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

“有些人天份高,學習能力強善於琢磨,種出來的莊稼就好,產出來的糧食就多。”

“這些人自然也就樂於去研究技術。”

“而且井田制推行後,勞動工具也從公有變成了私有。”

“就開始有人琢磨著改良農具。”

“有人專門去研究技術,生產力的進步就會變快。”

“直到有一天,有人研究出了鐵,徹底改變了時代。”

以前只能使用昂貴的銅製農具,數量少不說,還容易損壞。

鐵器的出現,讓農具進一步普及,生產效率有了質的提升。

“夏商用了一千多年,才走出集中勞動階段。”

“而西周只用了四百年,就將生產力提高到了,可以打破井田制的高度。”

“這就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優勢。”

朱標再次發出了提問:“生產力提高,可以生產更多糧食,為何會打破井田制呢?”

馬鈺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說道:

“生產力提高,糧食隨之增產。”

“糧食多了,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人口多了,就能開墾更多的荒地。”

“地多了就能產出更多的糧食,更多糧食養活更多人口……”

“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但是,隨著人口和土地的增多,朝廷就必須要派遣更多的人去管理。”

“而且井田制還面臨著一個問題,公田和私田哪個優先?”

“作為百姓,肯定會優先耕種自家的私田,然後才去管理公田。”

“管理私田會很用心,管理公田就潦潦草草。”

“正常情況下還好說,如果發生災情,百姓肯定會優先搶救自家的私田,公田就乾脆沒人管了”

“國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加派更多官吏去管理。”

“官吏會造成貪腐,為了遏制貪腐就必須派人監管官吏……”

“如此一環套一環,管理成本節節升高,最終超過公田的產出。”

“管理成本超過產出,井田制自然也就維繫不下去崩潰了。”

“這……”朱標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集中勞動是因為管理成本過高崩潰的,井田制也是因此而崩潰。

怎麼繞來繞去,又繞回原點了。

馬鈺豈能看不出他的想法,說道:“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我華夏曆史源遠流長,任何事情都能在歷史上找到相似的例子。”

“很多問題表面看是兩個問題,但仔細剖析就會發現,本質其實從來都是一樣的。”

朱標點點頭,說道:“受教了。”

這時,馬鈺又說道:“當然,井田制崩潰是多方面綜合的結果,生產力和管理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實它的崩潰,和二次封建也有著直接關係。”

朱標微微思索道:“二次封建?可是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進行的第二次分封諸侯國?”

馬鈺搖頭道:“非也,周公分封諸侯國,我家長輩稱之為二次分封。”

“二次封建是發生在諸侯國內部的事情,兩者是不一樣的。”

朱標眼睛一亮,追問道:“哦?不知何為二次封建?”

朱元璋和馬皇后也都豎起了耳朵。

一萬一千字,明天白天會再更新一萬字。

上架兩萬+更新,對我來說已經屬於是爆肝了。

終於能鼓起勇氣,問大家要月票了。

給大家跪下了。

月票啥的使勁兒向我砸來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