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麼能不讓他們開心呢。
宋濂在讀書人中間的聲望也更高了。
不少人慚愧的表示,誤會宋先生了。
前段時間,朱元璋建立行政體系,任命三省六部官員。
劉伯溫選擇辭官,宋濂選擇不管事,儒生心裡對他們是非常不滿的。
但現在,誤會全部解除了。
宋先生不是不作為,而是在以另一種方式,爭取更大的利益。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宋先生才是真的大智慧,學以致用啊。
我們太淺薄了。
其實宋濂自己也是懵的。
他自然也清楚朱元璋的性格,李善長找他的時候,他也沒想太多。
就把自己心目中認為最好的禮法制度拿了出來,根本就沒指望能夠透過。
哪知道,皇帝就這麼給批准了。
雖然刪除了厚待士大夫的內容,可這個大轉變還是讓他不敢置信。
等清醒過來,他腦海裡不自禁的浮現出馬鈺的身影。
莫非又是他?
看來必須要找個時間去見一見他了。
不全是因為勸說皇帝的事情,還有很多學問方面的心得,想要和他交流。
前腳還說要徹底躺平的朱樉,得知此事急匆匆的找到馬鈺:
“完了,你說我爹是不是真的要和李相決裂?”
馬鈺搖搖頭,說道:“決裂倒不至於,但大機率不會如之前那般信任他了。”
“而且這麼大的事情,你爹不會如此兒戲的。”
“這次採用宋先生的意見,也不是因為李善長,至少不全是因為他。”
朱樉不解的道:“那是為什麼?總不能突然轉性子了吧。”
馬鈺說道:“你就沒發現,這幾個月你爹一直讓群臣上疏,談論漢唐和宋元的各項制度嗎。”
“研究的多了,他自然知道該採用哪種制度更合適。”
說起這個,馬鈺心中非常的得意。
還是他上課的功勞啊。
雖然他講的只是土地和人口制度變遷,但這兩項是一切制度的根本。
其它各種禮法制度,都是建立在它們之上的。
研究它們,就會連帶的將整個制度體系梳理一遍。
關鍵是,禮法制度和人口土地制度是息息相關的。
不可能禮法制度寬鬆,人口土地制度特別嚴苛。
反過來說,你禮法制度特別嚴苛,人口土地制度就寬鬆不起來。
所以,朱元璋這次在禮法上傾向於儒家,其實已經暴露了他接下來會採用哪種土地人口制度。
總體上大機率會沿用宋朝的寬鬆政策。
就算有所改變,至少也不會再和原本世界那樣嚴苛死板。
別人不知道內情看不出這個訊號,馬鈺豈能看不出來。
所以他心裡是非常高興的。
百姓的日子能好過一點,他的努力就沒白費,這一趟就沒白穿越。
而且,還證明了朱元璋也是可以說服的。
自己改變這個時代,不再是一句空話。
——
朱元璋採用儒家禮法制度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儒生們的宣揚下,此事以極快的速度傳向四面八方。
原本還在觀望的儒生們,紛紛下場宣揚大明天命所歸。
剛剛佔領的區域,迅速恢復秩序,減少了朝廷的管理成本。
最直觀的地方,還是在於禹王鼎。
原本很多人都是不信的,支援的一方和反對的一方,每天都打不完的嘴仗。
但這一次,儒生們親自下場,宣揚寶鼎就是禹王鼎。
各種讚美寶鼎的詩詞文章,成堆成堆的出現,其中不乏大儒名家之作。
正所謂三人成虎,當掌握了輿論權的儒生們下場,這個爭議迅速分出了結果。
寶鼎就是禹王鼎。
這還不算完,沒多久訊息就傳到了各割據政權境內。
各路明軍發現,給自己通風報信的人突然變多了,很多地方甚至主動獻城投降。
統一步伐都為此加快了不少。
訊息傳回應天,朱元璋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這時朱標求教道:“爹,不過是採用了宋師的建議,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
朱元璋正想回答,好似想到了什麼,又改口道:
“你去問問馬鈺,看他是如何說的。”
然後朱標就出宮來到馬鈺家中,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
馬鈺微微有些錯愕,道:“這個問題你爹和你娘應該都能回答吧,為何來問我?”
朱標倒也沒有隱瞞,說道:“我爹是想聽聽你的意見,看與他所想是否有所不同。”
馬鈺瞭然的點點頭,說道:
“既如此,那我就和你簡單說一下吧,此事其實並不複雜。”
“我問你,當年為何會有百家爭鳴?”
朱標想了想,說道:“生產力的進步,導致西周的制度崩潰。”
“先賢們都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就有了諸子百家。”
“他們遊說列國,就是想實踐自己的學說……”
說到這裡,他恍然大悟道:
“儒生們想要實踐儒家學說,我爹採用了儒家禮法制度,他們才決定投效大明是嗎?”
馬鈺心中暗贊不已,都學會用生產力來解釋諸子百家的產生了,果然不愧是標哥啊。
真正用自己的死改變了大明歷史走向的人。
嘖,怎麼感覺有點不對勁兒。
算了,繼續談正事兒:
“總的來說沒有什麼問題,但具體到現在的儒家身上,只能說對了一半。”
“問題其實遠比你想的要複雜的多。”
朱標精神一振,來了來了,又要講課了,連忙坐直身子,說道:
“哦,願聞其詳。”
馬鈺暗笑不已,臉上一本正經的道:
“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什麼是儒?孔子和儒家是什麼關係?”
朱標不假思索的道:“說文解字言:儒,柔也。術士之稱。”
“朱子言:柔,和也……”
馬鈺打斷道:“我不是問你‘儒’是什麼意思,而是問你儒生這個群體是從何而來。”
朱標疑惑的道:“儒生不是孔子門人的自稱嗎?”
馬鈺搖搖頭,說道:“非也,儒生這個群體,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朱標震驚的道:“啊?怎麼可能。”
見馬鈺認真的模樣,他知道這不是在開玩笑,自己可能要接觸之前接觸不到的東西了。
按捺住激動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他才恭敬的道:
“還請表弟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