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飯館通北宋

第2章 琉璃盞

吳銘只好將涼茶倒入啤酒杯中,這回就沒問題了,順利透過“安檢”。

雖說規則是唯店長和美食可穿越,但很顯然,店長的貼身衣物和常見的餐具也包括在內。

吳銘送上涼茶時,兄弟倆正悶頭乾飯。

出乎他的意料,課本里那個不拘小節的大蘇在細嚼慢嚥,品嚐滋味,而以老成持重聞名的小蘇反倒不顧吃相,狼吞虎嚥,眨眼的工夫,便將盤中飯菜乾了個七七八八。

蘇軾本以為這道魚香肉絲又是外地食店對川菜的魔改,細細一品,入口是甜鹹打底,回口有醋的酸爽、姜的辛辣,肉絲的嫩與木耳絲的脆、薑絲的韌融於一體,層次之豐富,竟是回味無窮!

端的是好手藝,絕不遜於蜀地名廚,甚至猶有過之!

蘇軾不禁對店主人刮目相看。

吳銘沒有察覺到大蘇的神色變化,將涼茶放至二人手邊,問:“可要添飯?”

“有勞了!”

蘇轍遞出餐盤,腮幫子鼓鼓脹脹的,嘴裡含糊不清。

吳銘回後廚為小蘇添飯,兄弟倆的目光同時落到裝涼茶的啤酒杯上,一時之間,瞠目結舌。

“莫非這便是典籍中記載的琉璃盞?”

“不止,此杯晶瑩剔透,無一絲雜質,該是最上等的琉璃。東京果真富庶,便連這不知名的小店,出手竟也如此闊綽。”

蘇轍握住杯身,立時驚撥出聲:“哥哥,這涼茶是冰的!”

蘇軾也是一驚,卻故作淡定不表現出來,以免顯得自己像個土包子。

冬季儲冰夏季飲,在北方並不稀奇,朝廷甚至為此設立了一個官署叫冰井務,專司儲冰鬻冰。

至於價錢,用腳趾想也知道不會便宜。

蘇軾忍不住再度摸了摸褡褳,有點發愁。

萬一不夠飯錢……

只能把弟弟暫時抵押給店家,他回頭再想辦法。

錢是哥哥在保管,蘇轍犯不著操這個心,他啜飲著冰鎮涼茶,說不出的愜意。

二蘇飯量驚人,各添了一回飯不說,又將盤中飯菜連湯帶汁盡數食盡,白瓷盤面光可鑑人。

“不知可還合二位口味?”

吳銘邊收碗箸邊問。

蘇軾打個飽嗝,眼底猶帶滿足之色:“處處不見魚,處處是魚味,這'魚香'二字果非虛言。只是……”

他拈起一根辣椒絲,疑惑道:“這根紅絲味似茱萸,色似茱萸,然辛香烈性猶勝茱萸十倍,不知是何物?”

辣椒走進老百姓的餐桌是幾百年以後的事,宋人自然沒見過。

吳銘料到會有此一問,早就想好說辭,從容作答:“這是小店秘製的辣椒,有調味增香之效。”

其實傳統的魚香肉絲應該用泡紅椒,考慮到宋人的口味較現代人清淡,才換成了辣度較低的辣椒。

有道是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根據當地人的口味調整傳統菜式的味型是每個廚師的必修課。

這倒不是什麼難事,畢竟川菜廚師最擅長的便是調味。

“辣椒……”

蘇軾重複著這個新鮮的詞彙,隨後取下褡褳,喚店家結賬,只是底氣略顯不足,看向弟弟的眼神尤其心虛。

蘇轍渾然不覺,仍然捧著所剩無幾的冰鎮涼茶,小口啜飲著,心想要是每天都能吃上蓋飯配涼茶就好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