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幕,他再熟悉不過了,定是太尉又要徵召將士了。
“趙承業在此!”
騎士點點頭,說道:“十日後,往京口大營報到,如有延誤,按軍法處置!”
“不知又是何處起了戰事?”趙承業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住了不到兩個月,他是真的捨不得妻兒。
那騎士冷哼道:“爾等好運,不用上陣廝殺,如今世子入朝輔政,宋公派遣爾等追隨世子入建康,守衛殿省。”
趙承業當然知道如今的世子是劉義真,而非劉義符,聞言鬆了口氣,應道:“承業絕不失期。”
騎士點點頭,策馬走了。
趙妻自然也聽到了門外的應答,待趙承業回屋,她埋怨道:“如今正是農忙的時候,宋公為何不肯體諒我們的艱辛。”
趙承業狠狠瞪了妻子一眼:“宋公不是給了十天時間嗎,你發什麼牢騷,況且桂陽公.況且世子善待將士,此番南下戍衛建康,回來時,必有賞賜。”
趙妻聞言,倒是消了怨氣,她提醒道:“如今有了弘文,你可不能只圖自己快意,在建康就把賞賜揮霍一空。”
“那當然了!”趙承業說罷,將兒子高高舉起,跟兒子玩耍時,他彷彿有使不盡的力氣似的。
與此同時,張繼元也收到了七日後往京口大營集結的通知。
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經娶了一位妻子,正是新婚燕爾的時候,如今聽說要去建康,心中苦悶不已。
張妻見狀,寬慰道:“夫君儘管放心前往建康,妾身定會用心侍奉公婆。”
張繼元搖搖頭:“我有兄弟,亦有阿嫂,所慮者不在父母。”
張妻心中瞭然,笑道:“妾身並非人盡可夫之輩,定會恪守婦道。”
此時此刻,張繼元也只能信任妻子。
早在劉義真南下之前,朝廷已經應宋公劉裕之請,派遣使臣前往關中宣旨,將由雍州刺史王修主持均田,只不過使者逆流而上,如今尚未行至荊州。
五月份的時候,北魏皇帝拓跋嗣東巡,以防河北民變,又因北燕曾扣押北魏使者,於是派遣徵東將軍長孫道生和給事黃門侍郎奚觀率領精銳騎兵二萬人襲擊北燕。
燕軍大敗,北魏遷走龍城(遼寧朝陽)百姓萬餘家,而後退兵。
拓跋嗣是在七月二十四日回到的平城,同行的還有被強遷到代郡的河北鮮卑人。
東晉使團也得以受到召見,並於八月中旬由平城南返,替拓跋燾捎帶上了寄給劉義真的書信。
九月,北涼河西王沮渠蒙遜進攻西涼,西涼公李歆為大臣勸阻,不敢出兵迎敵,沮渠蒙遜得以收割了莊稼,班師回國。
九月十二日,經過半個月的緩慢行進,劉義真再次來到了京口。
劉義真帶上劉義隆、劉義康走進一條尋常巷陌,停駐在一座舊宅前。
劉義康略帶嫌棄道:“阿兄,這就是父親的舊居?”
“不錯,父親年輕時以勤苦立身,哪像我們一樣,自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劉義真頗為感慨。
他此行,其實是奉劉裕之命,帶著兩個兄弟同遊京口舊居。
劉裕希望劉義隆、劉義康能像劉義真一樣崇尚節儉,不慕奢華。
劉義真開啟門鎖後,隨從都在外面候著,只有兄弟三人推門而入。
他看到院子裡擺著許多農具,又對劉義隆、劉義康道:“這些都是父親務農的用具。”
說罷,劉義真大讚劉裕的儉素之德。
劉義隆聞言,很是慚愧,父親雖然不喜愛自己,但衣食用度從來不缺,試問這世上又有多少人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自己居然還曾因為失愛而埋怨他。
劉義康則因為此地沒有外人,敢於直言心中的想法:“阿兄,父親歷經磨難才有了我們今日的富貴,如果我們捨棄錦衣玉食,父親不是白白遭受了那些磨難嗎?”
劉義隆愕然,劉義真沒好氣道:“到了建康,必須讓你多讀些書,才能真正明白事理,而非如今這樣,滿腦子都是歪理邪說。”
劉義康當即苦著臉求饒:“阿兄,我錯了,還請阿兄體諒小弟,不要逼我讀書。”
劉義真不顧他的哀求,對劉義隆道:“三郎,入了建康後,為兄忙於公務,府上的事情就交給你了,要好生約束四郎讀書,他若不聽,只管來找我。”
劉義隆眉開眼笑:“阿兄放心,我會盯緊了四郎。”
因為劉義真的關係,劉義隆開朗了許多,也不再跟以前一樣,時刻繃著一張臉,故作成熟。
劉義康見兩位兄長統一了戰線,欲哭無淚。
原時空中的劉義康不讀書,也並不妨礙他輔佐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將國事處理地井井有條。
如今劉義真讓他讀書,也是希望劉義康能夠陶冶情操。
在舊宅裡走了一圈,劉義康便沒了興趣,央著劉義真帶他們往京口看看。
劉義隆也是一臉的意動模樣。
劉義真想了想,沒有拒絕,他也要往軍營裡走一遭。
一萬二千名精兵,其中大部分都是跟著劉義真從關中回來的。
有人遠遠望見了他,興奮喊道:“桂陽公來了!”
“喊什麼桂陽公!要稱呼世子!”轅門校尉怒目訓斥。
劉義真出現在京口大營,引得營中將士轟動,眾人歡欣鼓舞。
劉義隆、劉義康目睹這一幕,才真切地感受到二哥在軍隊裡的威望。
劉義康小聲對劉義隆道:“二哥如此得人心,必能保住我們的富貴。”
劉義隆深有同感。
兄弟之中,能夠讓這群驕兵悍將們信服的,也只有二哥而已。
不多時,王鎮惡、沈田子、檀道濟、王仲德聽說劉義真來了軍營,也匆匆趕了過來。
“臣拜見世子,見過彭城公、三公子。”四人先後向劉義真、劉義隆、劉義康行禮。
“無需多禮。”劉義真將他們扶起,問道:“有勞四位在此徵召將士,不知何時能夠啟程?”
他今天剛來京口,不知道軍中情況。
王鎮惡拱手答道:“糧草皆已齊備,明日便可南下。”
劉義真笑著頷首:“如此甚好,那就明日一早出發。”
四人齊聲應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