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魯莽,李文忠呢?咱不是讓他去協助伯仁了嗎,為何不阻攔?”
朱元璋非常的憤怒,那可是九萬大軍啊。
一旦有所閃失,對大明來說也是個巨大的損失。
更別提失敗後的連鎖反應。
雖然常遇春送來的奏疏裡,詳細闡明瞭此次出兵計劃,看起來貌似可行。
可也只是貌似。
中間但凡有一點失誤……他已經不敢往下想了。
關鍵是,他認為完全沒必要行險。
高築牆、廣積糧十餘年,大明的優勢已經足夠大了,可橫推當世。
按照計劃一統天下,然後再攜大勢出關,可謂是穩操勝算。
自己大優勢的情況下還冒險,在他看來太蠢了。
馬皇后心裡也很焦慮,但依然裝作平靜的安撫道:
“伯仁雖魯莽,但並非不懂兵法,思本更是心思縝密之人。”
“他們二人如此做,定然是有必勝之把握。”
“我們身處大後方不瞭解前線形勢,也不好隨便亂猜,以免亂了軍心。”
朱元璋怎會不知她是在安撫自己,只是長嘆一聲道:
“也不能全怪思本,伯仁的脾氣也只有天德才能約束得了。”
“哎,怪咱,都怪咱啊。”
“明知道伯仁的脾氣,還讓他掛帥鎮守北平。”
馬皇后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才好。
常妃也是焦急不已,她雖然不太懂軍事,但察言觀色的能力是有的。
皇帝和皇后都如此擔心,顯然自己父親太過莽撞,可能要惹禍了。
想要替父親求情,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徐妙雲想要安慰,但這壓抑的氛圍,讓她也不敢隨便開口。
就在這時,內侍小心翼翼的來報,朱樉和馬鈺求見。
馬皇后不禁有些好奇他們過來做什麼,就讓他們進來。
等朱樉和馬鈺來到正堂,就察覺到氛圍不對。
主要是朱元璋那臉拉的都能當鞋墊子用了,不瞎都能看的出來。
朱樉還在疑惑,誰把他氣成這樣了?
馬鈺卻已經有所猜測,這個時間節點,大機率是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塞了。
見過禮之後,朱樉小心的問道:“娘,誰惹我爹生氣了?”
馬皇后嘆道:“你表哥和常遇春。”
朱樉正想問他倆咋了,馬鈺卻搶先說道:
“常帥和李將軍出塞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震驚的看向他。
只有朱樉一臉懵逼,什麼出塞了?
朱元璋也顧不上生氣了,追問道:
“你是怎麼知道的?”
他手裡的情報,可是八百里加急送過來的,可以說再沒有比這更快的速度了。
而且自己接到情報就來了坤寧宮,根本沒有對外人說。
馬鈺是怎麼知道的?
馬鈺聳聳肩,說道:“從您讓他們兩個鎮守北平的時候,我就猜到會如此了。”
“猜的?”朱元璋眉頭緊鎖,自然是不信的。
馬鈺說道:“性格決定行為,瞭解常帥和李將軍的性格,就不難猜到他們會做什麼。”
朱元璋反駁道:“伯仁性格衝動,你能看出他不奇怪。”
“可思本向來謹慎思慮周全,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馬鈺回道:“因為他是年輕人,還是一個少年得志的年輕人。”
“年輕人就有年輕人的傲氣。”
“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還有什麼比成為霍去病,更讓他心動的呢?”
“如果只有他一個人,大機率不會這麼做。”
“但有常帥在一旁鼓動……”
“不,都不一定需要鼓動,我估計常帥只是這麼一說,他就忙不迭的答應了。”
出塞?霍去病?
朱樉情不自禁的張大嘴巴:“你是說,常帥和李將軍打到草原上去了?”
馬鈺攤攤手,說道:“顯而易見。”
朱樉震驚的道:“這……怎麼可能。”
另一邊,朱元璋依然感覺不可思議,李文忠怎麼看都不像是衝動的人啊。
但馬鈺也向來不打誑語,這次確實是先一步猜到了真相,又讓他不得不信。
李文忠可是自己一手養大的,沒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一面。
這時,馬皇后插話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你以為此戰結果如何?”
朱元璋、常妃、徐妙雲都不禁向他看來,就好像他的話代表最終結果一樣。
馬鈺肯定的道:“勢如破竹,我推測二十天左右,至多三十天,他們就能拿下上都。”
不知為何,常妃懸著的心竟然放下去了一半。
馬皇后有些驚訝的道:“你對他們竟如此有信心?”
馬鈺說道:“那是自然,目前大明所有將領裡,唯有他二人能完成此壯舉。”
“這次還是兩人一起行動,斷無不成的可能。”
徐妙雲眼神閃爍了幾下,心裡微微有些不開心。
你這話把我爹放哪裡去了。
但她可沒膽子開口質疑,只能心裡暗暗嘀咕,這馬鈺也不過如此。
朱元璋卻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後竟認同的道:
“你說的有幾分道理。”
“其他將領要麼沒這個魄力,要麼沒這個能力,要麼過於求穩。”
“只有伯仁,既有這個膽量,又有這個能力。”
“再加上一個李文忠,他們此次行動確實有極大的把握。”
“但……還是太過於冒險了。”
馬鈺不認同的道:“是陛下過於求穩了,有時候該冒險就得冒險。”
“此戰至少能幫大明爭取十年時間,還節省了無法計數的人力物力。”
“而且大明早晚要出兵草原,可是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別人的主場作戰,很多將領都會心有顧慮。”
“此戰也可以給諸將樹立榜樣,告訴他們哪怕是在草原上,蒙古人依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相反,我大軍在草原肆意縱橫如入無人之境,對蒙古人的軍心士氣將會是重大打擊。”
“此消彼長,影響可就大了去了。”
朱樉終於從震驚中清醒過來,扼腕嘆息道:
“哎呀,早知道我也去北平了,竟然錯過了此戰,可惜可惜啊。”
眾人直接無視了他。
朱元璋自然不會輕易被說服,但他也沒有和馬鈺掰扯,而是說道:
“你對大明諸將倒是挺了解啊。”
馬鈺笑道:“只對比較重要的文臣武將有所瞭解。”
朱元璋頓時來了興趣,問道:
“哦,那你來點評一下,咱倒是想聽聽你對他們的看法。”
馬鈺沒有說話,只是看了一眼周圍的內侍。
馬皇后立即道:“你們都退下。”
眾內侍連忙退出,不過常妃和徐妙雲都被留了下來。
馬鈺這才說道:“不知陛下想讓我點評誰?”
朱元璋隨口說道:“天德。”
馬鈺略微思索,道:“大明軍方第一人,開國武將第一功臣。”
“為人謹慎謙遜,不喜朝堂紛爭,缺點是過於求穩。”
徐妙雲嘴角情不自禁的上翹,心中的小芥蒂頓時消失。
這馬鈺也不算全然無知嗎,知道我爹爹的厲害。
朱元璋眉頭一挑,別的都好說,屬於大家都知道的東西。
但不喜朝廷紛爭這一點,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看來他說對大明諸將多有了解不是虛言啊。
這不禁更讓他來了興趣,再次問道:
“馮勝如何?”
馬鈺回憶史書上馮勝的記載,說道:
“馮將軍軍事能力極強,但其較為好勝,心性欠佳容易犯錯,需時常敲打。”
又猜中了,朱元璋這下不得不信了,沉吟片刻,他忽然說道:
“你是如何知曉的?”
馬鈺笑道:“當初我家長輩曾經點評過天下英雄,我大約還記得一些。”
朱元璋點點頭,果然如此:
“那你家長輩是如何評價咱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