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自詡為劉宋萬里長城的檀道濟,其實沈慶之更適合這個稱號,後人唏噓的愚忠,在劉義真看來,卻是亂世中最難得的優點。
當然,前提是別讓他去幹內政。
只不過劉義真並沒有表現出內心的急切,只是平靜道:“既是李參軍舉薦,本將軍見一見倒也無妨。”
李德彰聞言暗自欣喜。
這就是自己在府主心中的地位,彭城一行的奔波勞累,現在看來都是值得的。
李德彰當即請辭,急著去把沈慶之帶來。
如果沈慶之能夠引得劉義真的重視,於李德彰這個舉薦人而言,也有好處,至少證明他有眼光,劉義真也會因此更信重他。
否則,他是吃撐了,非得給沈慶之鋪路。
李德彰走後,劉義真拆看家書。
信封有些厚,因為劉裕的字比較大。
劉裕發跡前,因為家貧,沒讀過什麼書,字也很醜,劉穆之就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把字寫大一點,不但能夠藏拙,而且看上去有氣勢。
沒想到竟因此成了書法家,元末明初時的《書史會要》還收錄了劉裕的作品,贊其‘書法雄逸。’
但劉義真的關注點不在劉裕的書法上,而是想要知道他到底給自己調撥了多少錢糧。
好在劉裕都在回信裡寫明瞭。
劉義真看罷,自言自語道:“十萬匹布,二十萬斛糧食”
數目不算大,但晉軍去年遠征滅國,國庫並不寬裕。
劉裕能夠擠出這樣一筆錢糧,確實很難得。
念在寄奴乖巧懂事的份上,等到劉義真回了彭城以後,也會多喊他幾聲爹,好讓寄奴高興高興。
“弘先!弘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隔著一道高牆,沈慶之遠遠聽到李德彰的聲音,就已經猜到有了好訊息。
不一會,就看見李德彰站在門口朝他招手,催促道:“還愣著作甚,桂陽公要見你。”
沈慶之大喜過望,被門口的守衛搜身後,他連忙步入了府邸。
二人行走在迴廊上,李德彰不厭其煩地叮囑沈慶之一些注意事項,讓他一定要給劉義真留下一個好印象。
殊不知,劉義真早就期待著能夠見到沈慶之。
他可沒想到這位高壽且愚忠的名將能夠自己送上門來。
原本還打算等到回了南方,再行徵辟,如果沈慶之提前進了劉義真表舅趙伯符的幕府,也得厚著臉皮將人討要過來。
當然,趙伯符不一定會捨得讓給他。
原時空中,趙伯符就是靠著沈慶之幫他刷戰績,得了個名將的美譽,都以為他會用兵。
等到沈慶之被調走,趙伯符這個名將也就現了原形。
沈慶之將李德彰的叮囑一一牢記在心,他如今三十有二,又被頭風病困擾,自以為活不了多少年頭,肯定不想把這次機會搞砸。
真要弄巧成拙,惹了劉義真生厭,估計沈慶之也別想再有什麼前程了。
來到門外,又是李德彰率先進門通稟:“啟稟府主,沈慶之正在門外候見。”
“讓他進來。”
聲音有些稚嫩,但語氣卻很威嚴。
沈慶之由李德彰領進門,始終低著頭,不與劉義真對視,他行禮道:“吳興人沈慶之,拜見桂陽公。”
“無需多禮,抬起頭來。”
“諾。”沈慶之依照吩咐,將頭抬了起來。
劉義真打量他的同時,他也偷偷看了一眼這位傳聞中的權臣之子。
對方生了一副好皮囊,任誰看了,都得稱讚一句翩翩美少年。
也難怪劉裕會偏寵這個兒子。
只一眼,沈慶之便移開了目光,因為長時間的直視貴人,是一種很無禮的舉動。
尤其今天是二人的初次見面,沈慶之對劉義真的瞭解不深,不清楚他的真實性情,所以表現得有些拘謹。
已經定下來了,這周星期五上架,不是下週星期一。
今天出差,第一章提前發了,免得大家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