來,那跟進的稅收就不可能少,按照正常的消費類電子產能比重,大概能帶來一個億左右的稅收。
當然,前提是全都落地滬州,夢想還是要有的。
就業自是另外一回事了,倘若三四千號人全是滬州本地的,那落地所在的區鎮能直接鬆一口氣。
可惜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滬州市真正盯上的,還是“張安工業聯盟”的高階就業崗位,兩邊高校群是處於競爭生態位的,涵蓋面幾乎囊括全工業農業金融業等等全社會生產活動。
不過有競爭也有合作,張大安的名聲還沒有完全轉化為商業成果,跟江寧市高校群的合作,目前軟硬體也只是初有成果。
但即便是初有成果,《神屠》今年很有可能衝八個億的營收,以及“狀元星”更加逆天的二十億到四十億的規模,也足夠吸引滬州市高校群靠過來談合作。
這光景“張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籌備上市,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斷有滬州市的產學研相關單位加入的,催促“張安健康”擴大規模的金融機構,主力就是滬州市的大玩家。
畢竟“張安健康”實在是太適合在股市上講故事了,對於大玩家來說,“張安健康”完全可以發展成更加獨特的本土“安利”,他們其實也想不通為什麼江寧市這裡一點兒動靜都沒有,賺個六千萬一個億好像就特別高興了。
他們哪裡曉得,過往種種心酸,委實不太方便被外人知曉。
動靜早就有過的,跟張總教頭的鬥智鬥勇,最後結果真是一片狼藉。
城東區送了幾十個人去吃“皇糧”,這才有了現在安定祥和的發展環境,要不“張安工業聯盟”以及“張安工業園”根本就不會誕生。
初創公司來這裡,絕不僅僅是政策上的扶持,還有一些裝置,可以從“張安工業聯盟”來租,包括不限於超級計算機。
不說光學研究那些價格逆天的實驗裝置,僅聲學一個比較常規的標準測試實驗室,全套裝置最少最少也要兩千萬。
當然過了十幾二十年會便宜一點,大概百八十萬就能搭建一個,但那也是因為國產裝置發展了起來的緣故。
現在嘛,除非跟聲吶研究所或者其它相關科研單位合作,否則初創公司基本上沒有太好的辦法。
不可能租到的,得有介紹信。
所以通常情況下,都是留學日本、德國、美國進行深造,科研人員的黃金期就那麼一點兒時間,倘若不把握機會,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
這還只是專業方向的研究,如果細分到材料應用領域,一個化合物一個化合物測試過去,每年不燒個兩三千萬很難有產出。
而且燒經費的過程中,理論研究也要跟上,資料模型是要有應用場景的,同時驗證理論的過程中,在當下的科研活動中,超級計算機幾乎是標配,引數越多電費越多。
因此國內新世紀前後的科研人員,選擇餘地其實非常狹窄,要麼憋大招,要麼出去刷金幣。
非頂級科學家的歸國比例較低,其實說白了還是籌碼問題。
現在有人能在小眾領域解決一部分裝置和經費問題,那麼自然就吸引了一部分猶猶豫豫的高階科研人員選擇搏一搏。
多條路子多個選擇,這些人從滬州來“張安工業園”創業,其實也是給同門師兄弟探探路,能趟出一條路來,那就真走寬了。
所以通常來說為了拍張大安的馬屁,一些務虛會議,滬州來的科學家更願意給張總教頭撐撐場面,把“張安工業聯盟”的格調刷了上去。
在安排好嶺西省過來的各縣武裝部幹事們的行程,又結束了“仙林寶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本批次學員結業儀式,張總教頭拉滿的行程還得去江寧市裡參加一個工業化發展學術交流會。
都是各方大佬帶人過來討論討論,張大安是“產學研一體化”在江口省的頭面人物,自然也是大佬。
其實放在以前的話,是祥泰市的工程院院士出馬,但產業內容比較有限,侷限在土木類,所以“三連狀元”異軍突起之後,江口省這裡基本上就是張總教頭做招牌。
一個院士在這年頭,還燒不了一個億,跟張總教頭這種打算拿二十個億出來陪江寧高校群玩一玩的,還是沒辦法比的。
更何況二十個億不過是開胃小菜,“張小白科技有限公司”上市之後就是奔著千億市值去的,“韭菜們”怎麼攢預期且先不提,反正圈來的經費,預計是要花掉百分之十到二十。
還是很嚇人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