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飯館通北宋

第202章 金玉滿堂

在傳統中餐領域,罕有飯館會把素菜當招牌菜,多數情況下都是葷菜的陪襯,畢竟成本在那裡擺著,做法又相對簡單,很難賣得出高價。

大概只有兩類人願意為素菜支付溢價,一類是寺廟裡的香客,另一類便是素食主義者。

巧的是,這兩類人宋代正好不缺。

本朝佛教興盛,食素之風流行一時,許多文人士大夫乾脆就是“素食主義者”,陸游便認為“肉食從來意自疑,齋盂況與病相宜”,相比肉食,素食更適合自己的病體,因此常年吃齋茹素。

本就有這樣的風氣,又恰逢中元節,弄兩道名頭響亮的素菜作主打,再合適不過了。

七月十四日早上,父子倆買完菜歸來,謝清歡的目光立時粘了上來,見師父依次將芹菜、菠菜、黃花菜、豆芽、金針菇、幹香菇、油豆腐、千張、藕、胡蘿蔔等食材取出,品類之多,開店以來僅見!

她驚奇不已,忙問:“師父,今日做什麼菜?”

“做兩個素菜,一個叫金玉滿堂,另一個嘛——”

吳銘略一思索,字正腔圓道:“東京什錦!”

傳統版的金玉滿堂只以豌豆、玉米和胡蘿蔔作主食材,做法簡單,色香味俱全,最關鍵的是,名頭足夠響亮,單憑這菜名,賣個五十文每份不過分吧?

至於第二道菜,吳銘回去琢磨半晌,最終決定做什錦菜。

什錦菜是南京特有的素菜,選用不少於十種蔬菜炒制涼拌而成,通常在過年期間食用,因此又叫南京什錦。

吳銘選的這十種食材和傳統的什錦菜有所不同,且菜名也稍作本土化的改動。

“金玉滿堂,東京什錦……”

謝清歡喃喃重複一遍,這名字端的不俗,好奇心更甚。

“來擇菜吧。”

“好!”

金玉滿堂的烹製難度和西紅柿炒蛋大致相當,不具備教學的意義,什錦菜的做法相對複雜些,備料尤其耗時,十種食材都要切絲,焯水後炒至斷生,再以味料拌勻。

好在是一道冷盤,可以提前備好。

……

佛教僧眾有一項制度,在每年農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的三個月中,集結在一起修行,稱為“結夏安居”。

七月十五日是眾僧結夏安居的圓滿之日,相傳佛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曾在這一天設下盂蘭盆齋,供養十萬僧眾,以救渡其亡母。

這便是宋人所熟知的“目連救母”的故事,也是盂蘭盆齋流行的初衷。

蘇頌已和友人約好,明日要赴大相國寺的盂蘭盆會品鑑素齋。

他其實不愛食素,吃得太素沒氣力幹木工活,而且說實在的,大相國寺的齋飯雖然號稱東京第一,但在他看來,照葷菜的滋味差遠了。

這話只能在心裡想想,該捧場還得捧場,畢竟宋代也有宋代的“政治正確”。

明日不得空,便同喻作頭約在今日共探吳記川飯。

蘇頌不知吳記川飯幾時營業,也未曾想過這個問題。

他惦記著吳掌櫃的手藝,今日終於可以得償所願,哪裡顧得上這許多,一大早便出了門,先同喻言匯合,兩人直奔麥秸巷。

巳正時分便趕到吳記門口,迎接二人自然是一扇緊閉的門扉。

“???”

蘇頌只覺眼前一黑,莫非今日也閉店歇業?!

卻未見門口貼有歇業的告示,忽而使勁吸動鼻翼,有淡淡的飯菜香氣襲來。

他立時醒悟,定是來早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