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飯館通北宋

第75章 滷菜

買菜時吳銘為老爸詳細介紹大相國寺的萬姓交易,並宣稱其為11世紀的東京世博會,倒也不算誇大,除了本地計程車庶官民,確有許多番邦來客和外國使臣在寺內設攤售物。

吳建軍聽完兒子的長篇大論,只用了一句話概括:“意思是後天放假唄?”

“……”

老爸是會抓重點的。

吳建軍義正辭嚴:“其實放不放假我無所謂,主要是咱有那麼多回頭客,休業的話最好提前告知,省得人家白跑一趟。”

“有道理,待會去打一張休業通知。”

吳銘默默祈禱後天不要下雨,假使不幸下雨,那就只能三探狀元樓了。

吳建軍忽然問:“你說的大相國寺,是不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地方?”

老爸對北宋的瞭解幾乎全部來自《水滸傳》。

“算是吧。”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麼叫算是?”

吳銘只好細說:“花和尚看管的菜園只是大相國寺在酸棗門外一處微不足道的寺產,的確和大相國寺有關,但不能混為一談。”

大相國寺作為東京首剎,寺產之龐大,僅本部就有六十四院,此外還在寺廟周邊與京城內外經營著大量的商肆、邸店、當鋪和莊園,且享受朝廷的免稅政策,拋開宗教屬性不談,本質上是全東京首屈一指的商業巨頭。

不說別的,單說這每月五次的萬姓交易,光靠出租攤位,寺廟便能狠賺一筆。

吳銘想借此機會提升吳記川飯的名氣,自然要花錢租個攤位。

等父子倆買完菜歸來,謝、李二人也已討論完畢,謝清歡把列好的清單交給師父。

吳銘拿到手裡一看,師徒所見略同,小謝也將租賃攤位列於第一項。

租價因地段而異,總的來說距離菩薩越近價格越高,寺廟外圍的攤位最便宜,100文便能租用一日,過了第一道大三門,價錢直接翻一倍,過了第二道門,再翻一倍。

最貴的當屬大殿附近的攤位,須1000文起步。

李二郎提醒道:“掌櫃的,大相國寺的招租告示昨日便貼出來了,咱們已耽擱了一日,若不速往置辦,怕是要撿些偏僻冷清的位置。”

吳銘立刻從錢袋裡數出四串銅錢給他:“這便去租個攤位,寺外的不要,一道門內和二道門內的皆可。”

“省得了!”

李二郎當了十餘載閒漢,此類勾當最是駕輕就熟。

揣起錢轉身要走,吳銘叫住他,叮囑道:“你只說是吳記川飯要租賃攤位,其餘不相干的事不要提。”

吳銘怕他說著說著突然跟人來一句“我家掌櫃乃菩薩轉世”,當心被人拿大棒轟出來。

“二郎省得!”

李二郎叉手應承一聲,轉身走了。

除了租賃攤位,還得租運輸工具。

大相國寺位於內城大內以南,汴河以北,距離吳記川飯有些路程,若是兩手空空,走過去倒也無妨,可要攜帶吃食和器具,步行多有不便,最好租一輛“貨車”。

提到吃食,謝清歡忍不住問:“師父,咱們賣什麼?炊餅、饅頭還是糕點?”

這的確是個問題。

宋代沒有流動餐車,適合在街頭叫賣的食物非常有限,不然隨便賣點小吃,煎餅果子、蛋烘糕、冰粉之類,準保一炮而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