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第119章 116荊州諸蠻

漢水下游,又稱夏水,匯入長江處,即為夏口。

由於此地多發洪澇,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孫權在修築夏口城時,便選址在了江夏山(武漢蛇山)上。

建康距夏口近千里,這一段水路,劉義真的船隊足足行駛了二十天。

當然,也正因為船隊走得夠慢,沿途的地方官員才能提前備足了糧秣。

過夏口,入漢水,沿著漢水溯流而上,航行近四百里,即為竟陵郡。

元熙元年(419年),正月二十七日。

竟陵,石城(湖北鍾祥),趙伯符早已等候在渡口,沈慶之站在他的身後,也在眺望著河面。

時值午後,一支龐大的船隊映入眼簾,正是劉義真一行。

待劉義真下船,趙伯符當先見禮,他雖然是劉義真的表叔,但不敢擺長輩的架子。

劉義真扶起趙伯符,笑道:“叔父屢破蠻人,建康公卿多有讚譽。”

趙伯符也是眉開眼笑:“下官只不過是聽從弘先(沈慶之)的計策行事,這都是世子慧眼識人的結果。”

此前劉義真將沈慶之留給趙伯符,助他平定竟陵蠻,趙伯符起初對沈慶之的才能還有懷疑,但一場勝仗後,早已煙消雲散,這半年的時間裡,趙伯符對沈慶之言聽計從,屢破竟陵蠻,堪稱是譽滿建康。

“叔父知人善用,從善如流,光是這一點,就不是常人能夠做到。”劉義真誇讚了一句,繼續道:“如今朝廷正在為叔父論功,早晚必有高升之日。”

趙伯符欣喜不已,儘管作為劉裕的表弟,趙伯符註定了將會官路亨通,但是憑藉功勞得以晉升,才不會讓人看輕。

劉義真說罷,問趙伯符:“半年來,叔父屢徵竟陵蠻,不知俘獲了多少丁口?”

“足有三千人。”

“叔父如何發落他們?”

趙伯符直言道:“盡數發賣為奴,所得錢糧盡數入了府庫。”

劉義真皺起了眉頭,勸說道:“叔父當效仿孫權安置山越之舉。”

趙伯符聞言,一頭霧水。

劉義真見狀,只得耐心解釋:“三國時,孫吳常年征討江東山越,以強壯者編為軍士,贏弱者劃歸為民,直至滅亡前夕,孫吳有兵二十餘萬,山越佔據其中半數以上。”

在古代,人口就是國力,人口多了,錢糧才會多,兵源才會充足。

開發荊州,無疑是未來劉宋的國策之一,這裡分佈著大量的蠻人部落,若能妥善利用,一如江東山越之於孫吳,將來定能極大地增強劉宋國力。

趙伯符聽了劉義真的解釋,卻犯起了難。

將蠻夷編戶齊民,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不知要耗費多少心血、精力。

劉義真察覺到趙伯符的畏難情緒,安撫道:“我自會請示朝廷,派遣能吏,專職編戶齊民,叔父只管領兵作戰即可。”

“如此,下官靜待來人。”趙伯符頷首道,只要不讓他操這份心,他當然不會反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