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92章 綁架

師徒倆也不是俗人,知道萬事先吃飽飯再說。

所以也沒有客氣,將食物吃了個精光。

然後席應珍就問道:“不知你家主人何時來見我們?”

蔣如風笑道:“我也不知,兩位且耐心等待。”

“如果兩位有什麼需要,就拉一下這根繩子,只要不過分的,我們都可以滿足。”

說完轉身離去。

師徒倆先是面面相覷,然後同時嘆氣。

道衍正想開口討論一下當前情況,哪知席應珍打了個哈欠道: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老夫有些困了,先歇息了,你也早點歇息吧。”

說著竟真的和衣躺下,不一會兒就發出了均勻的呼吸聲。

道衍先是無語,隨後就是敬佩。

這種修養,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啊。

這一路折騰他其實也很困了,明明哈欠不斷,可閉上眼睛腦子裡卻亂糟糟的怎麼都睡不著。

最後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默唸佛經,總算是讓自己暫時安靜下來。

——

朱元璋剛剛收到馬皇后的信,內容非常囉嗦,把這一路的經歷事無鉅細都寫了一遍。

就連吃了幾碗飯,喝了幾碗水都說了一遍。

可朱元璋卻看的非常開心,自己未能出行的遺憾也稍稍彌補了一些。

信的最後講了馬鈺改良紡紗機和織布機的事情,並且附上了幾張圖紙。

朱元璋也非常驚訝,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找來工匠照圖製作。

然後找來織工試驗。

發現效率真的大大的提升了。

而且不是提升了一兩倍,而是至少七八倍。

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朱元璋,可謂是非常的震驚。

他腦海裡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之前馬鈺講的關於生產力的課程。

聽過那節課之後,他雖然明白了生產力的重要性。

可那種觀感並不直接,始終隔著一層。

尤其是對如何發展生產力,他沒有絲毫頭緒。

可是現在,飛梭和新式紡紗機,讓他直觀的感受到了生產力提升帶來的變化。

一個人就能創造之前六七個人才能創造的價值。

如果家家戶戶都採用這種新式機器,那將有大量勞動力富裕。

朝廷就能將多餘的勞動力,引導向其他方向。

比如開墾更多的土地,比如修築馳道,比如……

親眼見證帶來的衝擊力,比任何語言都要大的多。

此時他也終於理解了,馬鈺那節課的深意。

看著快速紡紗織布的織工,他心中默默的道:

“咱終於看到,養活幾億人口,度過寒冷期的希望了。”

然後他又想到了馬鈺。

之前這小子說他先學的廣博,什麼都懂一點只是瞭解不深,當時咱還當他是吹噓。

沒想到竟然連工匠技藝都懂。

看來他也並不全是吹噓。

就是不知道,他還掌握著多少這般高超的技藝。

想到這裡,他心中也充滿了期待。

恨不得立即將馬鈺喊回來,然後關在小黑屋裡,將腦子裡的東西都寫出來。

親自驗證了新式機器的真實性,朱元璋沒有耽擱,立即下旨全國普及。

“咱要在最短的時間,讓天下百姓都能用到新式機器。”

一開始群臣還覺得皇帝一驚一乍的,不就是改良機器嗎?

有必要這樣大驚小怪嗎?

然而當他們親眼看到新式機器的效率,也同樣震驚了。

也終於明白皇帝為何會如此急切了。

同時對改良出這兩種機器的馬鈺,也不禁刮目相看。

就連儒生們,都覺得這兩樣發明利國利民,應當予以表彰。

儒家只是抨擊奇技淫巧,對農具一類的發明創造,那是非常重視和鼓勵的。

也就在這個時候,蔣如風入宮彙報道:

“陛下,席真人和道衍大師已經請到。”

朱元璋正忙於推廣新式紡織機器,暫時沒空去見兩人,而且他還有別的打算。

“好生招待他們,但不要讓他們離開密室。”

“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然後彙報給咱。”

蔣如風深知不多看不多問的原則,立即領命離開。

——

席應珍、道衍師徒倆就這樣被關在密室裡,因為不見天日,漸漸的已經失去了時間概念。

只能根據送飯的規律,來推算時間。

席應珍是真的做到了,既來之則安之。

每天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還讓人找來道經每日研讀。

就好像是在自家一般。

道衍也想如他這般,一開始確實學的像模像樣。

可是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

先是煩躁,然後坐立不安,到最後連經書也看不下去了。

一直試圖尋找線索,嘗試和送飯的人交流套話。

席應珍默默的看著這一切,什麼都沒有說,每天依然如故。

直到有一天,道衍是在忍不住了,問道:

“老師,您真的就一點都不擔心?”

席應珍淡淡的道:“到了我這個年紀,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嗎?”

道衍頓時不語。

已經七十九歲的老人,什麼都見過了,也什麼都看開了。

早已經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

又有什麼事情值得他害怕的呢。

可道衍不同,他還年輕,關鍵是他還有無數的抱負理想未能施展。

無法做到坦然面對死亡。

席應珍忽然嘆氣說道:“現在知道我為何要強壓你了吧?”

道衍愣了一下,沒想到他會提這一茬,然隨即反應過來,雙手合十道:

“老師深意,弟子終於能明白幾分了。”

席應珍將手中的經書遞給他,道:“明白了就隨我再讀一讀經書吧。”

“或許這就是我最後一次為你上課了。”

道衍心中一沉,深吸口氣道:“是,請老師教導。”

之後師徒倆就在這密室裡,上起了課。

隨著時間流逝,道衍浮躁的心漸漸的開始平緩下來。

雖然還是做不到席應珍那般雲淡風輕,卻已然能控制情緒,不至於影響到自己的判斷。

蔣如風每天一次,將密室裡發生的一切告訴朱元璋。

對於席應珍的泰然,朱元璋非常的佩服,不愧是得道高人。

對於道衍的心態變化,他也給予了高度讚賞,名師出高徒啊。

也就在這個時候,錦衣衛傳來訊息,馬皇后一行人已經啟程返回應天。

朱元璋終於決定,是時候見一見師徒二人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