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糖畫凝固,吳振華用竹籤粘合併剷起,拿蒲扇扇了兩扇,遞給徒孫:“節日快樂!”
“謝謝太師祖!”
謝清歡雙手接過,太師祖的手藝當真了得,這蝴蝶畫得栩栩如生,彷彿一抽掉竹籤,便會振翅飛走。
她越看越喜歡,哪裡捨得吃下?
吳振華接著問李二郎:“你喜歡啥子動物?”
吳銘和老爸老媽相視而笑,知道老爺子來勁了,這狀態和在家裡養病時判若兩人,彷彿年輕了二十歲。
以糖畫作為七夕節的巧食,在北宋絕對嘎嘎亂殺,但光有糖畫還不夠。
既是過節,怎能沒有節日限定美食?
考慮到明天的食客多半會有不少小孩和夫妻,吳銘打算針對這兩個群體,推出兩道新菜。
翌日。
吳建軍三人早早到店,吃過早飯,直奔菜市場。
師父一回廚房,謝清歡的目光瞬間粘了上去,好奇地盯著師父抱在懷裡的盒子,盒子表面印有花花綠綠的色彩和兩個大字:蒙牛……
蒙牛是什麼牛?
拆開外面的大盒子,裡面竟然套著巴掌大的小盒子。
見徒弟滿眼求知慾,吳銘笑道:“為師今日教你兩道菜,這第一道菜便是炸鮮奶。”
炸鮮奶是他小時候最喜歡的甜點,不止小孩,許多成年人也愛吃,七夕佳節,做這種甜蜜蜜的菜再合適不過了。
由於保鮮和殺菌技術不成熟,宋人很少飲用鮮奶,通常是將牛、馬、驢、羊等動物的乳汁製成酥、乳酪、醍醐等乳製品食用。
宋代的牛奶大多產自水牛和黃牛,無論口感還是營養成分,都和今天的奶牛奶有較大的區別。
“炸鮮奶?”
謝清歡頓覺腦子不太夠用,這兩個詞分開來她都能理解,可組合在一起……
吳振華一聽要炸鮮奶,這個可是他的拿手戲,以前逢年過節,沒少做給銘娃兒吃,當即喊道:“需不需要我幫忙?”
“不用!你快歇會兒吧!”
歇是不可能歇的,既然孫兒不需要他幫忙,他便跟著兒子兒媳擇菜洗菜。
吳銘拿剪刀將奶盒剪開一條口子,將牛奶倒進盆裡,演示一遍後,便將這活兒交給徒弟來做。
沒什麼操作可言,謝清歡只是覺得驚奇,這小盒子裡竟然裝著鮮牛奶!
她只喝過羊奶,牛奶倒是頭一回見,何況是仙界的牛奶?
壯著膽子問:“師父,我能嘗一口麼?”
得到師父應允,謝清歡一仰脖,將盒子裡剩下的一點牛奶倒入口中。
呃……
奶味好淡!
仙界的蒙牛不太行啊!
謝清歡略顯失望地扔掉空盒,繼續開下一盒。
吳銘依次往四個模具裡刷上一層薄薄的食用油。
等徒弟倒完奶,往盆裡加入適量的玉米澱粉和白糖攪拌均勻,下鍋以小火加熱並持續攪拌。
見鍋裡逐漸濃稠,謝清歡恍然大悟,原來鮮奶還可以這樣處理!
待牛奶熬至漿糊狀,吳銘將之分別倒入四個模具中攤平,放入冰箱須冷凍一個小時左右,緊跟著第二道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