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不上司馬順明的行為,態度冷淡道:“司馬文榮與公同出司馬氏,如今司馬文榮遇害,吾主不願重蹈司馬文榮的覆轍。”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司馬順明派人刺殺司馬文榮一事,終究是沒有瞞住,所以司馬楚之、司馬道恭都害怕司馬順明是打著議事的幌子,藉機吞併自己,自然不願前來。
司馬順明啞口無言,好一會,他才長嘆一聲:“義真小兒率十萬大軍進駐潼關,對河洛虎視眈眈,如今大敵當前,我等同宗相互猜疑,必被逐個擊破。”
“關中哪來的十萬兵馬,這一定是劉義真虛言恐嚇我等。”沐謙冷笑道:“吾主已決定歸順大魏,司馬公若思齊力禦敵,不妨也向邙山派遣使者,否則,天下雖大,亦難有司馬公的容身之處。”
在劉義真北上之前,司馬道明、司馬楚之等人感受不到壓力,雖然和於慄磾有聯絡,但並沒有向北魏投誠,依然保持著獨立性,不像刁雍,他接受了北魏的官職,是被拓跋嗣派往青州的。
所以拓跋嗣能夠調動刁雍的部眾。
司馬順明此時後悔不已,早知如此,他又何苦刺殺宗親,白白背上罵名。
沐謙說罷,向司馬順明請辭,他此行其實是奉司馬楚之的命令,勸說司馬順明歸順北魏。
但他實在厭惡司馬順明,只把利害說透後,一刻也不想多留。
沐謙走後,司馬順明沒有猶豫太久,他再怎麼不甘,也要認清現實。
劉家父子不管中原的時候,自然能讓司馬順明在洛陽稱王稱霸。
如今劉義真將要東出,而司馬順明又因為吞併司馬文榮,失去了司馬楚之、司馬道恭的信任,他只能選擇一併向北魏投誠。
畢竟,劉裕可不會放過這些流亡中原,與他為敵的東晉宗室。
次日,司馬楚之、司馬順明、司馬道恭各領衛士,齊上邙山。
於慄磾在山腰相迎。
眾人相互見禮後,於慄磾將他們帶入了軍營帥帳,共商軍事。
司馬楚之率先提議道:“義真小兒來勢洶洶,不如避其鋒芒,暫時退往河內,他必定不能久留,待其解了洛陽之圍,退回關中,我等必可再度南下。”
司馬順明、司馬道恭當即附和。
他們當然不希望與劉義真硬碰硬,最好是能夠效仿刁雍打游擊,敵人來了我就走,敵人走了我復來。
然而,於慄磾對此不置可否,他考量的點與司馬楚之等人不同,於慄磾已經知道拓跋嗣不會南下,但他需要把劉義真的主力拖在河洛,免得對方移駐蒲坂,威脅河東。
“諸位無需驚慌,劉義真詐稱十萬,實則不過三四萬兵馬,諸位有兵二萬,我亦有一萬精銳,待河北、青州援軍相繼趕來,我軍倍於義真小兒,豈可不戰而退!”
說罷,於慄磾鼓動道:“若能擒殺義真小兒,天子必有王侯之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