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菽,其實就是豆類,主要是黃豆,種的比較多,這東西,抗旱養地,吃法還多樣,最重要的是磨成粉,特別容易儲存。
還有麥,不過,這個精貴,就算有人種,一般都賣光了,留下少許也是給幼小的孩子吃的。
村裡收上來的兩百來斤糧食,就花樣多了。
更多的是米糠加陳年碎黃米。
陳年的豆麵,甚至有些生了面蟲,嗯~挑揀起來還是可以吃的,這都是最好的了。
還有那生了黴花的豆子,發了黑的茭白。
還有一戶人家上交了亂七八糟的野菜,野菜裡面夾雜了大量野草。好吧,人家說那就是野菜,還當眾吃了,嘖嘖,真香!我沒說錯吧,我全家都吃,這就是野菜!
拿這樣的賴子,你說你能咋的!
好吧!收吧,收了記錄,哪些人家上繳了哪些東西,等需要統一下發的時候,就給他家單獨發野菜吧!
老族長髮話了,所有人不再敢有別的心思,那家上交了野草當野菜的人家,最後,迫於壓力,還是慢騰騰的補上了欠下的一斤糧食。
村裡早已沒有糧食的人家有三家,都是家裡沒有勞動力的人家。
趙李氏家,一個寡婦帶著瞎眼婆婆和一個9歲兒子和5歲女兒。
趙老根家,瘸腿老頭帶著撿來的7歲孫子趙狗蛋。
還有老兩口趙金頭帶著她的老妻和一個同村抱養的6歲男孩趙石頭。
這三家家裡窮的很,本也沒有多少糧食,經過這幾天消耗,再節省,一天一頓稀的,就這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這糧食也快見底了。
為了能換到糧食,趙寡婦和她9歲兒子,擔起家裡大梁,他們一有空就找野菜,9歲兒子趙栓住特別懂事,還組織了幾個同年齡孩子,趁族人休息,他們就會挖洞捉田鼠,爬山挖野菜,上樹砍柴禾。
趙老根家孫子趙狗蛋和趙金頭的孫子趙石頭,整天跟在趙栓住屁股後面,至少能混個七分飽,省省還能拿點回家給家人飽肚。
(作者:第一次寫書,請大家多多關照新人,給的票票,我會更有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