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馬皇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
“所以你才想遊說宋先生。”
“以他的學問再加上你的幫助,是有機會拿出一套新思想的。”
“到時候就可以和現在的主流儒家分庭抗禮。”
馬鈺遺憾的道:“是的,可惜宋先生是理學最堅定的支持者。”
“恐怕這次,我們當不成戰友了。”
不但當不成戰友,還十有八九會是敵人。
馬皇后並不關心這個,反而問道:
“你覺得理學有問題?”
朱元璋準備在明年重啟科舉,答題模板就是《朱子集註》。
如果理學有問題,那這事兒可就大發了,由不得她不重視。
馬鈺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不過關於此事他也是從史書上看到的,所以只能假裝不知道。
他為什麼要趕在這個時候朝儒家開刀?
其實現在並不是動儒家最合適的時機,畢竟一統天下才是首要任務。
後續各種改造,都可以等局勢穩定下來再說。
然而形勢已經不容他等待下去了。
一旦朱元璋宣佈,《朱子集註》為一切問題的最終解釋,再想動儒家和理學就幾乎不可能了。
所以即便目前不合適,他也必須要動手去做。
至少也要打消朱元璋將《朱子集註》,作為科舉唯一模板的念頭。
此時,面對馬皇后的詢問,馬鈺鄭重的回道:
“宗教化不是嘴巴說一說就能做到的,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為支撐。”
“朱熹的很多想法,在事實上為儒家宗教化提供了思想基礎。”
朱標心中一動,說道:“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馬鈺心裡默默點了個贊:“是的,朱熹有多推崇孔子,從這句話就能看得出來。”
“他將孔子凌駕於所有先賢之上。”
“要知道,宋朝之前儒家的聖人是黃帝、周文王、周公等一批先賢。”
“他們才是華夏文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孔子的思想,就是起源於他們。”
“諸子百家的思想,也皆源於他們。”
“可是黃帝、周公等先賢,也是其他學派尊崇的先賢,並不是儒家獨有的。”
“宋朝時期的儒生們,就開始打造獨屬於儒家的神。”
“孔子的地位就越來越高。”
“到了朱熹嘴裡,一切都是源於孔子,他成了亙古唯一的聖人。”
“恐怕就算孔子復生,也會羞愧的無地自容吧。”
“前面說過,宗教需要一個或者一群至高無上的神。”
“那麼朱熹在無形之中,替儒家完成了造神大業,這個神就是孔子。”
“只要理學還在大興,只要理學中對孔子的神化不消除,我們就無法阻止儒家宗教化。”
馬皇后的表情變的非常凝重,她是研究過朱熹的學問的,自然知道馬鈺說的都是對的。
朱子集註裡,到處都充斥著對孔子的讚美。
以前她還沒覺得如何,孔子確實很偉大,讚美他歌頌他不是應該的嗎。
可是現在她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連她都受到影響,認為孔子是最偉大的聖賢,就更別提其他人了。
朱子集註在無形中,充當了儒家聖經的角色。
自幼就熟讀朱熹著作的人,都會成為孔子的信徒。
到了此時,她終於完全理解了馬鈺的話,儒家確實在宗教化。
她也理解了,他為何要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不過她依然有疑惑:“心學如何?”
馬鈺說道:“心學自有其長處,其也向來反對神化孔子。”
“尤其是陸九淵那句:若某則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
“更可謂是振聾發聵。”
“我家長輩皆以為,僅憑此一言,陸九淵可封聖矣。”
朱熹認為應該多讀書修六藝,用六藝來陶冶情操,如此才能成為君子。
陸九淵持不同意見,讀書是需要成本的,普通人書都讀不起,更遑論修六藝了。
難道那些不能讀書,不能修六藝的普通人,就不能當君子了嗎?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想辦法讓更多普通人,也有機會成為君子。
要降低成為君子的門檻。
於是才有了這句話,就算我不識一個字,也要讓我堂堂正正的做個人。
這是何等的大胸懷大關懷。
即便是在前世,馬鈺每每讀到這句話,都會感到心潮澎湃。
馬皇后就更加疑惑:“既如此,為何你家長輩不利用心學反擊呢?”
馬鈺嘆道:“因為心學也有缺陷。”
“他們過於強調內心而輕物質,不適合作為治國之學。”
這個世界是物質的,社會的外在需要秩序來規範,需要禮法來包裝。
過於強調內心而忽略外在的學說,顯然是無法滿足這個需求的。
比如王陽明,他將心學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他剛死不久,他的學問就被後人給弄的不堪入目了。
李贄這個心學大家,鬚髮都白了,還流連於青樓。
美其名曰,吾心即宇宙,我等心學門徒就要率性而為。
不管他是不是偽君子,天下人若都和他學,那還不亂套了?
很顯然,這樣的學問只能作為學問,不能用來治世。
馬皇后失望不已,目前唯一能和理學對抗的就是心學,既然心學不行那就只能自己開創了。
可是,開創一門能壓倒理學的學問,又豈是那麼容易的?
現在只能寄希望於馬鈺:
“你有幾分把握能成功?”
馬鈺心下狂喜,終於說服馬皇后了,只要她支援,就有說服朱元璋的機會。
就算說服不了朱元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
更何況,還有標哥呢。
朱元璋也是‘古人’,他有守舊的一面。
小農思想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扭轉的。
馬鈺也從來沒想過,在朱元璋時代就將一切都完成。
他現在做的,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為後續打基礎。
看起來他說了很多,但仔細想想就能發現,他從未和朱元璋說過超越時代的東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