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裡的“了得”是和同時期的廚師比。
吳銘作為一名現代廚師,自然不會厚著臉皮把自己算進去,那不是欺負人嘛!
別的不說,單論刀具的精細程度和食材的豐富程度,就遠非宋代可比。
專業的食品雕刻師傅能夠用上百種食材雕出上千種造型,甚至還能盲雕。
吳銘沒這本事,他只會雕最常見的花卉和動物,諸如百合花、荷花、牡丹花、月季花、菊花、龍、鳳、鯉魚、玉兔、獅、虎、鹿等等。
今天是北宋時間的七月四日,要進行七夕活動的預熱,八仙棚那邊應該已經掛出招子了,多少會吸引一些看官慕名前來。
吳銘打算雕幾朵花瓜放在門口,一方面是迎合七夕的節俗,另一方面也可以稍微彰顯自己的實力。
他將雕刻要用的刀具一字排開,逐一給徒弟講解。
今天只需用三種刀:手刀、戳刀和拉刻刀。前兩種刀顧名思義,拉刻刀也叫掏刀,主要用於在原料表面雕刻出各種凹槽和線條。
宋代七夕的代表花卉是荷花,今天就雕兩朵荷花,一白一紅。
吳銘將半個心裡美蘿蔔切成五角帳篷形狀的坯子,從稜上下刀,切去多餘的材料,刀刃的走向略呈“s”形,雕出第一片尖薄根厚的花瓣。
隨後以同樣的方法雕出第一層的五片花瓣。
再將花坯倒過來,修理花瓣根部,剔除多餘的材料,形成第二個帳篷形狀的坯子。
緊跟著再倒過來,雕刻第二層花瓣……
看到這一步,謝清歡已經暈了,但見師父運刀如筆,三層花瓣次第成形,然後又是一番細微如發的操作,雕刻出嬌嫩可愛的蓮蓬,一朵栩栩如生的荷花便神奇般地在師父中手中綻放。
好漂亮!
謝清歡滿眼驚豔,師父雕出來的荷花比昨日何廚娘送她的那朵更加逼真!
吳銘將“蓮子”逐一鑲進“蓮蓬”裡,笑問:“學會了麼?”
“沒有!”
謝清歡果斷搖頭,太難了,這回連眼睛都沒學會。
終於也有你看不懂的時候了,複製廚娘!
吳銘心裡吐槽,嘴上說:“接下來雕蓮藕和荷葉,這個簡單,你一看即會。”
用白蘿蔔雕出蓮藕,再用青蘿蔔雕出荷葉,最後將荷花、荷葉和蓮藕組裝在盤中。
好一盤映日荷花,好一個群英薈萃!
這下不禁謝清歡歎為觀止,吳建軍和陳萍也立刻摸出手機拍照留念。
二老早知兒子會雕刻食品,但親眼見他操作卻是頭一回,既驚豔又自豪。
吳銘鄭重道:“不要發朋友圈哈!”
誰知道會不會拍到不該拍的東西,以防萬一。
二老同時點頭:“曉得了。”
朋友圈?
謝清歡又學到個仙人用語,默默記下,登仙對她來說或許還很遙遠,但可以早作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