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笑道:“不錯,你的這個想法很務實,特殊時期就要採用特殊之法。”
“不只是官吏的俸祿可以用職田制度撐過去,軍餉也一樣。”
朱標心中一動,說道:“府兵制?”
馬鈺頷首道:“對,府兵制。”
“現在大明地多人少,有足夠的土地來搞府兵制。”
“尤其是北方人煙稀少,之前我們商議的是搞人口遷徙,平衡兩地人口。”
“但大批次遷徙百姓,必然會引起反彈。”
“搞府兵制就能避免許多麻煩。”
“把南方籍計程車兵家屬遷徙到北方,朝廷給他們分配土地定居。”
“府兵自備軍械糧草,朝廷可不廢一粒糧養活百萬大軍。”
“貞觀年間國庫歲入三百多萬貫錢糧,朝廷還能有結餘,多賴職田和府兵制度。”
“而且府兵的戰鬥力,縱觀整個歷史都是排在前三的。”
“大明想要開創更大的功業,以後仗還有的打,搞府兵制可以說一舉多得。”
府兵戰鬥力遠超募兵,原因很簡單。
府兵是當兵的時候,一次性分配幾百畝地。
地到手子子孫孫都有了保障,就算第二天戰死也沒關係。
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說的殘酷一點,府兵制就相當於是用一定數量的土地,一次性買斷士兵的生命。
在當兵那天就說好了的。
報名當府兵,就意味著接受了這個交易。
至於會不會有人報名,這根本就不用懷疑。
朝廷要真說當兵就分幾百畝地,報名的隊伍能從北極排到南極。
永遠不要懷疑土地在華夏人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在當兵那天開始,大家就做好了死的心裡準備。
而且他們還可以透過軍功獲得升遷,乃至獲得爵位封賞,改變家族命運。
因此他們比較遵守軍法軍紀,也敢打敢戰敢死,往往能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唐朝鼎盛時期,府兵幾百人就敢向幾千幾萬敵軍發起衝鋒,關鍵還能打贏。
但是等到府兵制崩壞,唐朝開始搞募兵制,戰鬥力就拉胯了。
唐德宗時期,甚至出現了唐軍和藩鎮兵演戲,騙取朝廷糧餉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募兵是按月吃餉的。
死了就死了,啥都沒有了。
所以大家都比較惜命。
說的直白點,一個月幾升米拼什麼命啊。
戰鬥力自然就高不到哪去。
所以在明初搞府兵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府兵制最多維持五十年,甚至在二三十年後,就要有計劃的往募兵制轉變。”
“絕對不能等到府兵制徹底崩潰才想著去改。”
朱標連連點頭:“有三十年足夠了。”
“先用府兵制,既緩解朝廷財政壓力,又有助於調整人口布局。”
“等過上三十年,人口增長上來,就搞府募結合。”
“募兵鎮守各地維持內部穩定,或者去重要城鎮負責防守工作,府兵則主要負責進攻。”
“然後慢慢的將府兵淘汰,全部替換成募兵。”
“職田制度也可以照此辦理,先用職田緩解財政壓力。”
“過上二三十年,經濟繁榮朝廷財政富裕之後,就以京畿為中心逐漸廢除職田,改為發放錢糧。”
馬鈺讚道:“殿下英明。”
能這麼快就琢磨透其中的門道,朱標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確實很強。
“不過廢除職田之事沒那麼簡單,還需從長計議。”
朱標點點頭表示明白。
大明的疆域將會非常廣闊,俸祿的發放會變得非常複雜。
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及時把俸祿發放到官吏手中。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朝廷就算有再多錢也沒用,職田制度就沒辦法真正廢除。
但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
馬鈺笑道:“殿下沒事兒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朱標頓時就知道,馬鈺已經有了想法。
不過他既然這麼說了,就意味著並不想現在就揭曉答案。
所以也就沒有在再追問,而是說道:
“好,回去我會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希望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馬鈺點點頭,又想起另外一個問題,於是說道:
“勸一下你爹,給官吏們提高一下俸祿吧。”
朱標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他會聊到這個話題:
“現在官吏的俸祿很低嗎?沒聽人說過啊。”
馬鈺嘆道:“就你爹那脾氣,誰敢說?”
“就這麼說吧,你爹給官吏發的俸祿,只夠吃飯的。”
朱標撓了撓頭:“這還不夠嗎?”
馬鈺非常無語,這孩子被他爹給帶壞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這句話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解釋,倉廩實人們就必然會追求禮儀,衣食足就會更加在乎榮辱感。”
“官吏們吃飽穿暖了,就必然會有一些額外的追求。”
“比如琴棋書畫,比如訪談會友,比如人情往來,這是人性無法避免的。”
“尤其是人情往來,對官吏來說有多重要我就不說了。”
朱標點頭表示理解,別說是官吏,就算是普通人也同樣需要人情往來。
不論是別的愛好還是人情往來,都需要錢。
想到這裡,他已經明白馬鈺為什麼說官吏俸祿低了。
確實很低,低到了只能溫飽,別的壓根就不用想。
可是官吏又需要人情往來,怎麼辦?
答案很簡單,貪。
這時馬鈺又說道:“提高俸祿沒辦法杜絕貪腐,但可以讓清官過的更好。”
“我們不能讓清官流血又流淚。”
原本世界,洪武年間有個叫曾秉正的官吏,任職期間清廉自守且能力也很出眾。
朱元璋非常欣賞他,準備提拔他來中央任職。
然而他因為太清廉,以至於連赴京的路費都沒有。
可他又不能說自己俸祿太低沒路費,那就等同於非議君主。
所以他只能委婉的表示,自己想在地方任職。
被拒絕的朱元璋很生氣,既然不想來京城任職那你就別幹了。
於是就把他給罷免了。
曾秉正也沒解釋,就收拾行李準備回老家。
然而仔細一算,回家的盤纏都不夠,只能把四歲的女兒賣了湊路費。
朱元璋得知後大怒,你這不是打我的臉嗎?
於是將曾秉正給殺了。
曾秉正賣女兒肯定不對,但明朝的俸祿有多低可見一斑。
真就是,在大明朝當清官得做好餓死的準備。
馬鈺自然不希望此類事情重演,既然提起了俸祿的事情,那就順便一塊解決了吧。
“而且俸祿太低,官吏也有了貪腐的藉口。”
“提高俸祿,他們再貪腐朝廷處置他們就更站得住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