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第114章 111政治承諾

當夜,劉裕的一眾心腹們步入宋王府宴飲,座無虛席。

觥籌交錯間,眾人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酒過三巡,劉裕有感而發:“孤出身寒微,因為家貧,不得已投身行伍,能有今日顯貴,這是當初不敢設想的。”

此話一出,眾人深有感觸。

他們之中,大部分人的出身並不顯赫,在劉裕崛起之前,執掌權柄的哪個不是出自皇室宗親、高門勢族。

哪怕是同樣因為軍功而權傾朝野的桓溫,也更多的仰仗世家大族。

但劉裕不同,就拿劉義真的五名中庶子舉例,王仲德、王鎮惡是晚渡的北人,家世在北方算顯赫,可在南方卻並沒有基礎,這一類計程車人通常被視作蠻夷,飽受排擠。

沈田子、張邵屬於南方土著,吳興沈氏更是直到半個世紀前,才因沈勁殉國而被朝廷解除禁錮。

檀道濟則是最受士人鄙夷的兵家子。

他們五個人,如果不是劉裕的崛起,誰又敢妄想能有今日的顯貴。

劉義真也相信劉裕這番話是出自真心實意,父王起初從軍,應該就是為了混口飯吃,畢竟野心都是一步步膨脹起來的,曹操年輕時的志向也只是‘漢徵西將軍曹侯’。

不過,他也知道,劉裕不會無緣無故說起這茬。

果不其然,劉裕緊接著嘆息道:“孤能有今日,可謂歷盡艱辛,當年共建興復之計者,計有十一人,如今獨留孤一人而已,但恨故舊凋零,不能同樂。”

桓玄篡位前後,共有劉道規、劉毅、何無忌、魏詠之、檀憑之、諸葛長民、孟昶、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等十人與劉裕共商大計。

其中,何無忌、檀憑之戰死,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因為有劉毅之兄劉邁告密,在建康被桓玄捕殺,劉道規、魏詠之病故,劉毅兵敗自殺,孟昶因與劉裕生隙絕望自殺,諸葛長民被劉裕誘殺。

事實上,京口建義的二十七位元從,即劉道憐、何無忌、魏詠之、魏欣之、魏順之、檀憑之、檀韶、檀祗、檀隆、檀道濟、檀範之、臧熹、臧寶符、臧穆生、劉毅、劉籓、孟昶、孟懷玉、劉蔚、劉珪之、童茂宗、周道民、田演、範清、向彌、管義之、周安穆。

如今也僅存了劉道憐、檀韶、檀祗、檀道濟、向彌五人而已。

其中,向彌與何無忌、魏詠之一般,都是劉裕的發小,與劉裕同歲,為冠軍將軍,北青州刺史,都督北青州諸軍事。

北青州,即南燕舊地,檀祗所治青州,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

五名僅存元從中,劉道憐、向彌的年紀都很大了,檀韶、檀祗又惹得劉裕厭惡,唯有檀道濟的年紀最小,剛過四十,且能力出眾又沒有野心,也難怪劉裕為何如此偏愛他。

今夜劉裕提起舊事,不少人面容悲慼,檀道濟、王仲德更是流下了眼淚。

檀憑之是檀道濟的堂叔,他們兄弟自幼喪父,便是由檀憑之一手撫養長大。

王元德則是王仲德的兄長,二人年少時共同舉兵對抗慕容垂,情誼深厚。

劉裕見狀,繼續道:“諸位之中,許多人同樣是出自寒素之家,孤在時,自會為諸位遮風擋雨,然而孤老矣,幸得世子,乃命世之才,足以託付後事,也能永葆諸位宗族富貴。”

話說到這個份上,眾人也明白了劉裕的意思,紛紛起身,異口同聲道:“臣誓死效忠大王、世子。”

劉裕在建康的親信、心腹如今都在王府,這也是他們之中大部分人第一次向劉義真表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