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馬皇后誇讚自家好大兒的時候,朱標也出宮來到了馬鈺家裡。
從管家那裡得知馬鈺在學堂,就自己找了過去。
隨著馬家學堂名聲逐漸開啟,越來越多的人想找馬鈺學習。
即便他嚴格限制了招生標準,目前跟隨他學習的人,依然超過了四十個。
為此他不得不將自家的一個偏院,改造成了專門的學堂。
他將這些學生按照年齡分成了三個班。
十二歲以下的是一個班,十二到十八歲是一個班,十八歲以上是一個班。
目前三個班採用的教材,其實是一樣的。
區別是進度不一樣。
十二歲以下的年齡小,處在打基礎階段,進度也最慢。
十八歲以上的,之前已經讀過書有一定基礎,進度是最快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大家的格物思維很差。
說的簡單點就是,對於現實存在的自然現象,缺乏敏感度。
說的再簡單點,不喜歡問為什麼。
東西為什麼會掉下來,而不是飛到天上去?
他們會理所當然的回答,這是天地規律,生來便是如此。
年齡越大的人,這種認識就越根深蒂固。
馬鈺就決定,打破他們的這種思維。
所以他時不時的,就會講解一些簡單的物理化學現象。
比如油鍋撈錢,是利用醋比油重的原理。
順勢引出密度的概念。
同樣重量,體積更小的密度大,比如黃金比銀、銅、鐵的密度大。
然後再把現實裡常見的密度差造成的現象,告訴大家。
偶爾還會給大家留家庭作業。
比如尋找兩種密度不同的物品云云。
這種生動的教學,對學生們來說猶如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原來這些常見的東西里面,竟然包含著如此大的學問。
對這些學問最感興趣,也最有天賦的,是周王朱橚。
馬鈺絲毫不覺得奇怪。
天賦這東西是真的存在的,有些人就是對某些事情感興趣,且一學就會。
原本世界已經證明,朱橚對格物學有興趣,也有天賦。
只不過那時的華夏沉迷於學術研究,將理科學問斥之為不入流的小道。
朱橚只能將自己的愛好和天賦,用在了對植物學和醫學的研究上。
這一世有馬鈺引導,他的天賦迅速兌現。
不過馬鈺並沒有著急教他更多的理科知識,先打基礎再說,過上幾年再教別的。
而且只教一個人太過不方便,趁這個時間再多發掘幾個擁有理科天賦的人。
到時候一起教,他們也能互相討論。
還有個原因是,他也沒想好具體該怎麼教。
不過也確實不用著急,朱橚年齡還小,有時間培養。
今天馬鈺給他們講的是三稜鏡的分光原理。
“你們知道雨後為什麼會出現彩虹嗎?”
眾學生都搖頭表示不知道,臉上卻露出期待的表情。
又要講新的自然現象了。
門外朱標恰好聽到這個問題,不禁停下腳步,他也麼原理。
“我再問你們一個問題,太陽光是什麼顏色的?”
這次學生齊聲回答:“白色。”
馬鈺沒有說是對還是錯,而是道:“好,現在我們來做個實驗。”
接著他先是在黑板上貼了一張白紙,然後拿出一個水晶打磨而成的三稜鏡來到門口。
正準備找找角度對光,卻見到朱標就站在門外。
他並沒有感到驚訝,只是點頭示意,然後就開始對光。
朱標不以為忤,反倒很感興趣的看著他的操作。
教室內的同學們,也同樣好奇的看著他。
馬鈺調整了幾下角度,將三稜鏡反射的光線投放到白紙上。
所有人都震驚的發現,光線不是白的,而是分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朱標也露出驚訝之色,白色的光怎麼變成七種顏色了?
馬鈺看著眾人的表情,心下得意的一笑。
等眾人都看看清楚了這種現象,他才拿著三稜鏡回到教室,說道:
“這其實和彩虹的形成原理是一樣的,格物學上稱之為色散現象。”
“太陽光的白色,並不是單一色,而是七種色光混合而形成的混合色。”
朱橚大聲說道:“不同顏料混合,可以變成其它顏色,原理是不是一樣的?”
馬鈺讚許的道:“聰明,兩個不同的色光,也可以合成第三種色光。”
其他同學也恍然大悟,之前馬鈺和他們說過顏料混合變色的原理。
現在將兩者類比,大家頓時就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
朱標很是欣慰,老五腦子就是靈活啊,難怪表弟一直說他有天分。
馬鈺接著說道:“彩虹就是透過折射原理,將白光重新分散成單一顏色的色光。”
“它利用的是,不同的色光的折射率是不一樣的。”
“……”
“之前我們講過折射,光進入三稜鏡會形成一次折射。”
“光穿過三稜鏡,重新進入空氣,會形成二次折射……”
“透過兩次折射,將混合光重新分散成七道單一色光,就是剛才你們看到的情況。”
“雨後彩虹也是一樣。”
“下雨的時候,空氣中會瀰漫著很多微小的水珠。”
“光透過水珠再進入空氣,就形成了二次折射……”
“其原理和三稜鏡分光是一樣的。”
“不只是雨後,瀑布旁邊也很容易形成彩虹。”
馬鈺已經儘可能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講解其中的原理,但依然有很多人聽的迷迷糊糊。
對此他也沒有失望,如果普及理科那麼容易,人類早就衝出地球征服銀河系了。
他現在就相當於是在荒漠裡開闢綠洲,起步是最難的。
等到綠洲有了雛形,他才能輕鬆一些。
這時謝鉦舉手提問道:“馬大哥,不是我想質疑您,而是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啊?”
此言一出,教室瞬間安靜下來。
然後湯澧、吳高等人紛紛出聲呵斥。
謝鉦察覺到自己的話有問題,連忙解釋:
“不是……我是想問,這些知識如何在實際中應用。”
湯澧等人的臉色這才好轉,但依然斥責道:
“馬大哥教的東西自然有用,你不要總是質疑。”
馬鈺擺擺手,等眾人都安靜下來,才說道:
“謝鉦這個問題問的好。”
湯澧等人都有些詫異,他都這樣詆譭你了,你還表揚他?
謝鉦也覺得有些不敢相信。
馬鈺含笑道:“我不是故意說反話,是真的覺得你問的好。”
“我一直在強調,遇到事情不要總覺得理所應當,要先問問為什麼。”
“我們學習知識也是有目的的,學之前問一問有什麼用,是非常正常也是應該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