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救命,相對來說簡單很多,但是在救命的同時,保證方院士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大腦不受影響,手術的難度非常大。
領導在手術室的示教室建立一個臨時前線指揮中心,領導擔任總指揮,夏院長擔任副總指揮。
一個醫生足不出戶,可以在萬里之外給患者做手術,這是以前科幻電影裡才能看到的場景,在手術機器人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一切現在可以成為現實。
銳行的手術機器人是這種超級遠端手術的最佳實現者,雖然它發展晚,但是在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投入下,手術機器人專案進展迅速,目前用於這次手術的機器人可以說是世界一流的手術機器人,機械臂是更加先進的軟臂,在操作的靈活性和精準性方面已經領先市面上的主流機器人。
銳行的發展速度很快,它逐步形成藥物、醫療器械、醫療儀器裝置、實驗室試劑、實驗室儀器裝置、人工智慧、醫療臨床及實科研軟體等等全覆蓋的大型醫療科技公司。
首席科學家陳智不但創新能力很強,而且管理大型研究專案的能力也很強,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黃佳才送他很多次出國差考察培訓,讓他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公司的技術和研究專案管理。
工程師們爭分奪秒,很快,非洲那邊的手術機器人已經裝備好,專門用於做手術的衛星也準備好,網路順利聯通,兩邊的聯通配對測試開始展開,這也是對銳行的手術機器人一次巨大挑戰,楊平知道,這次是全世界距離最遠的遠端手術。
很快,配對一次性完成,楊平試驗性地操作一會手術機器人,響應快速,網路穩定,雖然有那麼一點點延時,基本上不影響手術操作,楊平很快適應這種延時。
這次不讓宋子墨主刀手術,而要自己親自遠端手術,楊平倒不是不放心宋子墨的手術技術,而是楊平覺得宋子墨的外科操作水平跟自己肯定有差距,這種差距是沒辦法彌補的。
這種差距會導致術後手術效果也出現差異,對一個頂尖科學家說,別說八十分和九十分的差距,就是九十五分和九十四分的差距也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這是楊平必須親自上陣的原因。
宋子墨心裡也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他願意默默地做好助手的工作,協助楊平將手術儘量做完美。
之前秦教授也考慮過,由他們派人過去做助手,但是後來仔細想想,還是同意三博醫院的意見,派宋子墨過去。
這種病情,也只有宋子墨過去配合,楊平才放心,萬一機器出問題,宋子墨能夠獨當一面,繼續獨立完成手術。徐志良呢,技術上沒問題,但是溝通是個大問題,所以徐志良不適合去外面辦事,只適合守家。
再說徐志良也不喜歡外出,他總喜歡呆在科室裡,哪怕24小時呆在科室,他也能耐住寂寞。
夏院長在手術室轉悠一會,又去臨時指揮中心,不停在手術室和臨時指揮中心來回走動,傳遞即時資訊,劉院長和秦教授陪著領導在臨時指揮中心,臨時指揮中心設在手術室的示教室。
帝都來的領導守候在臨時指揮中心,他沒有進去手術室,他不是醫生,屬於外行人,進去不但沒用,還會干擾醫生們的工作,他在外面隨時提供後勤支援以及處理一些意外事件。
如果院內協調可以解決的問題,由夏院長負責,需要進行院外協調,尤其是在全國呼叫資源,由領匯出面處理。
夏院長來回走了幾趟,他心裡萌生一個想法,應該在這裡建立一個先進的遠端手術中心,因為楊平以後可能會經常面臨這種問題,時間來不及,或者不方便外出的時候,但是有些手術又不得不做,可以使用遠端手術的方式主刀手術,目前國內很多醫院還是有手術機器人的,建立遠端手術中心在硬體上可以實現。
楊平在控制室裡,隔著透明的玻璃,夏院長可以看到你們的大致進度。
遠端手術控制檯這邊也不存在無菌操作的問題,不過也要給楊平一個安靜獨立的操作環境,除了幾個助手在裡面,其他人全部在外面。
韓主任也在手術室外面,時不時往裡面看看,韓主任是醫院的專家組組長,臨床醫學院組建成功後,韓主任將擔任整個臨床醫學院的專家組組長。
“你說我們建立一個超級遠端手術中心,利用5g技術連通全國各大醫院,可行不?甚至可以連線國外的醫院,跨國實行遠端手術。”
夏院長和韓主任商量,反正現在沒事,閒聊幾句也無妨。
韓主任琢磨著:“與我們組網的醫院必須使用跟我們同型號的手術機器人,否則沒辦法配對組網。”
夏院長點點頭:“也是,看來在硬體方面也是有障礙的,其它醫院偏愛國際一線品牌,但是楊教授卻喜歡國產手術機器人,尤其銳行的新產品,他幾乎充當了臨床應用的測試員,這是他最熟悉的手術機器人。”
“所以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實踐起來很難,不可能那麼多醫院全部買銳行的手術機器人,還有國外那些醫院要和我們組網,也必須購買銳行的手術機器人,怎麼可能呢,還有一個大問題,跨國遠端手術法律問題如何解決。”
''確實,我好好想想。”
兩人聊著聊著,夏院長留下韓主任在這邊盯著,他又跑去領導那邊晃悠,向領導彙報目前的進展。
領導就在手術室的示教室裡,在這裡可以透過影片看到這邊和非洲兩邊的情況,但是領導不是醫生,也看不懂影片裡究竟在幹什麼,所以夏院長跑過來擔任講解員,那邊有韓主任盯著他放心。
這位領導的話很少,顯得四平八穩,每說一句話都要仔細斟酌,可能當領導久了,留下的習慣。
他擔任這次的急救總指揮,壓力也挺大的,每一個細節他都要認真把握,不能出任何岔子。
“現在那邊正在消毒鋪單,很快手術很快可以開始。”
夏院長解釋。
“有任何需要我解決的問題,隨時通知我,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領導說話還是比較謙虛,也沒什麼官腔,非常實在。
黃佳才已經親自趕往非洲,就在醫院裡面建立一個後勤支援指揮部,他不僅帶去工程師團隊,還有備用手術機器人,光組裝就是三臺,一臺正在使用,兩臺備用,最大限度的留足安全冗餘,這是黃佳才做事的理念,這次手術絕對不能出問題,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
不過,他對自家產品的質量還是非常有信心,因為這些手術機器人雖然還沒有大規模上市,但是已經經過各種極限測試,比如在東北零下幾十度的環境,新疆的高溫環境,還有各種雷雨天氣等等,不斷測試不斷改進,手術機器人的穩定性和耐用性已經是全球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