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第126章 123異議

拓跋嗣原本堅定的內心也被動搖了。

他其實知道自己是正確的,一旦坐視劉義真平定中原,可謂後患無窮,但地緣註定了北魏在解決柔然威脅之前,無法全力南下。

“眾卿所言有理。”拓跋嗣頷首道。

在六部大人全都反對的情況下,縱使拓跋嗣貴為天子,也不能固執己見。

“陛下聖明。”長孫嵩、安同、奚斤等六人異口同聲道。

六部大人走後,拓跋嗣再度傳召崔浩,得知拓跋嗣放棄南征,崔浩並沒有堅持。

二人商議了西征的具體事宜後,崔浩告退。

走出大殿,崔浩暗自嘆息:“中原若定,河北將永無寧日。”

安同、長孫嵩他們說的道理,崔浩其實都懂。

但人都有自己的立場。

崔浩出自清河崔氏,他的父親崔宏是六部大人的前身,八公之一,崔浩自己又深受拓跋嗣的信任,才能出眾,河北士人皆以崔浩為領袖。

河東號稱表裡山河,易守難攻,而河北卻是平原地形,一旦劉義真平定中原,將來圖謀北伐,必以河北為先。

所以崔浩當然不樂意見到劉義真肅清中原的賊寇。

關中的春耕已近尾聲,由於徵召令上說的明明白白,必須趕在三月之前集結,離得遠的將士、民夫已經上路,三五成群的向長安進發。

劉義真囑咐臧質調查的事情早就有了結果,並未發現養濟院官吏存在貪腐問題。

一方面是此前殺了一批,流放了一批,餘威還在,另一方面則是王修的重視。

劉義真對此高興不已,著令為養濟院的官吏加俸。

自此,養濟院官吏的俸祿要比同級別官員普遍高出三成,算是高薪養廉。

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陰陽並濟,方是長久之道。

二月二十九日,距離東出已經不剩幾天,劉義真卻在此時得知了拓跋嗣的軍事調動。

他召集了謝晦、王鎮惡、沈田子、檀道濟、段宏五人,將情報分享給他們後,神色複雜道:“拓跋嗣在河北征召萬人,又命刁雍率軍二萬西進,此舉正合我意,可以一舉蕩平頑寇,只是河東又有訊息傳來,稱拓跋嗣正在籌備一場大戰,諸位以為,其意在南邪?北邪?西邪?”

謝、王、沈、檀四人面面相覷,他們對北魏的情況不太瞭解。

互相看了一眼後,眾人全都望向了段宏。

段宏曾在北魏生活過數年,他分析道:“自柔然內亂以後,已有數年不曾大舉南下,如今訊息中並未提到柔然入侵,下官以為拓跋嗣絕不會主動進攻柔然。”

劉義真認同段宏的判斷:“既如此,魏軍主力不向西,就向南。”

王鎮惡進言道:“魏人不可能提前知道世子將要北上,如今拓跋嗣已對南面有了安排,此時籌備大戰,必定是要西征朔方!”

話音剛落,謝晦補充道:拓跋嗣起初肯定是想要吞併夏國,但如今他應該知道了世子北上的訊息,是否會改變策略,未可知也。”

說罷,沒有人再接話,都等著劉義真下判斷,做決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