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第92章 089劉裕稱公(4K,求訂閱)

但劉義康不同,他是宗室,而且權勢滔天,不會有人只當他是憂心國事。

也難怪劉義隆聽說此事後,就再也不復此前對劉義康的信任了。

不過在劉義真看來,劉義康其實算是透過了權力的考驗,不管劉義康那句話到底是何含義,但他確實在劉義隆重病的情況下,沒有過不軌的舉動。

劉義真完全可以放心任用劉義康,讓他和劉義隆一起成為自己政務上的幫手,等到自己感覺身體每況愈下之時,再找個由頭將二人貶斥,命人嚴加監管。

儘管此舉看上去有些薄情寡恩,但又何嘗不是在保護他們,同時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後嗣,等到後嗣穩定了局面,便可稍稍放開對二人的監管。

劉義真之所以先與劉義隆建立感情,是因為對方更容易被攻略。

並不是劉義真不重視劉義康。

今日四弟能來,劉義真大為歡喜,二人在一起敘舊情,憶往昔,劉義真也與他說起自己在關中的事蹟。

黃昏時,劉義隆來找二哥,劉義真留二人在雨竹院一起用晚膳。

吃過晚飯,劉義隆是不打算走了,他還想與二哥一起睡,劉義真也索性留下劉義康。

夜裡,兄弟三人共宿一榻,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劉裕聽說此事,笑得滿臉都是褶子。

次日,朝廷的使者再次帶著恩旨與九錫來到了彭城。

上次劉裕不肯接受,是因為劉義真還沒有回來,所以徐羨之在劉義真北上後,立馬跟著派出了使者。

這件事情由不得他不積極。

在劉裕光復洛陽後,劉穆之沒有及時送上九錫,劉裕為之大怒,派遣王弘諷旨朝廷,劉穆之因此愧懼成疾,所以病故。

這一次,劉裕不再推辭。

八月三日,劉裕於彭城接受宋公、九錫之命,領相國,總百揆,加揚州牧。

以徐州之彭城、沛、蘭陵、下邳、淮陽、山陽、廣陵、兗州之高平、魯、泰山等十郡,建宋國,劉裕大赦宋國境內的死刑以下罪犯。

又尊繼母蕭氏為太妃,以太尉軍諮祭酒孔靖為宋國尚書令,左長史王弘為僕射,領選,從事中郎傅亮、蔡廓為侍中,謝晦為右衛將軍,右長史鄭鮮之為奉常,行參軍殷景仁為秘書郎。

當然,天下人最關注的還是世子之位的歸屬。

劉裕請封原豫章郡公世子劉義符為陽夏縣公。

他沒有讓劉義符繼承豫章郡公的爵位,這個爵位意義非凡,劉裕既然決定要易儲,就不會給外界留下半點遐想的空間。

至於新的世子,在劉義符宣告出局以後,並無懸念。

原桂陽縣公劉義真因為平定關中的功勞,而被立為宋國世子。

世子中庶子有五人,除王鎮惡、沈田子、檀道濟三人外,還有王仲德、張邵。

五位中庶子中,以王鎮惡的地位最高。

儘管北伐後秦時,王仲德奉命都督前鋒諸將,王鎮惡、檀道濟皆受他的節制,但實際指揮權卻在王鎮惡的手上。

如今王鎮惡既是滅秦的首功之臣,又有輔佐劉義真全取雍州的功勞,劉裕麾下將領中,唯有新委任的相國府右司馬朱齡石能與之相抗。

劉裕自己就是軍頭出身,所以在給劉義真搭建中庶子班底時,也格外的重視武將,而忽略文臣。

籠絡了王鎮惡、沈田子、檀道濟、王仲德四員大將,足夠劉義真在他百年之後穩住局面了。

至於張邵,則是五位中庶子裡面唯一的文臣。

張邵是劉裕的心腹文臣之一,義熙九年(413年),劉義符以徵虜將軍開府,張邵受劉裕委派,為其錄事參軍,後又轉任劉義符中軍將軍的諮議參軍,領記室,處理機密。

劉裕北伐後秦時,以劉穆之、張邵輔佐劉義符留守建康。

張邵因劉裕年邁,擔心劉裕死在北伐途中,曾問劉裕:尊業如此,苟有不諱,事將如何?

劉裕回答:此自委穆之及卿耳。

也就是把自己的後事託付給了劉穆之與張邵。

事實上,張邵敢於提出這個問題,就足以證明他在劉裕心中的地位。

劉裕稱帝后,擔心荊州強盛,威脅建康,所以分出荊南部分,設立湘州,以張邵為湘州刺史,所以徐羨之、謝晦等人廢殺劉義符時,張邵遠在荊南,鞭長莫及。

中庶子之中沒有謝晦的位置,則是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當初劉裕最先找他商量易儲,謝晦於劉義真而言,有定策之功,又是姻親,根本不需要浪費一箇中庶子的名額。

況且,謝晦為右衛將軍,與左衛將軍丁旿共同執掌宋國禁軍,也不適宜擔任劉義真的中庶子。

當天,劉裕向天子司馬德宗上表謝恩,夜裡,劉裕在曾經的豫章公府,如今的宋宮大宴文武群臣。

諸子除陽夏縣公劉義符仍被禁足以外,都有出席。

世子劉義真坐在劉裕下首第一的席位,此時的他風光無限,很多人都在暗暗打量著他。

劉義隆、劉義康也是喜笑顏開,發自心底的為劉義真感到高興。

儘管劉義真可以取代劉義符,但他的赫赫功勳,以及他受到的寵愛,都讓其餘諸弟生不出取而代之的心思。

尤其是劉義隆,他太清楚父親對自己的觀感了,哪怕大哥、二哥相繼倒了,世子之位也不可能落到自己頭上。

畢竟劉義隆又不是穿越者,哪能想到劉裕在時,一個個乖巧聽話的輔政大臣,會在劉裕死後膽大妄為,真的殺死了劉義符、劉義真,迎立他為天子。

如今關愛自己的二哥成了宋國世子,瞧劉義隆那高興勁,就好像坐在世子之位上的人是他自己一樣。

劉義隆幕府中的王華、王曇首等人,此前同樣聽說了劉義真為了劉義隆而頂撞劉裕一事,他們也為此欣喜不已。

既然劉義真與劉義隆的感情很好,將來劉義真即位,也不會因為他們出自劉義隆的幕府而心生偏見。

如果可以選的話,這些人當然更願意高居朝堂,而非作為藩王的屬官。

尤其是出自琅琊王氏的王華、王曇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